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导乐分娩对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NKI、VIP、CBM数据库等国内外主要医学数据库,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对选取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V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乐分娩对分娩镇痛的影响如下:剖宫产率加权的均差(mean difference,MD)为0.42,95%CI(confidence interval,可信区间)为[0.31,0.58]、总产程的MD为-2.55,95%CI为[-3.83,-1.27]、第二产程MD为-2.55,95%CI为[-3.83,-1.27]、硬膜外麻醉的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为0.92,95%CI为[0.87,0.98]、Apgar评分的RR为0.45,95%CI为[0.32,0.62],导乐分娩组与对照组之间在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乐分娩可以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硬膜外麻醉使用,改善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及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疗效。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中药组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茵栀黄注射液,西药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左卡尼汀。结果中药组及西药组均能显著降低PNAC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三酰甘油,西药组能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均均有效。  相似文献   
13.
肺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精确的时间和空间调控.宫内感染又称先天性感染,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到感染而引起胎儿的感染.宫内感染时,胎儿暴露于炎性环境中,导致影响肺发育的细胞因子发生变化.文章就宫内感染与胎儿肺发育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辅助中药苦参油膏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增生性瘢痕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CO2点阵激光治疗,冷敷冷疗后直接包扎,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苦参油膏外敷,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指数、创面愈合时间、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以及治疗后色沉发生率。结果每次治疗后研究组疼痛指数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时,研究组VS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色沉发生率38.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辅助中药苦参油膏治疗增生性瘢痕,可明显降低疼痛指数和VSS评分,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以来,我们采取集中组织对新护士进行为期4周的岗前教育培训,并收到一定的成效,实现了作为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从而尽快的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现将新护士岗前培训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某公司年产2万t黄原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综合运用检查表法、类比调查等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分析。结果类比企业粉尘检测的9个点中有1个点超标,合格率为88.9%;噪声检测的22个点中有2个点超标,合格率为90.9%;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氢氧化钠、盐酸,各监测点均未超标。该建设项目的选址和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Tim-3)的表达情况,探讨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Tim-3的表达,同时分析其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恶性黑色素瘤组Tim-3表达量为(15.89±6.49)%,健康对照组的表达量为(3.27±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3在CD8+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有无溃疡、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Breslow分度无关(P>0.05).结论: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高水平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并有望成为恶性黑色素瘤早期预测及治疗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18.
药物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与药学交叉结合产生的一门新的科学分支,近年来在药物治疗个体化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研究过程可大致概括为给药前代谢组学分析、给药后药学分析和统计建模分析3部分。首先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对个体给药前生物样本的代谢表型进行分析,全面综合的评估个体差异。随后采用相应药学研究手段对个体给药后的药物反应表型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统计建模分析对给药前个体的代谢表型和药物反应表型进行比较来进行药物疗效或毒性评价、预测,为实现个体化医疗提供理论基础。该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详细综述了药物代谢组学在药物体内行为差异预测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具体的研究流程和方法,为该方法的进一步扩展应用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联合容量保证通气(VG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VGV模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以及白细胞介素(IL)-17对RDS早产儿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68例出生时胎龄<37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线随机分配网站,将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SIMV+VGV组(n=34,接受SIMV+VGV模式治疗)与PSV+VGV组(n=34,接受PSV+VGV模式治疗)。对所有早产儿均于出生后2~12 h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所有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出生28 d后)血清IL-17水平。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对2组早产儿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早产儿脑室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氧依赖率、再插管率、死亡率及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进行比较。绘制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死亡、存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2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及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SV+VGV组RDS早产儿出生28 d后的氧依赖率、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再插管率分别为5.9%(2/34)、8.8%(3/34)、2.9%(1/34),均显著低于SIMV+VGV组的23.5%(8/34)、35.3%(12/34)、67.6%(23/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6.928、31.167,P=0.040、0.008、<0.001)。③SIMV+VGV组、PSV+VGV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 740.8±522.6)pg/mL与(519.3±187.4)p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 227.3±882.9)pg/mL与(2 397.1±795.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35、2.578,P<0.001、=0.016);并且SIMV+VGV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PSV+VGV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3,P<0.001)。④机械通气治疗前,死亡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早产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6,P=0.009)。机械通气治疗后,死亡与存活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但是死亡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存活早产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000,P=0.002)。⑤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ROC-AUC为0.810(95%CI:0.627~0.993,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2 759.1 pg/mL,而且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91.2%。 结论PSV联合VGV模式治疗RDS早产儿,可显著降低其出生28 d后氧依赖率、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再插管率,降低RDS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RDS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对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COVID-19早期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2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6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武汉旅行或居住史,4例患者有发热,3例有咳嗽,2例有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2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6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可见肺部异常表现,病灶均为双侧分布,下肺病灶多于上肺,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野外带多发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及不同程度纤维化。发病后较晚行胸部CT检查可见肺实变和明显纤维化。结论 COVID-19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SARS-CoV-2核酸检测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