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对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虽能有效控制血糖,但不能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胰腺移植存在着创伤大、并发症多和供者不足等缺点,而胰岛移植较胰腺移植具有简单、安全、不良反应轻等优点,仅需占胰腺2%的B细胞即可控制血糖。然而,临床同种胰岛移植的开展受到供者严重短缺和移植物排斥反应的限制。异种胰岛来源广泛,特别是猪胰岛,可以解决供者来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免疫隔离技术和免疫耐受技术的进展,使异种胰岛移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检索出符合人选标准的对照临床研究27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与非清扫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非侧方淋巴结清扫组相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时间延长(P=0.0005),术中出血量增加(P=0.0003),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P=0.001),术后总并发症、盆腔脓肿、吻合口瘘发生率、排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术后总复发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在预防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提高术后生存率等有效性方面未见明显优势,却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和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手术治疗的8例胰腺类癌临床病理资料(如肿瘤标志物、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伴发其他肿瘤、误诊率、肿瘤转移率、住院死亡率、手术根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结果】 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A72-4在胰腺类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25%,12.5%,0%,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yn、CgA、NSE、CK阳性率分别为25%,62.5%,75%,75%。胰腺类癌伴发其他肿瘤为1/4。胰腺类癌误诊率较高,8例患者中有7例误诊为其它肿瘤。胰腺类癌肿瘤总的转移率为50%,住院死亡率为37.5%,而手术根治率为62.5%。 【结论】 胰腺类癌误诊率高,常规血液肿瘤标志对早期发现胰腺类癌意义不大,确诊需要病理病理,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检索出符合人选标准的对照临床研究27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与非清扫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非侧方淋巴结清扫组相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时间延长(P=0.0005),术中出血量增加(P=0.0003),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P=0.001),术后总并发症、盆腔脓肿、吻合口瘘发生率、排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术后总复发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在预防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提高术后生存率等有效性方面未见明显优势,却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和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检索出符合人选标准的对照临床研究27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与非清扫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非侧方淋巴结清扫组相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时间延长(P=0.0005),术中出血量增加(P=0.0003),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P=0.001),术后总并发症、盆腔脓肿、吻合口瘘发生率、排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术后总复发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在预防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提高术后生存率等有效性方面未见明显优势,却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和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小肠无黏膜皱襞是一临床罕见的临床病理表现.查阅目前围内外文献,未见与本病例相同的病例报道及疾病命名,也许是一新发现的疾病类型,或已有的疾病的另一种表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现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包括:主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继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mAb)治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导向治疗等。结论免疫治疗为手术和放(或)化疗的有益补充治疗,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检索出符合人选标准的对照临床研究27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与非清扫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非侧方淋巴结清扫组相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时间延长(P=0.0005),术中出血量增加(P=0.0003),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P=0.001),术后总并发症、盆腔脓肿、吻合口瘘发生率、排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术后总复发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在预防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提高术后生存率等有效性方面未见明显优势,却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和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鼠脾脏接种结肠癌细胞发生肝转移所需肿瘤细胞数的临界值,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6-8周雌性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各6只。实验组通过脾脏注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注射细胞数分别为1×10^5个(A组)、5×10^4个(B组)、1×10^4个(C组)、5×10^2个(D组)和1×10^3个(E组),对照组为正常小鼠。于术后21天处死小鼠,肉眼观察肝脏肿瘤转移情况并行肝脏组织学观察及IL-10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A、B组小鼠肝脏转移率均为100%,其他各组小鼠均未见有肝转移瘤形成。IL-10和TGF-β1表达在对照组均为阴性,但在各实验组小鼠肝脏表达均为阳性,且表达量随着脾脏注射CT26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升高,IL-10和TGF-β1的表达量在A、B、C组与D组或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在D、E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10^4个CT26细胞脾脏注射可成功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CT26细胞可诱导肝脏产生IL-10和TGF-β1,IL-10和TGF-β1可促使结肠癌肝转移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胃癌根治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位评价者制定检索策略,利用PubMed和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胃癌手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随机对照研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对术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与否的两组胃癌患者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7项共计胃癌根治术患者1446例。与非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组比较,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升高(RR1.34,95%CI1.03~1.75,P=0.03):术后出现淋巴瘘和严重腹泻者增多(RR分别为16.23和9.56,95%CI分别为1.99~131.98和1.70~53.67);而术后吻合口瘘、胰瘘、腹腔脓肿、肠梗阻、出血和伤口感染等发生率未见明显升高。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人数比例增加(WMD202.95,95%CI116.80.289.10:RR1.93,95%CI1.20。3.10:均P〈0.05),但手术时间、平均输血量、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再次手术率、术后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等与D2/D3术式相近。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升高,并不能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其临床疗效尚有待更严格的、多中心的、具有长期随访的大宗病例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