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挂线引流术联合抗TNF-α单抗和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7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行挂线引流术联合抗TNF-α单抗治疗(抗TNF-α单抗组),20例患者行挂线引流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组).比较两组患者瘘口愈合比例、瘘口未愈合比例、肛瘘复发比例、肛瘘复发后再次手术比例、瘘口愈合时间及肛瘘复发时间.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5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抗TNF-α单抗组17例患者中1例使用阿达木单抗,其余16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免疫抑制剂组20例患者均使用硫唑嘌呤.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3~50个月).抗TNF-α单抗组和免疫抑制剂组患者瘘口愈合比例、瘘口未愈合比例、肛瘘复发比例、肛瘘复发后再次手术比例、瘘口愈合时间及肛瘘复发时间分别为8/17、7/17、2/17、2/2、(2.5±2.1)个月、(4.0±2.8)个月和12/20、3/20、5/20、3/5、(3.6±3.5)个月、(9.0±8.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0,2.137,0.364,0.018,t=-1.035,-0.619,P>0.05).结论 挂线引流术是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联合抗TNF-α单抗和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并探讨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青年(诊断年龄40岁,398例)和老年(诊断年龄60~70岁,398例)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通过术后随访了解病人的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存活率,采用Log-rank检验与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青年组病人肿瘤家族史比例高(P0.001),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P=0.015),更倾向接受新辅助治疗(P0.001),血清白蛋白高(P0.001),术前贫血比例高(P=0.017),而术前癌胚抗原(CEA)阳性率及体重指数(BMI)较低(P值均0.001)。术后病理,青年组病人肿瘤体积较大(P0.001),浸润型肿瘤比例高(P=0.023),分化程度较低(P=0.003)且黏液腺癌的比例大(P0.001)。青年组与老年组的3年存活率分别为85.5%与85.6%。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均显示青年组与老年组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Ⅳ期(HR=10.85,95%CI 4.698~25.050,P0.001)及脉管癌栓阳性(HR=4.283,95%CI 1.956~9.378,P0.001)是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存在差异,但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M分期Ⅳ期及脉管癌栓阳性是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3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或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活动程度及病变范围,本研究采用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方式包括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以及肠造口术.针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道病变选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TNF单克隆抗体等药物进行内科治疗.治疗后采用门诊治疗和电话方式随访至2012年8月.术前及术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DA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 33例患者中,22例行外科联合内科治疗,7例行单纯外科治疗,4例行单纯内科治疗.首次治疗后18例患者肛瘘瘘口愈合(其中3例行单纯内科治疗),愈合时间为(3.2±2.6)个月(1 ~12个月),其中8例瘘管减少、症状改善;4例瘘口持续未闭;6例出现肛瘘复发或再发,复发或再发时间为首次治疗后(35±56)个月(5~ 148个月).33例患者术前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166±100)分(7~ 361分)和(9.2±2.6)分(5~16)分,经治疗后(包括手术及药物治疗)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83±53)分(0 ~212分)和(2.7±3.1)分(0~11分),患者治疗前后CDAI和PD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8.92,P<0.05).12例首次治疗肛瘘未愈合患者再次治疗后,3例愈合,9例未愈合.6例患者出现复发或再发,其中5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4例愈合、1例症状改善),1例仅接受内科治疗瘘口未愈合.直至随访结束,30例患者中20例肛瘘愈合,10例肛瘘未愈合.结论 目前尚无统一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治疗标准,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疗效较好,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4.
炎性肠病近10多年来已逐渐成为我国消化界不可忽视的常见病.目前正面临着其发病率迅速增加而总体诊疗水平仍然落后的局面。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性肠病学组在2012年形成了最新的共识意见.本文就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浸润深度T1、T2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癌结节转移的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对260例伴/不伴系膜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统计分析,对侵袭前沿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对各种影响因素行单变量或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共入选260例T1、T2结直肠癌病例,其中无系膜转移者218例,阳性淋巴结和(或)癌结节者42例。出现系膜淋巴结转移或系膜癌结节者,3年无病生存期DFS和5年总体生存期OS均低于阴性组(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女性、组织低分化、神经脉管浸润、术前CEA水平〉5μg/L为转移危险因素,CD80在无转移组侵袭前沿表达高于系膜转移组。结论系膜淋巴结转移或癌结节为T1、T2结直肠癌预后不良因素,结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须谨慎选择病例,女性、组织低分化、脉管神经浸润、术前CEA增高为发生系膜转移危险因素,CD80在侵袭前沿的高表达为一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形螺旋线虫对T细胞诱导的小鼠肠炎CD4+T细胞分泌和浸润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卵清蛋白(OVA)特异性的CD4+辅助性T细胞(Th)转入SCID小鼠中制作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将实验模型小鼠分为多形螺旋线虫感染组和无感染组,观察感染14 d小鼠结肠炎性反应的组织学病理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14 d 小鼠结肠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以免疫荧光法观察感染3、5、7、14d小鼠结肠组织中CD4+T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小鼠结肠炎性反应明显加重,病理评分升高(5.41±0.53比2.12±0.69,P<0.05).感染组小鼠IL-4、TNF-α较无感染组明显增高,IFN-γ则明显减低(IL-4:10.70±4.85比1.00±1.07,TNF-α:6.54+2.88比1.00±0.48,IFN-γ:0.21±0.10比1.00±0.28,均P<0.05).各时间点感染组SCID小鼠结肠组织中CD4+T细胞均比同时间点的无感染组明显增多,CD4+T细胞浸润明显增强.结论 多形螺旋线虫感染在CD4+T细胞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早期阶段促进了炎性反应的加重,可能与促进CD4+T细胞浸润、诱导Th2和抑制Th1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目前世界上第3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08年全球有超过120万人患此疾病,约60万人死于该疾病;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男女发病率分别为21/10万和14/10万。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的大肠癌以直肠癌为主,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严重威胁到人民的健康,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的健康问题。由于盆腔的解剖结构复杂、空间狭小,因此直肠癌手术对外科医生有着很高的技巧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肥大细胞(TIM)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2例行首次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TIM的密度,根据TIM的平均密度[(8.4±6.5)/高倍视野],将患者分为TIM少量浸润组(TIM平均密度<8.4/高倍视野)和TIM大量浸润组(TIM平均密度≥8.4/高倍视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TIM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TIM少量浸润组和TIM大量浸润组患者在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5,7.410,P<0.05).随访截至2010年9月,TIM少量浸润组、TIM大量浸润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79.0%和63.1%、59.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不良因素(RR=2.119,95%可信区间1.326~3.386;RR =2.084,95%可信区间1.357~3.199,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IM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RR=1.651,95%可信区间1.009~2.702;RR=1.680,95%可信区间1.047~2.629,P<0.05).结论 TIM与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相关,并且TIM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检索出符合人选标准的对照临床研究27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与非清扫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非侧方淋巴结清扫组相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时间延长(P=0.0005),术中出血量增加(P=0.0003),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P=0.001),术后总并发症、盆腔脓肿、吻合口瘘发生率、排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术后总复发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在预防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提高术后生存率等有效性方面未见明显优势,却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和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检索出符合人选标准的对照临床研究27项,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与非清扫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非侧方淋巴结清扫组相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时间延长(P=0.0005),术中出血量增加(P=0.0003),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P=0.001),术后总并发症、盆腔脓肿、吻合口瘘发生率、排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术后总复发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在预防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提高术后生存率等有效性方面未见明显优势,却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和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