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08篇
  免费   1308篇
  国内免费   502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59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150篇
内科学   3365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546篇
特种医学   9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1595篇
综合类   8759篇
预防医学   1429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3935篇
  44篇
中国医学   3094篇
肿瘤学   199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12篇
  2022年   632篇
  2021年   870篇
  2020年   922篇
  2019年   1036篇
  2018年   431篇
  2017年   967篇
  2016年   925篇
  2015年   1007篇
  2014年   1696篇
  2013年   1612篇
  2012年   1945篇
  2011年   1929篇
  2010年   1813篇
  2009年   1640篇
  2008年   1605篇
  2007年   1520篇
  2006年   1338篇
  2005年   1347篇
  2004年   1085篇
  2003年   949篇
  2002年   830篇
  2001年   650篇
  2000年   464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华内科杂志》2022,(4):420-423
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不容忽视的一类少见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23岁年轻男性, 因"腹痛、黏液脓血便伴头痛、发热、呕吐"入院的病例。头颅静脉磁共振扫描(MRV)显示上矢状窦及右侧横窦局部血栓形成, 诊断为重度UC伴CVST。积极治疗UC的同时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 患者症状好转。随访8个月患者病情平稳, 大便1~2 次/d, 成形, 头痛呕吐好转。UC合并CVST临床罕见, 对于出现血小板减少、血浆D-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UC患者, 应警惕高凝状态的存在;同时若逐渐出现头痛、呕吐、反应迟钝、视物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需考虑CVST这一并发症, 尽早识别、及时治疗, 减少致残性神经系统并发症,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探析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式的基础上添加注射用血栓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液黏度及红细胞比容指数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内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注射用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脑缺血和缺氧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6):1533-1534
<正>肱骨髁上骨折约占儿童骨折的12%,约3%~12%合并血管损伤,特别是肱动脉损伤。急性肱动脉血栓形成已屡见不鲜~([1]),但迟发性动脉血栓形成鲜有报道,本院诊治1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2]),术后7 d出现肱动脉血栓形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研究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及其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对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肠下血管出芽数、总RNA浓度和纯度、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等指标,评价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和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结果脑脉利颗粒在250和5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且在500μg/ml浓度时能明显上调VEGFR1基因表达(P0.01),在1 0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栓形成预防作用(P0.01)。结论脑脉利颗粒具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R1的表达有关,且对血栓形成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在肿瘤患者溶栓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本院1例经化疗后突发肺栓塞的肿瘤患者溶栓术前后的凝血试验及TEG检测结果。结果患者在行溶栓治疗前,TEG检测提示纤溶亢进伴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溶栓术后3 h,患者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溶栓术后6 h,凝血试验PT值15.9 s,APTT值41.8 s,均有延长,而对应时段TEG检测(普通杯)R值、K值和Angle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合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临床医师采纳输血科建议暂不输注血浆及冷沉淀,仅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应对进行性下降的Hb。经后续治疗,患者Hb提升,凝血功能趋向正常。结论 TEG检测对肿瘤患者溶栓术后血液制剂的输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