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绞股蓝总皂甙致突变和抗诱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绞股蓝总皂甙(GPS)的研究表明:急性毒性〉10000mg/kg,各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在GPS剂量为1000、2500、5000mg/kg时由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1.9‰、8.5‰和13.6℃均较环磷酰胺组的29.9℃明显降低(P〈0.05)。在5-50ug/皿范围内,GPS对TA98、TA100和TA102菌株经不同阳性物诱导后的菌落回变数有不同积度降低对TA98菌株  相似文献   
12.
根据抗原性和基因特异性的差异,乙型流感病毒可分为B/Victoria/2/87系(Victoria系)和B/Yamagata/16/88系(Yamagata系)[1].血凝素(HA)基因与该病毒的进化趋势相关[2],HA的抗原变异主要发生在HA1区域[3],该区域4个主要的抗原表位[120-loop(HA1 116-137)、150-loop(HA1141-150)、160-loop(HA1 162~167)和190-helix(HA1194-202)]如发生变化,往往引起变异相关病毒株进化方向的改变[4].为了解2009年乙型流感病毒进化情况,本研究分析了HA1基因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提取工艺及方法制备的板蓝根样品的抗流感病毒作用,以筛选板蓝根中抗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及活性物质.[方法]于狗肾细胞(MDCK)上接种人甲1型流感病毒PR8株(A/PR/8/34,H1N1),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法),在不同试验策略下(保护、治疗模式)评价不同提取工艺及方法制备的板蓝根样品的体外抗流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腺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为样品.分别以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方法提取核酸.核酸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的比值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核酸中腺病毒拷贝数浓度。并记录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所需的操作时间。结果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方法提取核酸的A260/A280的比值依次为1.85532、1.7377、1.81474和1.43934,核酸中腺病毒拷贝数浓度依次为4.9×10^5copies/mL、3.94×10^3copies/mL、2.66×10^6copies/mL和6.15×10^6copies/mL,提取核酸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5、15、0.5和0.5h。结论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中,蛋白酶K法简单快捷、成本低廉,适合一般实验室使用;苯酚法适合用于提取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的核酸;病毒DNA/RNA试剂盒的优点是操作时间短,得到的病毒核酸纯度较高;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病毒的核酸损耗少.操作步骤少.适用于临床标本的腺病毒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评价离心培养法分离检测流感病毒的敏感性、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895份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拭子,以传统细胞培养法和离心培养法进行流感病毒培养,并作免疫荧光试验(IF)鉴定。 结果:广州地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流感病毒感染呈两个高峰期,分别为3~5月的春季高峰(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和7~9月夏季高峰(甲型流感病毒为主);传统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288例,分离率为32%;离心培养分离病毒260例,分离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9%、89%、99%、98%、95%。 结论:离心培养法结合IF具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能快速报告结果,而且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可实现流感病毒快速分离,适于临床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对小鼠睾丸细胞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鼠每日经口染毒直链烷基苯磺酸钠645、323mg/kg,同时设空白和阳性对照组,分别染毒一天和连续三及五天,用常规病理、电镜和酶组织化学技术进行观察,结果发现,LAS实验组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随着染毒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加重,生精细胞线粒体凝聚性空泡变性;SDH、LDH、ACP酶活性显著下降,讨论了毒作用的可能机理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尿β_2-微球蛋白(β_2-M)、尿镉(Cd-U)含量等可作为慢性镉中毒诊断化验检查的主要指标,但对于两者的排出是否相关报道极少。1985年,我们测定了115例镉作业工人尿中β_2-M和Cd-U的含量,并探讨了两者的相关关系和在慢性镉中毒早期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尿β_2-微球蛋白(β_2-m)定量测定是评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较灵敏的指标之一.早在六十年代末.B ggard I就对β_2-m的分离、定性、鉴定作了详尽的报道.近年来国外已广泛地应用于镉等重金属所致中毒性肾损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国内于1983年中国预防医  相似文献   
19.
RAPD技术在肠炎沙门氏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2004年广州市3起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分离的20株菌株和来源于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18株肠炎沙门氏菌的分子特征,为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溯源和疫情控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RAPD)对38株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结合SPSS软件构建以上菌株的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对菌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38株肠炎沙门氏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聚类群,分属3个不同的克隆。结论 RAPD技术可用于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  相似文献   
20.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按照相关卫生检验标准对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呕吐物、剩余食品等26份检材进行致病菌检测,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2名患者肛拭子、吃剩的相关食品中分离到8株产A型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两份食品直接检出A型肠毒素,RAPD图谱显示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成2个基因型。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资料、病原学鉴定及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证实该起食源性疾病是由于进食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