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非血缘关系Rh(D)抗原弱阳性个体的血清学表型及分子遗传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技术从非血缘关系随机献血者中筛检Rh(D)抗原弱阳性个体(包括弱D型、部分D型),对其进行Rh D、C、c、E、e抗原表型的检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同时检测其RHD基因和RHCE基因;测序分析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同时通过特异性PCR技术测定其RHD合子型。结果血清学试验证实为D抗原弱阳性表型的有32例个体,占无关供者人群比率为0.015%,其中18例个体为弱D15型(845G>A),1例为弱D12型(830G>A),1例为携带DEL等位基因(1227G>A)的弱D型,8例为部分D表型中的DⅥⅢ型(RHD-CE(3-6)-D),1例为部分D表型中的DⅤa(Hus)(RHD-CE(5)-D),3例标本10个外显子检测均未见异常。Rh小因子检测有3种表型CcEe(4例)、Ccee(10例)、ccEe(18例),其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一致。RHD杂合性试验鉴定显示仅4例标本为纯合型RHD+/RHD+,其余为杂合型RHD+/RHD-。结论汉族人群D抗原弱阳性比率明显少于高加索人,汉族人群D弱表现型中,弱D15型频率最高;部分D的弱表现型中,DⅥⅢ型占主要比例。  相似文献   
12.
1993~1995年,我院外科为最大自主通气量(MVV)<50%的11例病人成功地进行了胸肺部手术。我们认为肺功能低于手术指标的病人,能否胜任胸肺部手术,应从病情、病种、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术后监护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回.临床资料11例中男10例,女1例;年龄17~75岁。其中,肺癌5例,肺大泡、肺结核、纵隔畸胎瘤、肺转移癌、脓气胸、右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疾各1例;7例行肺叶切除,4例分别进行了纵隔肿瘤摘除、胸膜剥脱、胸廓改形术。术前肺功能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值:MVV41.35士10.76%(14.3%~49.9%)、FEV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汉族人群IAT检测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技术检测RhD、C、c、E、e抗原表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同时检测RHD基因和RHCE基因。结果抗球蛋白试验(IAT)证实的118例RhD阴性个体中,PCR-SSP方法检测RHD基因结果有28例Del表型个体(23.7%)。在余下的90份真正RhD阴性标本中,有69份标本(76.7%)RHD基因完全缺失;21份标本带有不表达RHD基因。Del表型个体均带有C抗原,带有不表达RHD基因的真正RhD阴性个体大多表现为RhC阳性。结论汉族人群IAT证实的RhD阴性个体呈现RHD基因结构多态性,不表达RHD基因主要以RHD-CE(2-9)-D2为主。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及研究的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已经从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范畴扩展为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多系统疾病,其中以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为代表的血压异常,作为一种常见的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 NMSs),可发生在PD的整个病程任一时间点。PD中的血压异常既与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也与抗PD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密切有关,并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术前核对记录单对骨科手术患者风险管理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骨科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色球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使用骨科术前核对记录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的焦虑心理、手术不同时间段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手术当日的STAI S评分对比入院时呈降低趋势,而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麻醉前至拔管前时间(T1—T3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麻醉前(T0)、拔管后(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MAP、HR及BI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术前核对记录单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减少患者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正>第23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哈洽会")于2012年6月15-19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行。为切实做好哈洽会举办期间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哈洽会举办期间将各种风险发生可能性降到最低,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哈洽会公共卫生专题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对哈洽会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和人群脆弱性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睡眠障碍特点及其潜在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2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睡眠障碍。结果 HLD组患者PDS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0),其中,夜间总体睡眠质量(P=0.010)、入睡困难(P=0.009)、睡眠维持困难(P=0.013)、震颤(P=0.005)、清晨醒后感觉困倦欲睡(P=0.042)和白天过度嗜睡(P=0.028)等分评分亦低于对照组;而ESS(P=0.009)和PSQI(P=0.005)评分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肝豆状核变性各亚组患者睡眠障碍,脑型HLD组PDSS总评分低于肝型HLD组和无症状型HLD组(P=0.046),其中,夜间总体睡眠质量(P=0.021)、入睡困难(P=0.009)和睡眠维持困难(P=0.002)等分评分亦低于肝型HLD组和无症状型HLD组。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常合并睡眠障碍且以入睡困难、夜间觉醒和白天过度嗜睡为主,其中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睡眠质量差于肝型和无症状型患者。肝豆状核变性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Th17淋巴细胞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IFN-γ及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情况。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LF上清中IL-4、IL-5、IL-13及IL-17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2、Th17细胞明显增高(P<0.05),而Th1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与哮喘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IFN-γ及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情况.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LF上清中IL-4、IL-5、IL-13及IL-17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2、Th17细胞明显增高(P<0.05),而Th1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与哮喘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