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疟疾是世界上发病较高,危害较大的虫媒寄生虫病。由于抗药性的产生和迅速扩散及药物间的交叉抗性日趋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医学问题。为了探讨抗性产生的机理和寻找无交叉抗药性的新药提供可靠的模型,我们选择国际上评价抗疟药的标准虫株一伯氏疟原虫 K173(Plasmodium bergheikeybery173strain)为同一母株,采用小剂量递增和大剂量复燃法相结合,在药物压力下,通过小鼠灌胃给药经连续血清200代的培育,同步建立起不同类型药物和抗性程度不同的抗氯喹(RCQ)、抗奈酚喹(RNQ)、抗青  相似文献   
12.
维拉帕米对伯氏疟原虫抗本芴醇株抗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维拉帕米对伯氏疟原虫抗本芴醇株的耐药性是否有逆转作用。方法:采用Peters 4日抑制实验,涂片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并计算原虫抑制率,分析了维拉帕米对伯氏疟原虫敏株、抗本芴醇株及抗氨喹株的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维拉帕米不但能增强本芴醇对伯氏疟原虫K173株(敏感株)的杀虫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抗本芴醇株对本芴醇的敏感性。与之相比,维拉帕米对氨喹杀灭敏株的作用没有影响,也不能逆转抗氨喹株的氨喹抗性。结论:维拉帕米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本芴醇对伯氏疟原虫K173株及其抗本芴醇株的杀虫作用;维拉帕米对抗本芴醇株及抗氟喹株产生逆转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方萘酚喹与氯喹治疗间日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药物为复方萘酚喹 (萘酚喹 40 0mg 青蒿素 1 0 0 0mg) ,1次顿服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42天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复方萘酚喹治疗 1 0 9例 ,平均退热时间为 ( 1 3 0± 5 5 )h ,原虫转阴时间为 ( 1 8 1± 5 7)h,治愈率为 1 0 0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萘酚喹治疗间日疟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4天抑制试验法,观察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伯氏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均使原虫滋养体膜结构损伤,表现为虫体表膜、食物泡膜、限制膜、线粒体膜、内质网、核膜呈现肿胀及膜间隙增宽。有些虫体表膜、食物泡膜呈现多层螺纹膜样改变。严重病变的原虫滋养体退变崩解,结构消失,残留退变的食物泡和吞噬泡散在红细胞内。此外,还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疟原虫纳虫泡内裂殖子发育有抑制作用。试验证明,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伯氏疟原虫滋养体的超微结构损伤部位和病变特征基本相同;并提示对疟原虫纳虫泡内裂殖子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体外测定青蒿琥酯钠(SA)对大鼠红细胞膜Na~( )-K~( )-交换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反应系统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SA(0,0.5,1,5和10 μmol·L~(-1)),通过测定反应系统中释放的无机磷含量,计算酶活性.结果:随着SA浓度(O,0.5,1,5和10 μmol·L~(-1))的增高,对Na~( )-K~( )-交换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抑制率分别为15%,29%,46%和75%.将底物ATP浓度增加为125,250,375和500 μmol·L~(-1),进行了酶的动力学测定.用直线回归分析作Eadie-Hofstee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SA对该酶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结论:提示SA可影响宿主红细胞膜的离子转运及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自1976年Trager等首次报道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连续培养成功之后,我国高敏新等也相继报道培养成功。这一方法的建立为体外筛选抗疟药提供了可能性。近年来国内已采用这一模型测定了恶性疟原虫FC-Cl株对氯喹、青蒿素等药物的敏感性。但对其它常用抗疟药如乙氨嘧啶、奎宁、伯喹等的敏感性测定尚未见报道。我们参照管惟滨法进行了这一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虫株 FCC-1株系1077年自海南岛一恶性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与纤维蛋白原(Fig)及冠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102例AMI患者检测血脂和Fig,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按血浆Lp(a)浓度分为高Lp(a)组(≥300 mg/L)和低Lp(a)组(<300 mg/L),比较两组血浆Fig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结果 Lp(a)与Fig、冠脉狭窄分数、有明显相关性(P<0.01).高Lp(a)组的Fig水平、冠脉狭窄分数、梗死相关血管的残余狭窄程度、血管闭塞率均明显高于低Lp(a)组(P<0.05),其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评分明显低于低Lp(a)组(P<0.05).结论 血浆Lp(a)升高的AMI患者,其Fig水平也异常升高,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增加,IRA的残余狭窄程度加重,血流速度缓慢,血管闭塞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复方蒿甲醚片和苯芴醇两种剂型治疗恶性疟临床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复方蒿甲醚及其组分之一苯芴醇两种剂型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共收治 15 0例恶性疟患者 ,采用双盲 (复方蒿甲醚片组和苯芴醇片组 )、随机、对比方法 ,其中复方蒿甲醚组 (A) 5 1例、苯芴醇片剂组 (B) 5 0例、苯芴醇胶丸组 (C) 4 9例。病人住院后观察 2 8d。 [结果 ]A、B、C3组的平均退热时数分别为 (17.1±8.6 ) h、(34.0± 2 3.2 )和 (2 9.4± 2 4.9) 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 (2 9.7± 8.9) h、(5 1.6± 14.1) h和 (5 4.7± 17.4) h;3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 ;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化验检查亦无明显改变。 [结论 ]复方蒿甲醚和苯芴醇两种剂型对恶性疟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复方蒿甲醚在杀虫速度和控制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苯芴醇单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78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所有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通过穿刺锁骨下静脉置入,观察置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7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4%,包括起搏电极脱位1例,囊袋出血1例,囊袋破溃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植入起搏器后植入侧上肢活动受限1例。结论及时发现并排除起搏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加强随访并进行起搏器程控监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