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运用各向同性3DTSEMRI测量股骨髁间窝和前交叉韧带(ACL)断面的大小,分析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 采集40名年轻健康志愿者40侧膝关节的3DTSEMRI容积数据,在工作站上重建并测量ACL和股骨髁间窝断面大小.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或偏相关分析,男女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男性ACL断面面积与髁间窝断面面积(r=0.733.P=0.000)、身高(r=0.564,P=0.028)相关,女性髁间窝形态指数与体重(r=0.482,P=0.037)弱负相关,男(r=0.457,P=0.043)女(r=0.768,P=0.000)身高均与体重相关;男女髁间窝和ACL大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年轻人群中男性的髁间窝和ACL较女性的大;男性髁间窝愈大、身材愈高,则ACL愈粗;女性体重愈重,髁间窝形态有稍高而窄的倾向.各向同性3DTSEMRI可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对活体股骨髁间窝和ACL进行精确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1p对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OA患者的患侧膝关节行T1p、T2 mapping序列扫描,以T2 mapping序列作为对比,测量髌骨、股骨软骨的T1p、T2值,与20例正常组比较;同时计算各部分软骨的T1p、T2值Z-score的置信区间、Z-score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及了解其分布情况。结果 OA组髌骨、股骨软骨T1P值分别为(50.01±4.23)ms、(53.80±4.38)ms,较正常组(45.12±0.92)ma、(45.42±0.84)ms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7,P0.001;t=8.446,P0.001)。OA组与正常组软骨的T_1 p、T_2值之间具有相关性[OA组相关系数为0.548±0.170,置信区问为(0.396,0.812),正常组相关系数为(0.455±0.163),置信区间为(0.246,0.789)]。结论 OA患者中关节软骨T1p值升高,且T1p与T2值两者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1p与T2 mapping能互补的诊断关节软骨早期退变,两技术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恶性肿瘤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行横断面T1WI、横断面T2WI、矢状面T2WI STIR、Gd-DTPA动态增强矢状面及常规横断面、矢状面T1WI增强扫描,分析常规序列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上肿瘤、结合带及子宫肌层的情况,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的价值.结果:应用常规MRI扫描序列对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48.7%,结合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对肿瘤分期的正确率为92.3%,并且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对子宫各层次组织显示清晰.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能够清晰的显示子宫恶性肿瘤的范围及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对肿瘤的术前分期及治疗手段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头孢曲松钠所致胆囊假性结石的CT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产生胆囊假性结石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住院病人在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胆囊出现假性结石的CT表现。结果头孢曲松钠所致胆囊假性结石形成最早出现在用药后20小时,最迟7天,平均4天;假性结石在停药后均自行消失.消失时间最早为停药后第3天,最迟6个月,其中20例在2个星期内消失。22例中18例表现为泥沙样胆囊假性结石,占81.8%,其中1例儿童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3例表现为块状假性结石:1例为石灰样胆汁样改变。结论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会产生胆囊假性结石,停药后短期内可恢复正常,临床及影像医生应对此有所认识,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使用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感染本身对SARS康复者股骨骨髓转换的影响。方法观察148例SARS[42例未用激素(未用激素组)、106例使用激素(使用激素组)]康复医务人员及97名年龄与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磁共振成像(MR I)上股骨近端骨髓的分布,并在T1加权成像上测量并比较未用激素组、使用激素组的SARS康复者及正常对照组之间骨髓转换指数的差异。结果148例中106例使用激素的SARS康复者,4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股骨骨髓水肿,1例股骨颈骨梗死。正常对照组、未用激素组及使用激素组SARS康复者骨髓转换指数分别为(79.4±6.8)%、(86.9±7.4)%、(88.6±5.9)%,使用激素组与未用激素组、使用激素组与正常对照组、未用激素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P值分别为<0.05、<0.0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的应用可促进股骨近端骨髓黄骨髓化,而SARS感染本身也可导致股骨颈红骨髓过度转换为黄骨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鼻咽癌2008年分期、1992年分期及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3种方法的区别,并探讨2008年分期方法改变的依据.方法 对285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3种不同的分期方法分别进行分期,对比分期结果,率及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纳入统计的285例中,采用2008年分期时,T分期T1期66例、T2期84例、T3期72例、T4期63例,N分期N0期12例、N1期48例、N2期169例、N3期56例,临床分期Ⅰ期5例、Ⅱ期30例、Ⅲ期141例、Ⅳ期109例;采用2002年UICC分期法时,T分期T1期66例、T2期83例、T3期55例、T4期81例,N分期N0期26例、N1期50例、N2期201例、N3期8例,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40例、Ⅲ期153例、Ⅳ期86例;采用1992年分期法时,T分期T1期62例、T2期91例、T3期71例、T4期61例,N分期N0期26例、N1期189例、N2期61例、N3期9例,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10例、Ⅲ期98例、Ⅳ期71例.2008年与1992年分期结果比较,T分期3例上升,9例下降;N分期216例上升,1例下降;临床分期121例上升,2例下降.2008年分期与2002年UICC分期结果比较,T分期8例上升,27例下降;N分期77例上升;临床分期54例上升,20例下降.对各期构成比的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T分期3种分期法间总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16,P=0.329),N分期3种分期法间总体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169,P<0.0125),临床分期3种分期法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15,P<0.0125).结论 鼻咽癌2008年分期以MRI为依据,操作更简便,明确了一些模糊的解剖结构,与以往分期法结果比较,主要对N分期影响较大且以升级为主,从而影响到最终的临床分期,并使分期构成比发生一定改变.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与肝癌转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 ,分析其与肝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5 0 0例 ,分别行平扫、Gd DTPA及SPIO增强扫描。结果 小肝癌 65例 (13 % ) ,结节型 81例 (16.2 % ) ,块状型 3 2 5例(65 % ) ,弥漫型 2 9例 (5 .8% )。多发肿瘤 190例 (3 8% )。淋巴结转移率为 12 % ;静脉癌栓为 3 1.4%。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中大病灶、多病灶、T1信号不均匀者发生转移的几率较大 ,而四种转移形式之一均提示其他转移的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射频消融(RFA)治疗大鼠Walker256实体瘤后局部应用树突状细胞(DC)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经Walker256细胞反复冻融获得肿瘤抗原并致敏大鼠骨髓细胞衍化的DC,大鼠腋窝皮下接种Walker256细胞获得实体瘤模型。30只SD大鼠分成三组,每组10只:对照组1仅行RFA治疗;对照组2行RFA 未致敏DC治疗;实验组行RFA 冻融抗原致敏DC治疗。超声评价治疗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变化,记录大鼠的荷瘤生存期,各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瘤体平均体积在治疗后第一天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在治疗后第2、3天测得瘤体体积显著小于其他两组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间瘤体体积及荷瘤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FA治疗大鼠Walker256实体瘤后应用致敏DC可有效地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延长大鼠荷瘤生存期,有可能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7例软组织韧带状瘤10个肿块的MRI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讨论该瘤的发病、MRI检查的价值、MRI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不同经脉的两组穴位后,人脑运动功能区的活动情况。方法:试验于2004-10/2006-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选取健康右利手志愿者11名,均为医学院学生。试验采用多组块设计,包括静息期和针刺期。每个受试者接受4次针刺,针刺穴位依次取右侧合谷、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穴,针刺同时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hilips Intera1.5T超导型MR扫描仪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两穴位刺激成像的间隔时间为15min。采用统计参数图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分析,P<0.01的象素构成针刺激活的特异性脑区图。结果:11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针刺合谷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额中回,中央前后回、颞中上回,同侧楔前叶、岛盖以及对侧舌回、脑岛、顶下小叶。②针刺内关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额中回、尾状核、中央前后回、扣带回、颞中上回及对侧岛盖、缘上回、下丘脑、顶下小叶。③针刺足三里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颞中回、额中上回,同侧岛叶、枕上回以及对侧中央前后回、岛盖、角回。④针刺三阴交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颞中回、额下回、中央后回,同侧顶上小叶、岛叶及对侧中央前后回、顶下小叶。结论:在同一受试者,针刺不同穴位可引起相同部位脑功能区激活,不同人针刺相同穴位激活的脑功能区有一定差异,针刺效果可能并非通过单一脑功能区,而是通过有功能联系的多个脑功能区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流动性网络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