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5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26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534篇
内科学   240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13篇
综合类   1170篇
预防医学   387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524篇
  4篇
中国医学   497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6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时间越长,牙根吸收的机会就越大;同时治疗持续时间过长会影响患者对正畸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如何加速正畸牙齿移动速度以缩短治疗时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临床上有效的手段是采用手术方法破坏骨皮质的连续性,提高骨改建的速度来加速牙齿移动。微型穿孔术(micro-osteoperforation,MOP)是一种新的、简单的加速牙齿移动的微创手术,它是由骨皮质切开术改良发展而来,即在不翻瓣的情况下,直接采用穿刺的方法透过黏膜对骨皮质进行微穿孔。MOP的加速效应及机制尚存在许多争议。文章就MOP的概念、生物学理论、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发生肝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85例肺结核患者,回顾其治疗过程,分析肝损伤发生情况,并探讨肝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共30例患者发生肝损伤,发生率为16.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营养状况、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饮酒史、护肝药物应用、乙型肝炎史均为肺结核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发生肝损伤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0.168,P=0.001)、营养不良(OR=2.206,P=0.000)、合并HBV感染(OR=3.142,P=0.002)、饮酒史(OR=2.871,P=0.001)、未应用护肝药物(OR=6.527,P=0.000)、肝炎史(OR=7.319,P=0.000)均为肺结核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发生肝损伤的相关因素。结论年龄、营养状况、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饮酒史、护肝药物应用、肝炎史均为肺结核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发生肝损伤的相关因素,临床上予以肺结核患者治疗时,需注重其病情、全身状况的了解,并施予相应护肝措施,以实现肝损伤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电子舌技术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质量浓度(C)变化对苦味化合物及苦味中药的抑苦规律。方法以盐酸小檗碱、氧化苦参碱、苦参水煎液、穿心莲水煎液为苦味载体,基于口尝评价结果(ΔI)和电子舌信息(ΔI_e),分别建立ΔI-C、ΔI_e-C 2个抑苦规律模型、探索ΔI-ΔI_e两者的抑苦效果预测模型,并使用交叉验证和残差分析法对预测模型的拟合精度和优度进行评价。结果对4种苦味载体均建立了良好的ΔI-C威布尔抑苦规律模型,决定系数(R~2)依次为0.999 6、0.987 9、0.996 4、0.998 4(P0.01);盐酸小檗碱、苦参水煎液和穿心莲水煎液的6个(每个载体2根传感器)ΔI_e-C威布尔抑苦规律模型的R~2依次为0.996 5、0.991 6、0.997 3、0.989 3、0.999 6、0.999 1(P0.01);相应的6个ΔI-ΔI_e线性抑苦效果预测模型的R~2依次为0.989 1、0.968 3、0.989 0、0.982 0、0.977 9、0.986 1(P0.01);上述6个预测模型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R)依次为0.986 0、0.997 3、0.988 4、0.960 8、0.980 2、0.983 9(P0.01)。测试质量浓度范围内的氧化苦参碱对电子舌4根传感器均无随浓度变化的差异性响应,因此未能建立各类模型。结论基于电子舌方法得到了随HP-β-CD质量浓度变化的抑苦规律,建立了以HP-β-CD质量浓度或电子舌数据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可用于相关抑苦效果预测。部分苦味化合物对电子舌的响应没有相关规律,有待电子舌技术的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氯蔗糖、阿魏酸钠和β-环糊精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黄柏水煎液的掩味效果,比较黄柏掩味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方法:3种苦味抑制剂采用单独抑制苦味、两两联合抑制苦味、三者联合抑制苦味共计7种组合对黄柏水煎液进行掩味,考察掩味前后黄柏水煎液的苦度变化;利用HPLC建立掩味前后各样品液的指纹图谱,以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共有峰总面积为指标,分析其化学成分变化的程度与特点。结果:7种组合对黄柏水煎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苦作用。掩味剂联用后掩味效果更佳,优于单独使用,掩味后平均苦度均为Ⅰ级(不苦或几乎不苦)。指纹图谱共有峰有8个,掩味后7组供试品的56个峰中,除3个色谱峰在掩味前后相对峰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总变化率均10%)外,其余53个峰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掩味前后黄柏的指纹图谱共有峰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掩味剂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黄柏水煎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苦作用,且掩味前后对黄柏中化学成分的总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HIV感染患者口腔念珠菌的培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Chromagar)和API 2 0CAUX酵母菌系统 (API 2 0C)在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者口腔念珠菌鉴别中的优缺点。方法 :6株念珠菌标准菌株和 17例HIV感染合并口腔念珠菌病患者舌背白色刮取物 ,分别接种于沙氏培养基和Chromagar ,3 7℃ 48h后取沙氏培养基上生长物作API 2 0C鉴定。结果 :API 2 0C、Chromagar在鉴定白色念珠菌上无显著性差异 ,API 2 0C鉴定非白色念珠菌准确率高于Chromagar ,但Chromagar可鉴别混合菌种感染。 结论 :在HIV感染患者口腔念珠菌分型初筛可用Chromagar ,做准确分型时需用API 2 0C鉴定 ,两种方法互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定量困难,一直是影响中药制药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课题通过对穿山龙注射液、当归寄生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元胡止痛片等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确定了一套采用HPLC法测定中药成方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在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睾丸切除术的103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18例。依据位点突变结果,将103例患者分为突变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的PSA下降一半时间、CRPC形成率、CRPC形成时间、死亡率及生存时间等。结果:两组术前指标无异质性。突变组在CRPC形成率方面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PSA下降一半时间、CRPC形成时间、死亡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可提高CRPC形成率,但并没有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是否会对CRPC将来的治疗带来改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deco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DCMM)的苦度叠加规律。方法以生物碱类(黄连Coptidis Rhizoma、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is Cortex、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Radix)、萜类(穿心莲Andrographis Herba、野菊花Chrysanthemi Indici Flos、苦楝皮Melia Cortex)、糖苷类(龙胆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黄芩Scutellariae Radix、连翘Forsythiae Fructus)9种苦味DCMM为研究载体,在单味载体呈味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二元(6组)、三元(10组)叠加实验,通过经典人群口尝法(traditional human taste panel method,THTPM)及电子舌法(electrionic tongue,E-tongue)分别评价其苦度,建立二元、三元叠加时叠加苦度-质量浓度对数(IZ-ln C)、叠加苦度-叠加前分苦度(IZ-I)、口尝叠加苦度-电子舌叠加苦度(IZo-IZe)拟合模型,探索其苦度叠加规律。结果 THTPM法中,二元叠加IZ-ln C、IZ-I共12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c2≥0.868,P0.05,n=6),模型类型为二次多项式或近似结构的模型(下同);三元叠加IZ-ln C、IZ-I共20组,拟合出18组有意义模型(Rc2≥0.659,P0.05,n=6)。E-tongue法中,针对3类味觉信息进行分析,二元叠加IZ-ln C、IZ-I共36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c2≥0.689,P0.05,n=6);三元叠加IZ-ln C、IZ-I共60组,拟合出52组有意义模型(Rc2≥0.662,P0.05,n=6)。IZo-IZe中,二元叠加共18组,拟合出8组有意义线性模型(Rc2≥0.727,P0.05,n=6);三元叠加共30组,拟合出13组有意义的线性或对数模型(Rc2≥0.670,P0.05,n=6)。结论叠加后苦度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叠加实验良好模型获取率为(二元100%,Rc2=0.936;三元87.5%,Rc2=0.906),而IZo-IZe中有意义的模型获取率较低,即以IZe预测IZo的方法目前尚不成熟;二元、三元叠加中原始苦度越高的饮片对IZ贡献度越大;黄连在同类型和不同类型叠加中苦度贡献度均最大;除黄连+黄柏+黄芩组存在因成分间可能发生沉淀反应等导致叠加后的苦度降低外,未发现更多因各成分交互作用而产生异常的苦度促进或拮抗现象;IZo-IZe相关性随组分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兰桂 《临床荟萃》2008,23(17):1289-1290
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形成除了脂肪堆积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而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全过程,包括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CRP在临床上容易测定,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可作为将来心脑血管病的预报标志,尤其是在那些临床表现正常的健康人群中,对动脉硬化和将来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干预CRP水平有望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改善其预后,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铁皮石斛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宇娟  王俊豪  薛亚甫  徐红  侴桂新  王峥涛 《中草药》2021,52(17):5218-5225
目的进一步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活性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大孔树脂、MCI、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1H-NMR、~(13)C-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皮石斛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3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oscatin(1)、黑麦草内酯(2)、柚皮素(3)、橙皮苷(4)、甘草素(5)、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l-propanol(6)、异甘草素(7)、(E)-4-hydroxycinnamicacid(8)、(Z)-4-hydroxycinnamicacid (9)、 coniferylp-coumarate (10)、 sinapylp-coumarate (11)、 tinosporaicacidA (12)、N-trans-coumaroyltyramine(13)、N-trans-feruloyltyramine(14)、丁香脂素(15)、pinoresino(l16)、梣皮树脂醇(17)、lirioresionol(18)、2(5H)-Furanone5-hydroxy-3,4-dimethyl-5-pentyl(19)、丁香酸(20)、十六烷酸(21)、对羟基苯甲酸(22)、对羟基苯甲醛(23)、阿魏酸(24)、二氢松柏醇(25)、十七烷(26)、4-羟基-3,5-二甲氧基反式肉桂醛(27)、dihydro-p-cinnamic acid(28)、(+)-(4S)-(2E)-4-羟基-2-壬烯酸(29)、1,3-benzenediol(30)、对羟基苯酚(31)、水杨酸(32)、对羟基苯乙酮(33)和香草醛(34)。结论化合物2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