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腘动脉瘤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收治合并急性下肢缺血的腘动脉瘤患者7例,采用外科手术与血管介入相结合的复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复合手术包括传统的手术切除,结合手术前后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术中球囊导管取栓等。方法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早期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外科手术包括动脉瘤旷置术2例,动脉瘤切除术5例。动脉瘤切除后重建方法包括人工血管置换术6例,自体动脉端端吻合1例。血管介入包括手术前后球囊扩张及置管溶栓7例,1例行术中取栓。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的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0.68~0.98比0.22~0.52,P<0.001)。术后随访人工血管通畅,动脉瘤远近端侧支循环保留,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良好。结论复合手术保留了侧支循环,可以降低术后肢体远端缺血的风险;介入方法的使用保证了术后流出道的通畅,有助于避免术后移植物急性闭塞,从而有效降低术后截肢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后,腹主动脉假腔供血动脉分支对远端假腔重塑的影响。 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2005年8月至2018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采用TEVAR术治疗的56例急性和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通过CTA随访资料观察记录主动脉腹段假腔内血栓形成、腹主动脉内脏分支供血类型。 结果 56例患者腹主动脉分支真腔供血以假腔完全血栓形成和血栓吸收为主。腹主动脉假腔参与分支供血,包括双腔供血、完全假腔供血,假腔以部分血栓形成为主,同时有假腔通畅情况。有假腔参与分支供血合并有更多内膜破口,与假腔血栓形成呈负相关。结论 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腹主动脉假腔供血可影响假腔血栓形成。假腔供血分支可能是假腔部分血栓形成或通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胰腺癌(PC)细胞株中两种代谢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为临床预测氟尿嘧啶类药物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培养PANC-1、CFPAC、SW1990三株PC细胞,采用QIAamp DNABlood Minikit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行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rs1801159、rs1801160、rs17376848,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rs2274976、rs1801131、rs1801133的SNPs位点检测。结果三种PC细胞株的DPYD基因rs1801159位点基因型均为A/A纯合子,rs1801160位点基因型均为G/G。CFPAC细胞株DPYD基因的rs17376848位点基因型为A/G,PANC-1、SW1990细胞株的rs17376848位点基因型为A/A纯合子。PANC-1、CFPAC细胞MTHFR基因的rs1801131位点基因型为A/C杂合子,rs1801133位点基因型为C/C;SW1990细胞株MTHFR基因的rs1801131位点基因型为A/A纯合子,rs1801133位点基因型为T/T纯合子;三株细胞MTHFR基因的rs2274976基因型位点均为G/G纯合子。结论本实验所测三株PC细胞的DPYD基因rs1801159、rs1801160位点、MTHFR基因rs2274976位点基因型相同,其余各位点基因型均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中长期随访观察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DSM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SDSMA(Yun血管影像学分型方法:Ⅰ型3例,Ⅱa型4例,Ⅱb型1例)患者资料。8例患者均行肠系膜上动脉裸支架植入术,术后以抗凝或终身抗血小板治疗。术后6个月、1年、2年行CTA复查,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动脉夹层消失。结果 8例患者共植入自膨式裸支架11枚,其中单支架5例,双支架3例。术后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段假腔未显影或显影较淡,真腔血流通畅,手术成功率100%。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2个月,期间均无腹痛、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症状。结论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中长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新型国产低剂量DSA造影设备剂量降低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国产DSA设备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脑血管造影患者并基于其体质量指数配对,配对成功后随机分配到试验组(联影uAngio)和对照组(西门子Axiom Zee Biplane)。评价术中图像质量和设备各操控性能,记录设备的剂量-面积乘积(DAP)率、空气比释动能率(K值率)。测定介入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各测量点辐射剂量。综合评估联影uAngio剂量降低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国产DSA设备联影uAngio图像质量与西门子Axiom Zee Biplane无显著差异,多项操控性能显著优于西门子Axiom Zee Biplane。联影uAngio的DAP率显著低于西门子Axiom Zee Biplane(P=0.001)。两组患者各测量点辐射剂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西门子Axiom Zee Biplane相比,国产DSA设备联影uAngio在具备相似水准图像质量和更加良好的操作易用性前提下,其DAP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PISBO),是指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内),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上并不少见,但长期以来对其认识上存在着较大争议,处理方法也和其他肠梗阻截然不同,处理不当将会引起不必要的手术,甚至肠瘘、重症感染、短肠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其能否正确地认识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背景:二氢嘧啶还原酶,5-FU代谢的关键酶,是药物遗传学研究5-FU疗效及毒副作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DPYD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中胃癌患者应用氟尿嘧啶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的临床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362名中国胃癌患者应用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方案化疗。采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治疗前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DNA样本进行DPY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 结果:平均化疗有效率为46.7%。rs1801159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化疗有效组及无效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76, p=0.012)。其中rs1801159A/A野生纯合子在化疗有效组中更多见,而rs1801159A/G基因型携带者在化疗无效组中更常见。单倍型分析发现两组间的单倍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 = 3.96,p = 0.0465)。 结论:rs1801159位点多态性也许可用以预测中国胃癌患者应用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方案的化疗反应,进一步明确DPYD基因多态性的预测价值还需要设计更优的、综合的、前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平阳霉素碘油混合液联合无水乙醇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孤立肾错构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例孤立肾错构瘤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多次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根据每次随访结果以不同栓塞材料再次作栓塞治疗.采用CT增强或MRI平扫检查随访患者病灶清除率及复发情况.结果 6例患者每次栓塞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每例患者平均手术3次,平均手术间隔时间约1年,平均随访时间2.5年.术后3、6、12个月随访提示平阳霉素碘油混合液联合PVA颗粒栓塞可缩小病灶,但不能清除病灶;平阳霉素碘油混合液联合无水乙醇栓塞可清除病灶,远期随访未见原病灶复发.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混合液联合无水乙醇可安全有效地栓塞肾错构瘤,可能是孤立肾错构瘤患者栓塞治疗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