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多种三维影像融合"后处理是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方向,它将推动医学发展,对全身各系统疾病尤其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CA)的诊治经验。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ACCA患者140例,保守治疗12例,开颅手术夹闭81例,血管内栓塞治疗47例。结果 81例手术夹闭的患者术后2周复查320排CT血管造影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及残留;出院时恢复良好76例,中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47例血管内栓塞的患者中,41例达100%栓塞,6例达95%栓塞;术后2周复查320排CT血管造影,除1例95%栓塞患者有少许显影外,其余均无残留。12例保守治疗均因患者及其家属放弃治疗而出院。结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均为治疗ACCA的可选方法;翼点入路可清楚暴露大多数ACCA,并能在临时阻断和控制性低血压配合下,获得理想效果;血管内栓塞对于多发性动脉瘤,开颅显露困难的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腰麻对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老年患者心输出量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TURP 60岁以上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布比卡因15 mg+10%葡萄糖溶液,B组: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10%葡萄糖溶液;C组:布比卡因7.5 mg+舒芬太尼7.5μg+10%葡萄糖溶液;三者的容量均为3mL。通过阻抗心动描记法血流动力学监测仪(BioZ.com)分别于注药前1 min(T0)、注药后3 min(T1)、10 min(T2)3、0 min(T3)4个时点监测血流动力学,读取参数:心输出量(CO)、心率(HR)、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结果】A组的CO,CI,SVRI在腰麻后10 min和30 min明显减少。B组和C组腰麻后3、10、30 min的CO,CI,SVRI明显高于A组(P〈0.01),C组与B组比较,在腰麻后10 min的CO,CI相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对TURP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麻醉能增加外周阻力,心输出量增加,能避免腰麻对老年患者产生低血压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不同时期,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和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5/2004—10在武汉总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取普通级成年健康家犬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2~22kg,平均15kg。采用二次注血法建立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完全随机分组,引流组10只,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14d,每日引流100mL左右;腰穿组10只,即对照组,1次/d腰穿,抽取脑脊液8~10mL。测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前后不同时期,脑脊液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观察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动态变化,同时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不同时期脑动脉血液流速,根据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判断和评价脑血管痉挛程度。结果:①脑脊液中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的变化:犬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均有明显增高,第7天达到高峰,且腰穿组较引流组升高明显[(57.95&;#177;17.95),(34.15&;#177;7.19)ng/L,t=6.108,P〈0.01];②脑脊液中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出血后第3,7,10天两组脑脊液中一氧化氮浓度均下降,腰穿组较引流组下降明显[(1.20&;#177;0.25,1.20&;#177;0.25);(2.29&;#177;1.43,1.02&;#177;0.29);(3.26&;#177;1.43,0.88&;#177;0.28)μmol/L:t=15.624,P〈0.01]。③两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腰穿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7,10天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比出血前和出血后3d明显增高[(39.67&;#177;14.76),(38.97&;#177;9.76),(10.97&;#177;4.85),(18.68&;#177;13.55)cm/s,t=8.231,P〈0.01],引流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7天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与出血前和出血后第3天比较无明显增高[(15.15&;#177;4.83),(13.59&;#177;4.64),(10.89&;#177;3.67)cm/s,t=1.879,P〉0.051;基底动脉出现平均流速〉40cm/s的重度脑血管痉挛时,脑血流出现涡流或湍流。④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变化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呈正相关(r=0.95),一氧化氮浓度变化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呈负相关(r=-0.97)。结论: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平衡破坏是引起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关键因素之一。②引流组犬的脑血管痉挛程度较轻,而腰穿组脑血管痉挛程度较重,原因在于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速了内皮素和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氧合血红蛋白的排出,缩短了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降低了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证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国产颅内动脉机械装置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临时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并注入凝血酶制作60只适合机械取栓的兔急性血管栓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治疗组、3h溶栓组、3、6、8、12h取栓组,取栓组应用颅内动脉机械取栓装置取栓,3h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溶栓,取、溶栓前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血管再通,行经颅多普勒(TCD)记录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CA)变化,行磁共振弥散成像(MR-DWI)描述不同时段取栓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变化.结果 3h取栓、溶栓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是8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MC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治疗组、12 h取栓组ADC值逐渐降低,而3、6、8h取栓组ADC值逐渐上升;栓塞后24 h与非治疗组和12h取栓组比较,3、6、8h取栓组ADC值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取栓装置取栓有效地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再通率,迅速恢复血流,适当延长了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血供来源、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观测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来源、浅出点、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面积。结果:小腿内侧皮肤上1/3的血供主要来自隐动脉,并与膝下内侧动脉和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吻合;中1/3的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并与胫前动脉和腓动脉的肌间隙支吻合;下1/3主要来自胫前动脉的内踝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踝上支。成人小腿内侧皮肤的血供来源丰富,它们相互真性吻合成明显的血管链,并与隐神经伴行,可以看似为一条完整的动脉。成人内踝与胫骨内侧髁的距离为(33.5±0.5)cm(28~37cm),大多数皮支分布在距内踝尖20cm范围内,占总数的80%,在一定的范围内的皮支数目越少,则皮支的平均管径越粗。结论:以隐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截取筋膜蒂皮瓣,旋转点可设计在内踝后缘与胫骨内髁的连线上任意一点,用于膝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介导人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靶向杀伤活性。方法:利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流式细胞术从中分选T淋巴细胞,FACS检测T细胞表面标记CD25和CD69激活后的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酶A(Granzyme A)的释放,建立BALB/c裸鼠Raji细胞移植瘤模型,测定该双功能抗体介导的体内靶向杀伤活性。结果:激活的T细胞,双功能抗体组CD25和CD69的表达以及释放Perforin和Granzyme A的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对人白血病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生物治疗中,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移植瘤的生长。结论: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在体外及动物肿瘤模型实验中能介导人T细胞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合并HIV/AIDS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结核病患者合并HIV /AIDS感染的发病情况和特征.方法 对成都市结防院14054例新入院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按年度统计分析.结果 ①结核病合并HIV /AIDS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②发病群体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③肺结核合并HIV/AIDS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低;④肺结核合并HIV/AIDS患者胸部X线表现多不典型.结论 结核病合并HIV /AIDS患者发病率日益增高,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多器官、组织受累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EEG)监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18例昏迷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给予分级,同时进行格拉斯昏迷量表(GCS)评分,依据结果进行预后判断,与病人3个月后随访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电图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33,P<0.05),GCS评分和脑电图分级与预后有关,GCS评分综合预后判断准确率为77.1%,EEG分级综合预后判断准确率为93.8%。结论动态脑电图监测可以较准确地判断昏迷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