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评价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慢性牙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20例病人共计220颗符合作根管治疗术指征的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充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次根充法,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疼痛评价及2年后观察远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充法治疗术是治疗慢性牙髓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李蔚  李卫民 《中国药店》2011,(7):108-108
对于制药工业来说,一个企业、品牌的成长通常先立足本土,市场从本省开始做,当在本省市场占到较高的市场份额时,所要面临的就是如何走出去,开拓外埠市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3种事件相关电位P300,失匹配负波(MMN)和关联性负变(CNV)的改变,以了解三者在MC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或住院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120位,年龄≥60岁。测量轻度AD患者(AD组,n=40)、MCI患者(MCI组,n=40)、认知正常老人(NC组,n=40)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包括P300,MMN,CNVM1,CNVM2)的峰潜伏期(PL)与振幅(Amp)。结果 AD组ERP的PL均长于MCI组(P<0.05)。MCI组中P300和MMN的PL[(380.94±37.55),(188.63±31.63)ms]均长于NC组[(342.88±41.72),(137.48±28.69)ms;P<0.05],而MCI组中CNVM1及CNVM2的PL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与NC组相比,ERP的Amp明显降低(P<0.05)。MCI组中MMN和CNVM2的Amp与NC组相比降低(P<0.05),MCI组与AD组相比,ERP的A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00,MMN和CNV对MCI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P300和MMN区分MCI患者与正常人的敏感性略高于CNV。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二维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用于川崎病患儿左室收缩功能检测和评价的差异,为该技术的临床使用提供理论经验。 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5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研究,分析使用2D-STE和3D-STE分别检测患儿心脏不同部位(基底部、中间段、心尖部)具体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纵向应变、环向应变、径向应变)、冠状动脉扩张与不均匀情况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患儿分别使用2D-STE和3D-STE进行检测,EDV、ESV、LVEF结果的差异均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VEF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使用2D-STE和3D-STE检测患儿心肌各部位的应变,检测基底部时,LS、CS、R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检测中间段,L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检测心尖部,LS、CS、R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使用2D-STE检测患儿,不同部位LS、CS、RS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使用3D-STE检测患儿,不同部位LS、CS、RS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患儿分别使用2D-STE和3D-STE进行心脏探察,两种方法检测左冠脉、右冠脉(扩张和不均匀)时,其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3D-STE相比2D-STE检测方法,其检测应变的结果更为全面和精确,也能更早的反映川崎病患儿左室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确诊患儿45例,使用13 MHz高频超声与22 MHz超高频超声探头分别进行检测,比较其声像图清晰程度、不同层次及不同深度的血流比例等情况。结果 45例血管瘤患儿中,两种检测频率(22 MHz和13 MHz)下的血管瘤二维超声均成功显像,其中22 MHz探头显示图像清晰36例,模糊9例;13 MHz探头显示图像清晰32例,模糊13例,两种频率探头成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频率探头检出声像图特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 MHz探头检出瘤体血流比例为(21.48±13.48)%,22 MHz探头检出瘤体血流比例为(29.76±1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频率下,瘤体深度为0~0.3 cm、0.4~0.6 cm、0.7~1.0 cm的血流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2 MHz超高频超声对浅表性血管瘤的检测效果优于13 MHz高频超声,且对于浅层瘤体检测能力更强,在临床工作中其作用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与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研究中心2015年8月到2016年6月经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查确诊的ALL患者30例,按照FAB标准分类,27例为B系ALL,3例为T系ALL。分析ALL患者白血病细胞膜表面及胞浆内分化抗原,并且对所有患者都进行43种融合基因定性筛查(BCR-ABL,AML1-ETO,PML-RARα等)和ALL基因突变(IKZF1,TP53,PAX5,JAK1,JAK2,CRLF2,PHF6,NOTCH1,FBXW7,PTEN)的二代测序(NGS)检测。结果:30例ALL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74岁,中位年龄11.5岁。30例ALL中B-ALL发病率(90.00%)明显高于T-ALL(10.00%)。27例B-ALL患者主要表达CD19、CD22、CD10和CD34等。CD19和CD22是B-ALL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3例T-ALL主要表达cCD3、CD7、CD10和cTDT等,CD7和cCD3是T-ALL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30例ALL患者的43种融合基因定性筛查发现,BCR-ABL、TEL-AML1、E2A-PBX1、MLL-AF6、MLL-AF4和SIL-TAL融合基因阳性各1例,ALL相关基因突变的NGS检测结果表明,3例B-ALL患者发生TP53突变,1例B-ALL患者发生TET2 I1762V突变;3例患者(2例T-ALL,1例B-ALL)发现NOTCH1基因突变。1个疗程后成人B-ALL的治疗效果(28.57%)明显差于儿童B-ALL(95.00%),截止至2017年7月10日儿童B-ALL的生存率明显优于成人B-ALL,其差异都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白血病免疫分型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文管理内涵、特征、意义和现状及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方法把"人"作为医院管理活动的主体和最重要的资源,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满足人的需求,强化人的合作,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结果提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树立学科威信,调动和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效能。结论使医院感染管理形成良性管理机制,促进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脑卒中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调查2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r=0.21、0.26,P<0.01),与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亦呈正相关(r=0.17、0.30,P<0.05),与尿酸、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脑卒中均有关。结论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益于减少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