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对"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机构"建设的建议 1.目前全国有近260家国家认证的临床试验机构,已具有一定的人员规模,但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必要建立一个临床试验机构的专业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保池  曹烨  刘立  李垒  司炎辉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38(4):279-281,封3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肝结核瘤是一种少见的腹内脏器结核.艾滋病合并巨大肝脏结核瘤更是鲜见报道.我们手术切除2例艾滋病合并肝脏巨结节型结核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对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14~20+6周1 242名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应用Multicalc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值.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切割值为1∶270,≥1∶270为高风险孕妇;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切割值为1∶350,≥1∶350为 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孕妇均抽取静脉血4~20 mL行胎儿细胞富集分离与鉴定,对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单细胞基因分析,并应用基因扫描技术对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基因片段进行检测.结果:血清甲胎蛋白+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筛查出高风险孕妇35名,其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0名,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9名,神经管缺陷高风险6名,阳性率2.8%.20名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中,21号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为三体图谱型6名,其中1∶1∶1基因型4名,2∶1基因型2名;1名2∶1基因型孕妇自然流产,对流产胎体进行细胞核分型,确诊为唐氏综合征,余5名活产新生儿经细胞核型分析确诊为唐氏综合征.1 207名低风险孕妇基因扫描均为正常二倍体1∶1基因型.结论: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可提高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率,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14.
曹烨 《中国处方药》2010,(12):57-57
为提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和监管能力,普及临床医护人员的临床试验法规和技术知识,创建临床试验从业人员的交流平台,广东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于2010年11月25日下午在广州成立。  相似文献   
15.
白藜芦醇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烨  关新强  徐志懿 《医学综述》2013,(23):4235-4237
白藜芦醇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白藜芦醇对心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在心血管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同时白藜芦醇还可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起到扩张冠状血管、减少引起心肌缺血的作用.该文主要从白藜芦醇对心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熊洪  顾琼  潘碧  曹烨 《护理研究》2011,25(25):2288-2291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治疗中重度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护理。[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对照药为进口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将4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分别静脉输注国产和进口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剂量均为2 g,12 h输注1次,疗程5 d~12 d。[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意向性疗效及安全性指标分析(ITT分析)总有效率分别为70.83%和75.00%,完成研究的合格病例的疗效分析(PP分析)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和76.19%;细菌清除率ITT分析及PP分析均分别为87.50%和76.92%;对革兰阴性菌的清除率分别为100.00%和75.00%;对革兰阳性菌的清除率分别为81.82%和80.00%,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国产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疗效与进口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相近,安全性高;护理人员参与药物临床试验,保证试验顺利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对10例HIV感染者合并淋巴瘤(均为男性,年龄25~66岁)术前和术后检测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对合并血友病患者术中持续输注Ⅷ因子,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高效价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CHOP方案全身化疗。结果患者手术前CD4 T淋巴细胞(173.2±108.8)cell/μl,手术后2周复查CD4 T淋巴细胞(169.3±111.6)cell/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顺利,仅1例伤口感染,无严重手术并发症。3例在术后3~7个月死亡,另7例在治疗和随访中,已随访6~24个月。结论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低下,CD4 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但是早期手术切除病灶,合适的抗病毒治疗加全身化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赵子周  赵辉林  曹烨  戈欣  路青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11,26(7):785-787
目的:探讨颈动脉“亮血”3D-TOF MRA配合“黑血”血管壁MR成像技术对血管病变显示的能力。方法:采用颈动脉专用表面线圈,对31例疑有颈动脉病变的脑卒中患者行MR多序列(“亮血”3D-TOF、“黑血”T1WI、T2WI)检查,并进行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分类,比较“亮血”序列和“黑血”序列检测的阳性率。结果:31例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0.2 mm咬合干扰不同时间点去除与大鼠咀嚼肌机械痛觉敏感恢复的关系。方法: 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00~220 g),通过在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粘固0.2 mm厚金属冠建立咬合干扰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和假干扰组)和实验组(包括咬合干扰组和2、3、4、5、6 d咬合干扰去除组), 共8组,每组5只大鼠,分别于建模前1、2、3 d及建模后1、3、5、7、10、14、21、28 d测定大鼠双侧咬肌及颞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并监测建模前1 d及建模后7 d内大鼠体重变化。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假干扰组双侧颞肌和咬肌各时间点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扰侧和非干扰侧咀嚼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4、5 d咬合干扰去除组建模后双侧咀嚼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出现下降,干扰去除后即出现上升,分别于7、10、14、14 d恢复至假干扰组水平[右侧咬肌机械反应阈值分别为:(137.46±2.08) g,(139.02±2.11) g,(140.40±0.98) g,(138.95±0.98) g];6 d咬合干扰去除组建模后即出现显著下降,去除咬合干扰后阈值即出现一定升高,14 d后基本稳定,28 d时[右侧咬肌机械反应阈值为(131.24±0.76) g]与假干扰组[右侧咬肌机械反应阈值为(141.34±1.43) g]相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 mm咬合干扰5 d内去除,大鼠咀嚼肌机械痛觉敏感可完全逆转;0.2 mm咬合干扰6 d去除大鼠咀嚼肌机械痛觉敏感部分逆转,但无法恢复至基线水平;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即使低咬合干扰也能引起咀嚼肌不可逆的机械痛觉敏感;临床上对于牙体修复造成的咬合干扰应尽早完全消除,避免长期咬合干扰刺激导致不可逆的咀嚼肌机械痛觉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多伴随进展性认知功能下降,为此对诊疗自主决策能力不乏影响,在研究层面陆续引发不少伦理学问题。当前此类伦理研究主要侧重在参与临床前期预防性试验、及以缓解症状为主的临床治疗研究过程所涉及的问题。然而,绝大多数AD 患者的大部分时间却用在后期照料等医疗语境之外的活动,故有必要对AD后期患者生活相处期相关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在AD后期医疗照料伦理风险(如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喂养方式选择等)、非医疗背景照料伦理风险、及公民其他基本权利保障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就决策科学性与伦理合理性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为AD后期个体照料及伦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