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重庆地区NGT、IGR、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比较正常糖代谢(NGT)、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DM)等三组人群中血脂代谢的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地区21~89岁人群进行调查,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GT)、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DM)三组,分别比较各组间及每组男女间的血脂代谢状况.结果:NGT、IGR和DM组,TG、TC、LDL-c水平依次递增,而HDL-c水平则呈递减趋势.NGT组中男性高TG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IGR组中女性高TG患病率则明显高于男性(P<0.01),在DM组中男女间高TG患病率无明显差别(P>0.05);在各组中女性的高TC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1).结论:重庆地区人群血脂异常以高TG、TC、LDL-c为主,而IGR和DM人群中女性高TC患病率较男性更突出.  相似文献   
12.
空腹血糖增高与糖负荷后血糖增高临床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增高和糖负荷后血糖增高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地区21~8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根据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联合糖调节受损(IFG/IGT)、单纯空腹高血糖(IFH)、单纯负荷后高血糖(IPH)和联合血糖增高(IFH/IPH)7组,分别比较各组的糖脂代谢状况.结果 iIGT 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分别占IGR的61.4%和初发DM的60.5%.iIFG、iIGT、IFG/IGT、IPH、IFH/IPH各组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增高趋势.IGR人群中,IFG/IGT的SBP更高,脂代谢异常更明显,iIFG与iIGT则具有相似的代谢特征;DM患者中,FH组代谢紊乱重于IPH组.结论 iIGT 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测定餐后2h血糖有助于筛查到iIGT和IPH.  相似文献   
13.
吸烟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吸烟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整体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完成重庆地区3 717例自然人群问卷调查及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及糖负荷2h后血糖,测量空腹状态血压、腰围、体重、身高.结果 (1)887例正常人中,吸烟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体重、腰围、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非吸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吸烟组.(2)3 379例资料完整自然人群按年龄分层后,40岁以下人群吸烟组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减损(IFG)、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非吸烟组.40~60岁年龄层吸烟组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高TG、低HDL-C的患病率高于非吸烟组,60岁以上年龄层吸烟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非吸烟组.结论吸烟与代谢综合征有关,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消毒液污染现状及其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勇  马志茹  卢仙娥 《重庆医学》1999,28(5):379-382
现代医院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带来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也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s)。尽管有关部门对医院感染加强了管理和监控,但是由于大量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应用而使其危险性因素明显增加,医院感染率仍居高不下[1];近来,我国某些医院因消毒环节失控而发生的医院感染事故,充分证明消毒液监控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2],消毒液的污染现状及其监测实用技术已成为各级医疗单位急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现将其综述如下。1消毒液的污染现状1.1细菌…  相似文献   
15.
医院内感染是当今医疗卫生的重大问题之一。由于院内感染密切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病人的预后、病死率、住院时间、床位周转率以及病人和国家的巨额经济损失等,因而,院内感染的控制问题已列为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传播途径复杂。要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必需搞清其传播机制。于是,作者在探索院内感染特征与主要危险因素基础上,结合院内感染调查与监测,对从院内感染病人和有关环境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质粒分析,以探明其传染来源和传播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HBsAg携带者(下称携带者)有效的管理方法,从1984~1989年对某工厂的222例HBsAg阳性者进行了追踪研究,总结如下的综合管理措施:①宣传教育,在人群中普及乙肝防治知识;②建立携带者个例卡片,定期访视,每年复查,从动态观察中掌握携带者的临床与血清学转归;③建立携带者家庭成员卡片,开展家庭内传播情况的调查;④保护易感者,乙肝疫苗问世使保护易感者由被动变为自动免疫;⑤治疗携带者,主要治疗对象是临床转归成急性乙肝和慢性肝病者以及那部分HBeAg阳性的携带者。通过上述综合管理措施,增加了携带者的阴转,减少了人群中乙肝的发病,有效保护了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7.
18.
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后又会加重肝脏的损害 ,治疗难度大 ,病死率高。本文回顾性地调查了 1997年 6月~ 2 0 0 2年 6月间收治的 2 3 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 ,并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析。1 临床资料1 1 调查对象  1997年 6月~ 2 0 0 2年 6月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收住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2 3 7例。其中男性 183例 ,女性 5 4例 ,年龄在 18~ 74岁之间 ,平均年龄 41 5 2± 11 46岁 ,其中急性重肝 12例 ,亚急性重肝 75例 ,慢性重肝 15 0例。1 2 诊断标准 重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年化 ,糖尿病 (DM)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估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 1亿糖尿病患者 ,预计到 2 0 2 5年 ,将上升到 3亿人。根据 1996年中国 11省市的调查结果估计 ,全国 2 0~ 75岁 4万人群普查 ,糖尿病患病率为 3 12 % ,即我国有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20.
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对150名住院受血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输血后HBV感染的追踪观察.发现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检测供血员HB_sAg所致受血者HBV感染为29.33%,如果采用spRIA检测供血员HB_sAg及抗-HB_c(滴度≥1:100),可使受血者HBV感染率(11.71%)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者(4.67%).作者提出在使用更为敏感的供血员筛检方法的同时也应重视HBV的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