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30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563篇
预防医学   142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3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采供血机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前变异分量。方法: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随机选择240名符合条件的多次无偿自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采集到分离不同时间间隔(0 h、8 h)、不同储存条件(常温和2~8℃)、不同离心温度(常温离心和4℃)、抗凝与促凝管及是否分离后储存(2~8℃)五种方式进行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分量正确判断比重,用不可忽略的分量计算出分析前不确定度。结果:不同试管类型P > 0.05,说明不同试管类型对结果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采集到分离时间间隔不同,离心温度不同、储存条件不同及是否分离后储存P < 0.05,有统计学差异;采集到分离时间间隔和是否离心后储存两个分量的不确定度略小于重复性不确定度;离心温度和储存温度均大于重复性带来的不确定度。结论:标本采集到分离时间间隔、离心温度、储存温度和是否离心后储存的处理方式存在不确定度,在分析前不确定度评定时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幼儿散光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方法 2017年7-8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滁州市2所儿童保健机构门诊中462名1~3岁儿童(924眼)为筛查对象,采用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筛查散光状态,并对幼儿饮食、居住等生活环境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散光与散光幼儿生活环境相关因素的差异。 结果 本次共筛选出379名非散光与83名散光幼儿。与不散光幼儿相比,散光幼儿经常吃胡萝卜(89.2% vs. 95.3%)、硬质食物(85.5% vs. 95.5%)、家庭采光好(74.7% vs. 86.8%)、每日户外活动30 min以上(92.4% vs. 97.4%)、喜欢看色彩艳丽的画册(79.5% vs. 87.9%)的比例明显较低,而开灯睡觉(22.9% vs. 11.9%)、看电视时眼睛与电视不同水平(47.1% vs. 32.6%)的比例明显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吃硬质食物(OR=0.419,95%CI:0.180~0.977)、家庭采光好(OR=0.502,95%CI:0.270~0.935)、每日户外活动30 min以上(OR=0.238,95%CI:0.088~0.644)是幼儿散光的保护因素。 结论 幼儿散光与其饮食、家庭采光、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砷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同步化后的线虫分别暴露于含0(对照)、5、50μmol/L亚砷酸钠的M9缓冲液中72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进行代谢组学检测,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析比较砷暴露组和对照组线虫代谢产物的差异,并筛选出有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查找其影响的相关代谢通路。测定线虫体内葡萄糖水平及糖酵解、糖原合成和分解、糖异生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PLS-DA分析显示,暴露组与对照组线虫代谢特征存在差异,砷暴露组中葡萄糖-6-磷酸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μmol/L亚砷酸钠暴露组线虫体内葡萄糖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砷酸钠暴露浓度的升高,线虫体内葡萄糖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亚砷酸钠暴露组线虫体内糖酵解途径相关基因己糖激酶(hxk-2)、6-磷酸果糖激酶(pfk-1.1)和丙酮酸激酶(pyk-1)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砷酸钠暴露浓度的升高,线虫体内hxk-2、pfk-1.1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亚砷酸钠暴露组线虫体内糖原合成相关基因糖原合酶(gsy-1)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而糖原分解相关基因糖原磷酸化酶(pygl-1)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砷酸钠暴露浓度的升高,线虫体内gsy-1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而pyg1-1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亚砷酸钠暴露组线虫体内糖异生途径相关基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ck-1)mRNA表达水平降低,而50μmol/L亚砷酸钠暴露组线虫体内果糖二磷酸酶-1(fbp-1)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砷酸钠暴露浓度的升高,线虫体内pck-1 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慢性砷暴露可通过影响糖代谢相关酶的表达导致线虫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分析结合JCI标准提升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效果。方法 对医院员工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现状采用国际公认的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SOPSC)实施调查。结果 本次共计发放400分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92份。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3,各条目得分和其所属维度总得分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总体积极反应率为56.52%,其中人员配置、事件的报告频率以及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受是需要改进的维度;专科、本科学历的人员总分高于硕士学历的人员(P<0.05);在“科室内团队合作”维度中,工龄<1年的人员得分高于工龄≥21年的人员(P<0.05);在员工岗位方面,护理人员总分高于医生、医技、行政后勤人员(P<0.05)。结论 结合JCI标准更利于提升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即时性图像法应用于学龄前儿童膳食调查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招募60位幼儿园儿童及其家长,为儿童提供食物原料经严格称重后烹制的午餐。进餐前家长从三个角度对食物进行拍摄,同样方法拍摄剩余食物,并将图像文件发送至固定邮箱,次日接受针对儿童的24h膳食回顾调查,膳食估量小组成员对图片中的食物进行估重。得到称量数据、图像法数据和24h回顾法数据,归类汇总三组数据并进行营养计算。结果与24h回顾法数据相比,除水果和带鱼外,图像法数据与称重数据的相关性更好。除畜禽肉类和带鱼外,图像法的数据与称重法更接近。基于图像法数据计算的能量与各营养素的摄入量数据,与称重数据的计算结果更接近。结论与24h回顾法相比,用即时性图像法膳食调查技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膳食调查,可获得与实际重量更接近的食物消费量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住院治疗的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治疗DILI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9月~2013年12月某三甲医院肝病科收治的DILI住院患者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原发疾病、用药情况、肝功能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88个DILI病例(男37例,女51例),平均年龄(58.1±15.4)岁。致DILI的药物主要为中草药或中成药、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肿瘤化疗药、心血管系统药物等。68.2%为口服给药,25%为静脉用药。肝功能检测指标均异常,其中以ALT升高为最常见(79.4%)。分型结果显示肝细胞损害型占25.0%、胆汁淤积型占51.1%、混合型占23.9%。经停用可疑药物,给予保肝、退黄等治疗后,35.2%患者治愈,61.4%患者好转。结论: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肝功能以ALT异常为主,临床医生用药时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并积极监测肝功能,预防和减少D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新技术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对疑难疾病的诊治、健康促进、生命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医学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发展所形成的技术特色和技术实力已经成为评价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1].开展医学新技术、新项目是医疗机构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促进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动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高通量细胞因子抗体芯片筛查结直肠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并进行验证。方法 80例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根据认知功能测试量表判定POCD,于手术前1 d、术后4 h取血分离血清,高通量细胞因子芯片筛查120个血清细胞因子,差异5倍以上因子经ELISA验证。结果 77例患者完成认知量表和血样采集,术后第7天,19例发生POCD。POCD患者在年龄、麻醉风险ASA分级、糖尿病发病率、受教育程度与非POCD患者有明显差异。高通量筛查出的5倍以上差异表达血清细胞因子9个,经ELISA验证结果显示:POCD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17(IL-17)、Fa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水平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瘦素(leptin)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术后4 h血清IL-6、IL-11、IL-17、甲基受体趋化蛋白3(MCP3)、骨髓造血祖细胞抑制因子(MPIF-1)、MIP-3α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POCD患者术后4 h的IL-6、IL-17、MCP3、MPIF-1明显高于术前;非POCD患者术后4 h IL-6、IL-17明显高于术前,Fas、BDNF明显低于术前。结论结直肠手术POCD的发生伴随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1、IL-17、Fas、MPIF-1、MIP-3α、MCP3、leptin、BDNF的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  方法  研究对象为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17 638名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基线时不同BMI组人群在随访期间的全死因死亡风险(hazard ratio,HR)值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结果  研究对象累计随访77 451人年,平均随访4.39年,随访期间共死亡1 274人,低体重组BMI < 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 kg/m2 ≤ BMI < 24.0 kg/m2)、超重组(24.0 kg/m2 ≤ BMI < 28.0 kg/m2)、肥胖组(BMI ≥ 28.0 kg/m2)死亡人数分别为39人、575人、484人和176人,相应的死亡率分别为15.6%、9.5%、6.2%、5.1%。调整混杂因素后,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死亡风险的HR值(95%CI)分别为1.66(95%CI:1.20~2.30),0.68(95%CI:0.61~0.77),0.58(95%CI:0.48~0.68)。  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低体重人群的全死因死亡风险最高,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死亡风险较低,超重和肥胖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排便频率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开展的时间为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在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恶性肿瘤的个体后,最终有510 134人纳入分析。本研究使用的随访数据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排便频率和结直肠癌发病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随访9.9年,随访期间3 056人发生结直肠癌;在分癌种分析时,纳入结肠癌1 548例,直肠癌1 475例。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排便频率基本1次/d者相比,排便频率>1次/d者发生结直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HR值分别为1.24(95% CI:1.12~1.39)、1.12(95% CI:0.95~1.31)和1.37(95% CI:1.18~1.59)。按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随访前5年对应的HR值分别为1.59(95% CI:1.36~1.86)、1.43(95% CI:1.14~1.80)和1.76(95% CI:1.41~2.19);随访5年后,上述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交互P<0.05)。与排便频率基本1次/d者相比,排便频率更低者的发病风险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排便频率>1次/d者在随访前5年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升高。异常增加的排便频率作为一个容易识别的症状,应该在自我健康管理和结直肠癌早期筛检的实践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