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03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95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61篇
  1篇
中国医学   16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包华音  刘杨  万鹏 《骨科》2015,34(3):404
目的优化丹参多糖提取工艺,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多糖含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丹参药材中多糖含量为指标,确定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苯酚 硫酸法对不同产地丹参药材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建立了丹参药材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加入溶剂量20倍,药材粉末回流提取50 min,提取3次,醇沉浓度为70%。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多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丹参药材多糖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蓝布正提取物(GHE)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V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HE高、中、低剂量组(7,3.5,1.75 g·kg~(-1))和阳性药组(天保宁银杏叶片,0.007 g·kg~(-1)),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35 d,在第30~35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收集大脑样本,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神经营养因子-3(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HE高、中剂量组可明显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数(P0.05);GHE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海马CA1区Bax表达,升高Bcl-2,NT-3,BDNF表达(P0.05,P0.01)。结论:GHE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CA1区NT-3,BDNF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免疫检查点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H long terminal repeat-associating protein 2,HHLA2)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0例肝癌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中HHLA2和PD-L1的表达,分析HHLA2和PD-L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HHLA2和PD-L1的表达与肝癌的临床分期、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病理分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参数和总生存时间(OS)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癌组织中,HHLA2阳性表达率(49/90,54.4%)高于癌旁组织(33/90,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阳性表达率(52/90,57.7%)较癌旁组织(44/90,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LA2与PD-L1表达在肝癌组织中呈正相关关系(r=0.280,P < 0.05)。HHLA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病人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血管侵犯无关,与临床分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P < 0.05)。PD-L1的表达与肝癌病人年龄、性别、血清AFP水平、血管侵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关,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P < 0.05)。HHLA2与PD-L1阳性表达的肝癌病人中位OS同阴性表达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查点分子HHLA2与PD-L1在肝癌组织表达有升高趋势,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关系,HHLA2和PD-L1的表达状态与临床预后无关。HHLA2作为新型免疫检查点分子能否成为晚期肝癌未来潜在的治疗靶点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乳酸左氧氟沙星属喹诺酮类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优普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价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费用,并与优普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1岁,因"发现肝内异常回声1周"于2008年11月6日入上海市东方医院,诊断为:糖原累积症肝内占位,肝癌?局灶结节性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检测脲原体属对加替沙星及其他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所有菌株均为近期自泌尿生殖道临床标本中分离,采用改良的微量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对52株脲原体属的MIC。结果改良的微量稀释法方法稳定,结果可靠。加替沙星对脲原体属具有良好抗菌活性,MIC≤4mg/L,MIC500.5mg/L;其抗脲原体活性优于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相似,强于红霉素,但略弱于四环素类。克拉霉素对脲原体属抗菌活性明显高于红霉素及阿奇霉素;四环素类对脲原体属均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结论可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脲原体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加替沙星可作为治疗脲原体属感染,特别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醉前应用新型抗胆碱药物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改变的影响。方法:4月龄SD大鼠14只,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对照组(n均=7),分别于5%水合氯醛麻醉前腹腔注射长托宁和生理盐水(0.17ml/100g),麻醉30min后行颈总动脉插管及腹腔侧切口暴露肠系膜,放血前和放血至动脉压恒定于60mmHg时观测两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口径及血液流速,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微血管收缩率和微血流速度。结果:失血可致肠系膜微血管显著收缩,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长托宁组大鼠微血管收缩率及血液流速减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前长托宁干预能有效改善大鼠失血性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脑胶质瘤细胞氨肽酶N活性影响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木犀草素对氨肽酶N的抑制作用、抑制类型和抑制动力学常数,并进行了脑胶质瘤U87细胞的凋亡生长抑制试验。结果木犀草素能够诱导了脑胶质瘤U87细胞的凋亡,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当浓度≥10μmol时,与阳性对照bestatin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求得半细胞凋亡率IC50为(61.23±2.13)μmol;此外木犀草素是一种可逆的竞争型氨肽酶N抑制剂,半抑制率IC50为(70.85±2.05)μmol,抑制常数Ki为(24.83±0.14)μmol;失活动力学时间进程分析表明,木犀草素能快速与氨肽酶N发生作用并迅速降低酶的活性。结论木犀草素是一个竞争性的氨肽酶N抑制剂,使氨肽酶N的活性降低,对诱导了脑胶质瘤U87细胞的凋亡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尿道手术与开放性前列腺手术后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以9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3组(n=30),I组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I 组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I I组患者实施开放性手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SPP)。比较3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情况。结果 I组(30.0%)和I组(33.3%)的勃起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II组(6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逆行射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前列腺经尿道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其性功能影响相比开放手术要小,而在逆行射精上与开放手术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91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首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91例食管癌患者,依据《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草案)》分为各个亚组,观察其近期疗效、生存率、局控率、治疗失败原因、死亡原因,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局控率,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9.5%。随访时间满2 a者61例,满3 a者24例。全组1、2、3 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2%、62.3%、48.7%,生存率分别为64.9%、36.6%、30.2%,中位生存期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最大病变横径、临近组织是否受侵、T分期、N分期、TNM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χ2=7.881、12.756、5.491、9.972、18.825、11.739和14.353,P<0.05),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T、N分期为影响总生存的因素(χ2=5.080、6.018,P<0.05)。结论:分期早晚仍是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经典预后影响因素,非手术治疗分期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未控,其次是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