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教学与科研互动模式是一种将教师的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融合共建的教学手段,也是着眼于培养创新型 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文章介绍了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科研互动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科研平台 3个方面阐述教学与科研互动模式在 《中药化学》教学设计中的探索与实践,为提高中医药专业人才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教学与科研互动模式;中药化学;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2.
红果樫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红果樫木(Dysoxylum binectariferum)茎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反相RP18,凝胶LH-20等柱色谱及HPLC对红果樫木茎皮95%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果樫木茎皮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包括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鉴定的5个化合物分别为10β,15-Hydroxy-T-muurolol(1)、10β,15-Hydroxy-α-cadinol(2)、10α,15-Hydroxy-α-cadinol(3)、异莨菪亭(4)、3,4-二甲氧基苯甲醇(5)。结论:化合物1、2、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8a(1990~1997)我院共收治萎缩性胆囊炎43例,均采用了胆囊后壁粘膜剥除的胆囊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7~66y;病史1~22a。急诊手术者8例,择期手术35例。43例的胆囊内均有结石。伴有胆囊十二指肠瘘者2例。合并有胆总管结石者5例。1.2 手术方法 均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经右上腹直肌切口入腹。分离胆囊周围粘连,在胆囊底部切开胆囊全层,切口长约1.0cm,由此切口吸净胆汁、脓液等胆囊内容物,取净结石,再沿此切口距肝脏约0.5~1.0cm处切开胆囊壁至胆囊颈,在胆囊内试探胆囊管行径,分出胆囊管,距胆总管0.5cm处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与转归情况,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以3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3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为儿童,10例为成人,36例患者均随访1年,研究对比两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转归情况.结果 统计发现,儿童组患者和成人组患者之间发热、脑病、头痛、头晕、头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组患者和成人组患者之间住院时间、EDSS评分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其中儿童以发热、脑病较为典型,成人以头痛、头晕、头昏较为典型,早期对患者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灰毛浆果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活性成分。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法等技术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annuionone D(Ⅰ)、dehydrovomifoliol(Ⅱ)、alangionoside L(Ⅲ)、儿茶素(Ⅳ)、scopoletin(Ⅴ)、2-hydroxyandrosta-1,4-diene-3,16-dione(Ⅵ)、β-谷甾醇(Ⅶ)。结论以上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橘叶为常见中药,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乳痈肿痛、乳房结块、疝气疼痛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橘叶水煎液对小鼠乳腺炎有抑制作用,该文旨在研究橘叶的化学成分,揭示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分别采用95%乙醇和70%乙醇对橘叶粗粉进行浸渍和回流提取,利用小孔树脂(MCI)柱色谱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综合运用硅胶,MCI,ODS,聚酰胺,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结合NMR及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橘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川陈皮素(nobiletin,1),5-去甲基川陈皮素(5-demethylnobile,2),橘红素(tangeretin,3),5,7,8,4'-四甲氧基黄酮(5,7,8,4'-tetramethoxyflavone,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5),β-香树脂醇(β-amyrin,6),羽扇豆醇(lupeol,7),植醇(phytol,8),豆甾-5,22-二烯-3β-醇(stigmastane-5,22-dien-3β-ol,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1),香草醛(vanillin,12)。结论:化合物4~12为首次从橘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荔枝Litch chinensis核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方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荔枝核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7-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litchioside D(2)、异鼠李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6-O-啡酰基)-β-葡萄糖基-(1→3)-α-鼠李糖-7-O-α-鼠李糖苷(4)、5''-O-β-D-葡萄糖苷茉莉酮酸甲酯(5)、5''-O-β-D-葡萄糖苷茉莉酮酸丁酯(6)、5''-O-β-D-葡萄糖苷茉莉酮酸(7)、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8)、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9)、pyrafortunoside A(10)、苯乙基芸香苷(11)、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2)、methyl-1-(β-D-ribofuranosyl)-imidazolin-2-one-4-carboxylate(13)、莽草酸甲酯(14)和莽草酸(15)。体外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3能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为(27.9±2.8)μmol/L;化合物15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62.4±9.7)μmol/L。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其IC50为(109.8±1.5)μmol/L。结论 化合物136915为首次从荔枝核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有较强体外抗炎活性,化合物15有一定的体外抗炎活性。化合物4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橘叶提取物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睾丸炎(EAO)模型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睾丸注射冰醋酸法建立小鼠EAO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橘叶乙醇提取物组、环己烷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和水部位组。光镜下观察睾丸组织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结果给药3周后,橘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组能明显改善睾丸组织病变,减轻炎症反应。橘叶给药组除环己烷部位外,其余各组均能明显降低EAO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此外,乙醇提取物组、正丁醇部位组中TNF-α含量也明显降低(P <0. 05,P <0. 01)。结论橘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部位对小鼠EAO的发生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中,正丁醇部位抗EAO活性较明显,这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香椿子(Toona sinensis var.schensiana)的化学成分,寻找具有杀虫及药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 - 18、凝胶Sephadex LH - 20、HPLC等色谱方法对香椿子95%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椿子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3,5-二羟基苯乙醚(Ⅰ),山萘酚-3 -O-α-L-吡喃鼠李糖苷(Ⅱ),(2E,6E,10E) -3,7,11,15- tetramethylhexadeca -2,6,10 - triene -1,14,15 - triol(Ⅲ),eudesm -4(15) -ene - 1β,6α - diol(Ⅳ),ficusesquilignans A(Ⅴ),ficusesquilignans B(Ⅵ).结论:化合物Ⅲ,Ⅳ,Ⅴ,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红花石蒜中的石蒜生物碱。方法:采用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此外,生物碱110进行了流感甲型病毒的活性测试。结果:从红花石蒜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石蒜生物碱和9个已知的石蒜生物碱:2-methoxy-6-O-ethyloduline(1),2-methoxy-6-O-methyloduline(2),trispherine(3),8-O-demethylho-molycorine(4),homolycorine(5),9-O-demethylhomolycorine(6),oduline(7),lycorenine(8),6α-O-methyllycorenine(9)和O-ethyllycorenine(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高石蒜碱类型的石蒜生物碱,生物碱13为该植物中的主要成分,且对流感甲型病毒显示了较弱的抗病毒活性,IC50分别为2.06,0.69,2.71μgmL1,CC50分别为14.37,4.79,80.12μ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