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4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229篇
儿科学   211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84篇
内科学   51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2220篇
预防医学   69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30篇
  10篇
中国医学   1104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肠炎药敏试验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小儿肠炎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对患儿进行便培养观察敏感病原菌情况,同时给予患儿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小儿肠炎便培养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进行敏感菌检测试验排在前三位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肠炎培养感染菌主要为福氏痢疾杆菌,建议采用舒普深和β-内酰胺酶抑菌药物作为重症患儿的首选抗菌素,但是临床应根据患儿药敏试验结果和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心肌酶检测、血生化分析及常规药物静脉输液治疗,收集患儿各检查项目的数据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组80例患儿经临床治疗均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临床治愈率100%。患儿中,63例(78.75%)发热,25例(31.25%)电解质紊乱,37例(46.25%)不同程度脱水。2患儿心肌损害同腹泻和发热存在相关性(P<0.05),但同腹泻、发热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患儿电解质紊乱、脱水症状也无相关性(P>0.05);3患儿心肌酶谱检测指标中,HBHD、CK-MB、治疗后数值明显下降,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CK、LDH与治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因轮状病毒性肠炎诱发心肌损伤的概率较高,为防止病情发展,临床治疗需坚持早诊早治原则,注重检查心肌酶谱,以保证患儿心肌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中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阳光融和医院进行诊治的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及蒙脱石散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口服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补液治疗及蒙脱石散和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腹泻改善情况,并分析对免疫功能(IgG、IgA、CD4^+/CD8^+水平)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结果在治疗72 h后,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74.60%(P=0.009);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G、IgA、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升高(P<0.05),且试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儿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在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儿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肠道菌群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对于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患儿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减轻患儿腹泻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阿糖胞苷、临床症状、肠壁厚度、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NE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探讨NE起病诱因、临床特征、腹部B超特点、症状的预后意义及化疗药物对发病的影响等。结果1804例患者中226例(12.5%)化疗后合并NE,化疗后10~19d起病,中位起病时间为化疗后第14天。发生NE后2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5%。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临床症状≥4项、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7d以及B超下肠壁厚度≥10mm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NE是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E后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于小儿肠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肠炎患者64例,男女比例为36:28,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方法基础上,再给予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依从性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的疗效,可以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肠炎患者治疗中,利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治疗依从性,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对于小儿肠炎的治疗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Idiopathic mesenterie phlebosclerotic,IMP)是一种罕见的缺血性肠炎,其原因为肠系膜静脉硬化导致肠系膜供血不足,而非肠系膜静脉血栓、炎性狭窄或肠系膜静脉闭塞所致[1,2]。其影像学特征是肠系膜小静脉血管及其分支钙化,无脉管炎及门静脉高压征象。临床多为慢性病程,常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可有恶心、腹泻、便血和便秘等大便习惯改变。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常常导致延误诊断。本文将对1例误诊为肠梗阻的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肠炎清合剂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诱导缓解效果及维持治疗对复发的影响,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内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Mayo评分系统≥7分者,加服醋酸泼尼松片,0.75 mg·kg^-1·d^-1;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散剂,1包/次,2次/d,餐后温水冲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炎清合剂,1包/次,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周,再每周门诊复诊1次。进入缓解期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维持治疗;观察组仍内服肠炎清合剂内服,至大肠湿热证评分减少≥90%以上。记录进入6周内缓解期的人数和缓解时间;进行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并进行Geboes指数和Baron法评价;进行治疗前后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17,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和神经肽Y(NPY);随访24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黏膜愈合率为9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9.09%和81.82%(P<0.05),两组患者内镜应答率均为100%;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6.36%(χ2=4.581,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结肠黏膜评分,Geboes指数、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6,IL-8和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VIP,MTL水平均低对照组(P<0.01),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7.54%,低于对照组的38.18%(χ2=5.955,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肠炎清合剂用于慢性复发型UC大肠湿热证的治疗,可诱导病情缓解,缩短病程,并能降低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可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炎1号中药液。治疗后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疗效。检测并比较患者外周血清中T细胞相关炎性反应递质的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分布面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2.8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4)和IL-4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17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降低,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LRP-6、Caspase-1、IL-18基因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促使T细胞Th1/Th2及Th17/Treg介导炎性反应递质朝炎性抑制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肛窦炎应用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的72例肛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为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症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症状(放射痛、指诊症状及镜检症状)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安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肛窦炎患者,予以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临床症状,加快疾病转归,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