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2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257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68篇
口腔科学   251篇
临床医学   452篇
内科学   603篇
皮肤病学   119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669篇
预防医学   257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2681篇
中国医学   325篇
肿瘤学   29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1028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Fe3O4及Fe3O4-Glu纳米颗粒的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直径约15 nm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nano-Fe3O4)、谷氨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nano-Fe3O4-Glu)的毒性及致突变性.[方法]①单次给药实验在以往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对昆明种小鼠口服一次给药,分别得到nano-Fe3O4、nano-Fe3O4-Glu的最大耐受量.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nano-Fe3O4及nano-Fe3O4-Glu分别设150mg/kg、300mg/kg和600mg/kg各三个剂量组,另设阴性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分别计算其微核率.③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两种受试物分别设150 mg/kg、300 mg/kg、600 mg/kg三个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连续5 d染毒,染毒后第35 d处死,分别计算其精子畸形率.④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nano-Fe3O4设1.05μg/ml、2.10μg/ml、4.20μg/ml三个剂量组,nano-Fe3O4-Glu设30μg/ml、60 μg/ml、120 μg/ml三个剂量组,另设阴性、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在加S9mix和不加S9mix时,分别计算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结果]两种受试物的小鼠经口染毒最大耐受量均大于600 mg/kg;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两种受试物的微核率均低于2‰;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nano-Fe3O4各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率均高于3.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在加与不加体外活化系统(S9mix)的条件下,两种受试物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nano-Fe3O4及nano-Fe3O4-Glu对小鼠体细胞均未见有致突变性,而nano-Fe3O4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有致突变性;在体外试验中,两种纳米颗粒均未见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52.
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健康人群抗-HCV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早期发现健康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状况 ,对漯河市无偿献血人员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 -HCV)检测 ,为安全输血制订丙型肝炎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与胶体金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年 ( 2 0 0 1-2 0 0 2年 )检测献血人员 1682 8人 ,ELISA法阳性 13 3份 ,阳性率 0 .79% ;胶体金法阳性 13 0份 ,阳性率 0 .77%。符合率 97.74% ,二者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 χ2 =0 .0 14 ,P >0 .0 5 )两种方法阴性对照结果一致 ,符合率10 0 %。〔结论〕胶体金法检测抗 -HCV ,具有操作简便 ,观察直观、快速、省时。其特异性、敏感性均达到ELISA水平。可作为筛查无偿献血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重要手段。对丙型肝炎的早期发现 ,预防及控制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3.
开发了二次球磨湿法制备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ATO)/乙二醇(EG)稳定体系的新方法;选用硅烷偶联剂KH 570,实现了ATO颗粒在EG溶液中的均匀分散和稳定性控制;研究了分散工艺参数对体系的影响,探讨了ATO颗粒的表面包覆改性机理。研究表明:分散剂KH 570的含量和体系的pH显著影响ATO在EG中的分散稳定性,在KH 570含量为1.5%,体系pH为8.5时,ATO/EG浆料的分散性能最佳。KH 570与ATO颗粒表面羟基发生的化学键结合,提高了颗粒表面的疏水性,改善了ATO颗粒与有机极性溶剂及高聚物之间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54.
快速检测产单核李斯特菌免疫胶体金层析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产单核李斯特菌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切实有效的检测技术。方法:采用胶体金标记产单核李斯特菌抗体制备免疫层析检测试剂,通过免疫层析作用对产单核李斯特菌进行检测。结果:通过选用柠檬酸钠改良法制备胶体金,测定其最适结合蛋白浓度为28μg/ml,构建起免疫层析检测试剂和检测方法,检测了冷冻猪肉、牛奶、冰激凌以及不同稀释度的产单核李斯特菌标准样品,灵敏度达87.5%,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结论:免疫胶体金层析法用于快速检测产单核李斯特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
阿霉素纳米粒对颅内移植G422小鼠的化疗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阿霉素纳米粒对颅内移植G422胶质母细胞瘤小鼠化疗后的生存期变化及病理改变,评估阿霉素纳米粒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效果。方法:将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移植入86只昆明小鼠脑白质中建模,然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大剂量阿霉素纳米粒(3×2.5 mg.kg-1)、中剂量阿霉素纳米粒(3×1.5 mg.kg-1)、小剂量阿霉素纳米粒(3×1.0 mg.kg-1)、空白纳米粒(3×2.5 mg.kg-1)、阿霉素生理盐水(3×2.5 mg.kg-1)和不予任何治疗的控制组。移植后第2、5、8天由尾静脉给药。肿瘤移植后第10天进行流式细胞仪、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同等剂量的阿霉素生理盐水组相比,大剂量阿霉素纳米粒组生存期显著延长。各个剂量的阿霉素纳米粒组化疗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大剂量阿霉素纳米粒组肿瘤体积最小,肿瘤边缘清楚,未发现肿瘤细胞浸润,而阿霉素生理盐水组的脑肿瘤边缘不清楚,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结论:阿霉素纳米粒可以作为治疗人类胶质母细胞瘤潜在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56.
目的构建靶向性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ryCDglyTK,研究癌胚抗原(CEA)启动子是否能控制新型融合自杀基因yCDglyTK在CEA阳性结肠癌细胞中专一性表达和杀伤作用。方法采用PCR、RT—PCR、融合PCR、酶切、连接等技术构建由CEA启动子、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pcDNA3.1(-)cvvCDglyTK表达载体和分别由CEA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pcDNA3.1(-)CEAyCDglyTK、pcDNA3.1(-)CMVyCDglyTK表达载体,以磷酸钙纳米为载体分别转染CEA阳性的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CEA阴性的Hela细胞,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细胞中yCDglyTK基因的表达,并用MIT法检测感染后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结果LOVO细胞在感染以上三种质粒表达载体后均有yCDglyTKmRNA表达,且对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强,Hela细胞在纳米-pcDNA3.1(-)CMVyCDglyTK复合物感染后有yCDglyTKmRNA表达,对5-FC的敏感性增强,而在纳米-pcDNA3.1(-)CEAyCDglyTK及纳米-pcDNA3.1(-)CVyCDglyTK复合物感染后则没有yCDglyTKmRNA表达,5-FC对其亦无杀伤作用。结论该实验构建的由CEA启动子、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yCDglyTK靶向性基因治疗载体。能使融合自杀基因在CEA阳性细胞中专一性表达,从而达到靶向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
RP-HPLC法测定固体脂质纳米粒中β-榄香烯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建立固体脂质纳米粒注射液中β榄香烯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HypersilBDSC18(4.6mm×20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为88∶12);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结果β榄香烯与其他组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10.6~53.0mg·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93%(n=5)。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制备具有肝靶向特性的丝裂霉素(mitomycinMM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butylcyanoacrylate,PBCA)纳米粒(MMC-PBCA-NP),并优化制备工艺,使其具有一定的缓释药物特征。方法用乳化聚合法合成MMC-PBCA-NP,用U7(76)表安排实验进行均匀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纳米粒径及其分布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粒形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65nm处测定纳米粒中MMC含量。结果TEM镜下,纳米粒呈圆形,无粘连,粒度分析仪测定平均粒径为79.89nm,跨距(span)为1.60,纳米制剂的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为6.58%与79.03%,远高于国外同类研究的报道,稳定性实验表明,于室温避光条件下,样品储存3个月,载药量与粒径无明显变化。体外累积释药实验表明,前12h释药达22.58%,稍有突释效应,随后基本呈线性关系,缓释达96h。结论该纳米制剂具有较好物理性能与体外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59.
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测定了拉拔金丝及热超声金丝球键合的组织及织构。结果表明,冷拔后金丝的主要织构为〈111〉和〈100〉丝织构;键合前金丝球中心区域仍保持原来的〈100〉取向,且这种取向可保留到一次键合后的样品中心;水平方向的热超声振动使一次键合后界面处形成一层水平长条晶粒;键合时输入功率过大会造成再结晶及异常长大。  相似文献   
60.
壳聚糖纳米载体提高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免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通过制备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的壳聚糖纳米载体,提高其免疫活性.方法:复凝聚方法制备壳聚糖-免疫核糖核酸纳米粒,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观察测定壳聚糖-免疫核糖核酸纳米粒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核糖核酸酶(RNase)保护试验观察壳聚糖对包裹的iRNA的保护作用;白细胞黏附抑制(LAI)试验测定壳聚糖-免疫核糖核酸纳米粒免疫活性.结果:壳聚糖与iRNA形成表面带正电荷的纳米粒,iRNA未被RNase的降解,白细胞黏附抑制率增高.结论:壳聚糖纳米载体提高了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