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54篇
  免费   5378篇
  国内免费   2521篇
耳鼻咽喉   687篇
儿科学   1599篇
妇产科学   1138篇
基础医学   6198篇
口腔科学   1156篇
临床医学   5674篇
内科学   5513篇
皮肤病学   775篇
神经病学   2138篇
特种医学   32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3篇
外科学   7625篇
综合类   10456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预防医学   1627篇
眼科学   596篇
药学   4227篇
  43篇
中国医学   1875篇
肿瘤学   13855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863篇
  2022年   1436篇
  2021年   2627篇
  2020年   2098篇
  2019年   1903篇
  2018年   1772篇
  2017年   2014篇
  2016年   2277篇
  2015年   2455篇
  2014年   3724篇
  2013年   3785篇
  2012年   3408篇
  2011年   3769篇
  2010年   3059篇
  2009年   3095篇
  2008年   3098篇
  2007年   3348篇
  2006年   3021篇
  2005年   2676篇
  2004年   2316篇
  2003年   1956篇
  2002年   1819篇
  2001年   1630篇
  2000年   1333篇
  1999年   1215篇
  1998年   1042篇
  1997年   967篇
  1996年   841篇
  1995年   755篇
  1994年   632篇
  1993年   500篇
  1992年   410篇
  1991年   341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258篇
  1988年   249篇
  1987年   207篇
  1986年   158篇
  1985年   203篇
  1984年   185篇
  1983年   112篇
  1982年   148篇
  1981年   123篇
  1980年   84篇
  1979年   84篇
  1978年   60篇
  1977年   42篇
  1976年   37篇
  197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Enhanced and non-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brain scans were performed within 72 h of surgery on 21 children in whom brain tumors had been resected totally or subtotally, and scans were repeated at varying intervals thereafter. Biopsies of the resection margins were performed in 12 patients at the end of the surgical procedure. The immediate CT scan showed enhancement in the resection margin in 13 of the 21 patients and in 9 of the 13, the enhancement disappeared on follow-up scans. There was discorda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immediate CT scan examination and the biopsies of the resection margins in 7 of the 12 ca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n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scan versus a more delayed CT sca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2.
A case of papilliferous keratoameloblastoma is reported which is only the second ever documented. The patient was a 76-yr-old black woman with a large expansile multilocular radiolucency of the body, angle and ramus of the mandible. Histologically the lesion consisted of sheets of cystic follicles filled with necrotic debris and sometimes parakeratin.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follicles were lined by a papilliferous epithelium consisting of large rounded cells with centrally placed nuclei. True papillary projections with cores of connective tissue were also present. The remainder of the follicles were lined by a thin parakeratinising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Histological features characteristic of ameloblastoma were absent. Final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lesions will have to await the reporting of further cases.  相似文献   
103.
拆方研究补中益气汤中黄芪 甘草及全方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检测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甘草及全方对病态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分 7组检测全方中黄芪、甘草及全方缺黄芪、缺甘草组方对利血平制备的脾虚小鼠的 5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黄芪能使Hb明显升高 ,单味甘草对某些免疫功能不起作用甚至起抑制作用 ,缺甘草组方作用低于全方 ,全方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结论 黄芪是方中主要升高Hb药物 ;方中甘草起到特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急性脑血管病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中的作用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5例ACVD患者,并设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血清对照组(20例)及脑脊液对照组(1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于发病后第1、3、7、14d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TNF-α。结果:①三种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动态变化存在差异,脑出血和脑梗死组的峰值单间为发病后第3d,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为第1d。②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恶化与否相关。③SAH组于发病后第1d、3d、7d脑脊液TNF-α值高于血清,14d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与血清无差异。结论:①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的动态观察,可为临床预测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恶化与否提供依据。②发病早期的脑梗死患者若CT未能显示病灶时,血清TNF-α的明显升高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③SAH患者脑脊液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血清,进一步提示脑内神经组织可产生TNF-α。脑脊液中TNF-α的持续明显升高可能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④TNF-α参与了ACVD的炎性反应过程,早期抑制TNF产生及抗炎性反应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复方华蟾胶囊抗小鼠肿中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复方华蟾胶囊抗小鼠移植性肿瘤的作用.方法以小鼠肝癌22(H22)、小鼠肉瘤180(S180)为瘤株,应用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体内试验法对药物进行抗癌药效学试验.结果复方华蟾胶囊灌胃4,2 g/kg@d,连续14 d,对小鼠移植性肝癌实体型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8.09%,30.95%.对小鼠移植性S180实体型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4.7%,30.08%.复方华蟾胶囊对荷瘤小鼠的胸腺和脾脏重量无影响.结论复方华蟾胶囊在试验条件下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标法对22例脑肿瘤和12例脑内血肿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脑肿瘤CD3^ 、CD4^ ,CD10^16 56和CD4^ /CD8^ 比值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胶质瘤组较其余两组明显下降。34例患者术后4期CD3^ ,CD4^ ,CD16 56^ 比值均发生变化。胶质瘤组在术后1至2周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术后3至4周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脑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且恶性胶质瘤较良性肿瘤更为明显,手术应激能导致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脑肿瘤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呈现暂时抑制至逐渐恢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方法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来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激活的TIL具有很高的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89.39±3.05)%,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D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异型增生程度不同的口腔白斑和不同分级的鳞癌中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 π)的表达 ,探讨GST π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S -P法 ,对 5 4例轻、中、重度异型增生 ,4 7例高、中、低分化的口腔鳞癌 ,7例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患者组织进行GST π检测。 结果 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组织中未见GST π的表达 ,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病例中的GST π阳性率分别为4 7.8%、5 2 .9%和 6 4 .2 % ,高于单纯增生组 (P <0 .0 1) ;高分化鳞癌GST π阳性率为 6 4 .7% ,中、低分化鳞癌组分别为 2 8.5 %及 2 2 .2 % ,中、低分化鳞癌组表达均低于高分化鳞癌组及异型增生组 (P <0 .0 5 )。 结论 GST π表达的变化与口腔鳞癌早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胃癌组织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检测 p1 6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3例胃癌组织及 35例癌旁组织进行 p1 6蛋白的定位观察 .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均有 p1 6基因蛋白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62 .3% (33/53)和 88.6% (31 /35) ,阳性细胞的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胃癌 p1 6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P>0 .0 5) ;而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 .0 5) .p1 6蛋白阳性者 5年生存率 51 .0 %高于 p1 6蛋白阴性者 2 0 .0 % (P<0 .0 5) .结论  p1 6基因缺失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1 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0.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及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情况 ,每例患者均有血清学检测资料 ,另取 30例良性肝病组织作对照 ,所有数据用卡方检验。 结果  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 HBV感染阳性率为31.8% (5 0 / 15 7) ,HCV感染阳性率为 5 1.0 % (80 / 15 7) ,其中 10 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9.3% (42 / 10 7) ,4 5 .8% (49/ 10 7) ,5 0例胆管细胞癌 HBV、 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0 % (8/ 5 0 ) ,6 2 .0 %(31/ 5 0 ) ,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 2 7.1% (2 9/ 10 7) ,14 .0 % (7/ 5 0 ) ,良性肝病组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7% (5 / 30 ) ,30 .0 % (9/ 30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感染、胆管细胞癌 HCV感染率高于良性肝病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87.8%(94 / 10 7) ,13.1% (14 / 10 7) ,胆管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6 8.0 % (34/ 5 0 ) ,16 .0 % (8/ 5 0 )。 结论 原发性肝癌与 HBV、HC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