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为SUI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渝东南地区20岁以上女性675例,采用自填问卷和调查员向被调查者一对一当面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SUI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问卷内容包括是否患SUI、人口学特征(年龄、职业、BMI等)、慢性疾病、月经状况、生育史等12个问题。结果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成年女性SUI发病率为20.27%,40岁以前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30-40岁年龄段是SUI发病高峰,工人、农民易患SUI,BMI、盆腔手术史、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慢性咳嗽等慢性疾病及围绝经期、多次妊娠流产、分娩次数、顺产、会阴裂伤、会阴切开等妇产科因素是SUI的易患因素。结论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成年女性SUI患病率较高,需引起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应进行早期宣传、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评价重庆市防治淋巴丝虫病的效果,总结消除丝虫病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重庆市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防治、监测和慢性丝虫病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重庆市13个区(自治县、市)427个乡镇有丝虫病流行,均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为致倦库蚊。1955~1985年,全市累计血检14491032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者553703人次。1970~1981年对象治疗932013人次,疫点人群预防服药284380人次,全民服药361101人次,海群生药盐防治5133065人次。1957~1979年人群微丝蚴率为5.34%,1985年降至0.07%。1987年查出最后1例微丝蚴血症者后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97年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部颁标准。上世纪90年代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56008例,2003年调查为23426例,减少58.17%。结论 经过综合防治,重庆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监测结果表明,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掌握重庆市克山病病情现状,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市梁平、石柱、丰都、垫江、万州5个克山病病区县开展病例搜索,从县级医疗机构及病区乡镇卫生院近3年登记在册的全部心肌疾病病例中搜集克山病病例;选择以上5个病区县的29个克山病病村为监测点,进行克山病重点监测,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12导联心电图描记,对疑似克山病者拍摄2 m后前位胸部正位X线片,依据《克山病诊断标准》判断。调查点采集15~20份居民枕部发样和10~15份主食大米进行硒含量测定。结果共搜索144个医疗机构,检出心肌病2 647例,确诊慢型克山病43例。共调查了29个病村,14 201人,检出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58例,总检出率为0.41%,其中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0.11%、0.30%。病例搜索和重点监测均未发现急型和亚急型克山病病例。以县为单位,梁平、石柱、丰都、垫江、万州的总检出率分别为0.47%、0.51%、0.35%、0.12%、0.00%。以村为单位,有19个村(65.52%)检出克山病病例,检出率在0.20%~1.25%之间波动。共描记心电图14 201份,异常心电图2 792份,异常率为19.66%;共拍摄X线胸片287份,心胸比例有增大者占50.17%。16个病村采集大米190份,硒含量平均为0.023 g/kg;22个病村采集发样391份,硒含量平均为0.311 g/kg。结论重庆市克山病病情处于较低水平,但各个地区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对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现状进行客观调查,了解社区糖尿病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糖尿病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寻找解决社区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的方法。方法采取入户面对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用药情况、生活方式等资料并加以整理,并对相关指标行χ2分析。结果相对于初中以下学历、家庭月收入小于3000元患者,初中以上学历、家庭月收入大于等于3000元的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情况、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相关知识等方便具有较好的糖尿病管理效果。结论患者的学历、经济水平等在患者对糖尿病的态度、用药情况、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相关知识等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为使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行业需求相吻合,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深层次问题,并为行业人力资源建设、专业规范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重庆市4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编人员总数、卫生检验人员职称、学历、年龄、工作年限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重庆市29个疾控机构在岗人员职称、学历都有所提升,均超过2005年全国水平,其中学历主要以专科层次为主,机构在岗人员主要以中老年人员居多。结论:重庆地区急需大量卫生检验人才,以充实基层人力资源,才能保证疾病预防、控制、监测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探索与就诊延迟相关的主要因素。方法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重庆市梁平县2005--2012年登记的结核病患者的个案资料共计3365例,采用描述性分析就诊延迟率;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患者来源、登记类型的就诊延迟是否有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职业、患者来源、登记类型是否与就诊延迟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为73.14%(2461/3365),就诊延迟中位数为32d,有52.84%(1778/3365)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在1个月以上。职业、患者来源和登记类型与就诊延迟相关,农民就诊延迟高于其他职业(OR=1.513,95%CI=1.279~1.778,P〈0.05);因症推荐患者就诊延迟高于转诊患者(OR=2.170,95%CI=1.798~2.618,P〈0.05);复发患者就诊延迟高于新患者(OR=1.222,95%CI=0.9501.572,P〈0.05)。结论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高,就诊延迟与患者职业、来源和登记类型相关,建议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减少该地区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象。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为了解重庆北部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人群的病原学流行现况,及时分析预测流行趋势与特点。方法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对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的6257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9种呼吸道病原体 Ig M 抗体检测。结果在6257例患儿中,检出呼吸道病原体阳性2404例,阳性率为38.42%。其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占17.82%(1115/6257),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13.28%(831/6257),呼吸道合胞病毒4.28%(268/6257),腺病毒4.27%(267/6257)。根据年龄、季节和性别分布统计学结果提示,呼吸道病原体在感染年龄段和季节上存在差异,在性别上无差异。结论重庆北部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其次是乙型流感病毒。病原体有季节流行趋势,病原体检出率与年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基于DRGs绩效体系对重庆市24家三级医院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医疗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为下一步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家版诊断相关分组器(CN-DRGs)为基础标准,参照北京版诊断相关组分组器(BJ-DRGs),结合重庆本地病例特征及专家论证,构建本地化分组标准(CQ-DRGs)。利用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信息采集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通过重庆市住院医疗服务绩效系统,从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医疗安全3个维度共计5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度前五的主要诊断大类(Major Diagnostic Category,MDC)依次为MDCE(呼吸系统疾病)、MDCG(消化系统疾病)、MDCB(神经系统疾病)、MDCF(循环系统疾病)、MDCI(肌肉、骨骼系统疾病);DRGs组数超过600组的共有19家,病例组合指数(CMI)超过1的共有7家,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在四个象限分布较为平均,低风险组死亡率平均为0.37%,仅有两家医院高于平均水平,共有14家医院综合评分得分为正值。结论2018年度重庆市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总体较强,收治的DRGs组数较多,技术难度较大,不同三级医院时间消耗指数与费用消耗指数差异较大,主城区外医院服务效率较高,低风险组死亡率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00.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s at analyzing the levels of organ donation–related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nd willingness toward organ donation and identifying factors that might influence willingness in organ donation among a selected group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western China.

Material and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performed among 1589 second-year students recruited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from 5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China.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general public in China, the participants of our survey are better informed with organ donation–related knowledge and are more positive toward organ donation and death and more willing to donate organs. However, willingness in organ donation (9.81%) and the actual organ donation rate (0.45%) are still relatively low. We find that the Chinese family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organ donation decision making (β = ?1.849, odds ratio = 0.157, P < .001) and the upholding of willingness in organ donation (β = ?0.695, odds ratio = 0.499, P < .05), which probably stems from the family-centered traditional values. Furthermor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death appears to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willingness in organ donation (P < .05).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urgent need of improv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organ donation–related knowled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death among the potential donor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as well as the general public to raise the organ donation rate in this cou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