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07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0篇
综合类   515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83篇
  5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26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比较鼻咽癌原发灶侵犯部位数及T分期对放疗预后影响的差异。 方法 分析 1992年 6月~ 1995年 6月在省人民医院行鼻咽活检确诊及经CT MRI扫描的鼻咽癌首程放疗患者 3 60例 ,按 1992年福州会议分期标准 ,采用根治性常规分次放疗鼻咽部DT :66-76Gy 3 3 -3 8Fx(平均 70Gy)。 结果 本组各T期原发灶侵犯部位数 (x±S) :T1 2 7例 ,侵犯 1个部位 ;T2 10 7例 ,2~ 6个 (3 12± 0 96) ;T315 1例 ,3~ 11个 (5 40± 1 80 ) ;T4 75例 ,4~ 17个 (8 97± 3 .19)。原发灶侵犯部位数不同 ,其 3年局控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显著 (P <0 .0 5 )。全组侵犯部位数≥ 6个 12 7例与 <6个 2 3 3例 ,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64 6%和 15 % (P <0 .0 1) ;原发灶未控或在放疗后 6个月内复发的 2 3例侵犯部位数均≤ 8个。 结论 鼻咽癌原发灶侵犯部位数可以大体反映出肿瘤体积的大小 ,侵犯部位数愈少 ,瘤体愈小 ,预后愈好 ,仅凭T分期判断预后有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22.
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或腺肉瘤,是小儿腹膜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小儿恶性肿瘤的20%。肾母细胞瘤可发生于肾的任何部位。肿瘤生长迅速。可生长至20-30cm,肿瘤增大可突破包膜侵及肾外组织。神经母细胞瘤亦为小儿常见腹膜后肿瘤之一,发病率仅低于肾母细胞瘤。当肿痛侵犯肾脏时,两者之间有时难以鉴别,因此。笔者重点分析两考的CT征象并进行比较,寻求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在肾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局限性肾癌患者肾癌根治术后标本 70例。临床分期 :PT15例 ,PT2 5 0例 ,PT3 14例 ,PT41例 ;组织学分级 :G17例 ,G2 38例 ,G3 19例 ,G46例。 70例肿瘤平均直径 7.2cm。采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Schiff染色制片 ,观察肾癌微血管侵犯情况 ,并与分期、分级等病理因素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微血管侵犯者 2 4例 (34.3% ) ,其中出现转移 11例 (4 5 .8% ) ,死于肿瘤复发 7例 ,4例仍带瘤存活 ,死于其他疾病者 2例 ;4 6例无微血管侵犯者中出现转移 4例 (8.7% ) ,两组生存时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期、分级、体积均相关 ,多因素分析表明 :微血管侵犯、肿瘤体积均是预测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微血管侵犯为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相关因素。 结论 微血管侵犯可作为局限性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并可作为肾癌常规临床病理检查的一种补充形式 ,按照有、无微血管侵犯作进一步分型 ,可为肾癌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全面的预测。  相似文献   
24.
患者 男 ,5 5岁。因胸闷 1年余 ,加重 6天入院。活动后即感胸闷、气急 ,伴发热 1月余 (最高达 38.9℃ ) ,稍有咳嗽 ,干咳 ,无咯血。既往有哮喘病史 4 0年。查体 :发育良好 ,营养中等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胸廓无畸形 ,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 口罗音 ;腹部未发现异常。X线检查 :正位胸片见左上纵隔旁巨大肿块影 ,两肺未见异常 ,心影呈普大型 ,肋膈角变钝 (图 1)。左侧位胸片显示肿块位于前中上纵隔 ,约 8cm× 10cm大小 ,边界尚光滑 ,密度均匀 ,与升主动脉相重叠。心脏彩超检查 :心脏在液性暗区中搏动 ,扩张受阻 ,心包内见多个强回声光团 …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收集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基因资料并整理分析,探究PTC基因突变与其侵袭性的相关性,并探讨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相关性,以期细化PTC的精准治疗。  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符合入组标准且同意入组的PTC患者,收集入组患者临床病理及基因资料并整理分析:(1)各基因突变作观察组、野生型作对照,对比各基因型突变与野生型的差异;(2)多基因突变作观察组,单基因突变作对照,对比多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突变的差异; (3)cN0患者中: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作观察组,无基因突变作对照,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相关性。  结果  (1)BRAFV600E突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N1占比大,转移淋巴结数目多,TPO-Ab降低(P < 0.05);TERT突变:高龄、男性、侧颈淋巴结转移占比大,侧颈淋巴结转移数目多,T分期晚(P < 0.05);RET突变:侧颈淋巴结转移占比大、侧颈转移淋巴结数目多,T分期晚(P < 0.05),NTRK3与ETV6均融合突变,结果一致:突变组侵犯甲状腺包膜占比大(P < 0.05);RAS突变:Tg-Ab水平低(P < 0.05);TP53,CCDC6:突变组与野生型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2)多基因突变组侵犯包膜、侧颈淋巴结转移占比大、侧颈转移淋巴结数量多,M分期晚(P < 0.05);3.cN0患者中: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组CLNM占比大,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数目较多(P < 0.05)。  结论  (1)PTC中,BRAF V600E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2)多基因突变较单基因突变表现出更强的侧颈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能力;(3)cN0 PTC患者中,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与隐匿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检测lnc-CCDC33-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PTC患者,收集120例PTC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qRT-PCR检测lnc-CCDC33-1:1在PT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本地队列和TCGA队列中lnc-CCDC33-1:1表达水平与PT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nc-CCDC33-1:1对PTC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比,lnc-CCDC33-1:1在PTC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 <0.001)。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 =0.736~0.869,P <0.001)。本地队列显示lnc-CCDC33-1:1 表达与PTC肿瘤大小(P =0.048)、腺外侵犯(P =0.019)、T分期(P =0.011)和淋巴结转移(P =0.009)相关,TCGA组数据显示lnc-CCDC33-1:1表达水平与PTC腺外侵犯(P =0.036)和淋巴结转移(P <0.001)相关。结论:lnc-CCDC33-1:1在PTC中表达异常升高,与PTC高危特征相关,可能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与侵袭性的相关性,为PTC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11例PTC患者的临床特点,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TC的术前超声图像特点、临床病理特征与侵袭性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术前超声诊断颈侧区淋巴结同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κ=0.554,P0.001);术前超声诊断中央区淋巴结同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差(κ=0.006 6,P=0.86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数量、病灶大小、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被膜侵犯相关(P0.05);患者性别、年龄、病灶数量、病灶大小、血流、钙化、边界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数量、病灶大小、BRAF基因突变与被膜侵犯相关(P0.05);患者性别、病灶大小、边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中病灶数量、病灶大小、BRAF基因突变与被膜侵犯相关,患者性别、病灶大小、边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以为诊断提供参考。术前超声诊断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准确性差,PTC应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28.
目前 ,在诸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已较为广泛。本文就脉管系的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加以分析讨论。多媒体教学是伴随着计算机和阶梯教室的现代化改造 ,而出现的一种较新的教学形式 ,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与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模式相比 ,多媒体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使得教师的备课有了质的飞跃。因此 ,今后的几年里 ,多媒体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将是必然的趋势。而脉管系解剖学 ,由于血液循环的存在 ,使多媒体课件运用更加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今较常见的多媒体课…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CTCs检出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1日-2019年6月30日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及36例良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采用FISH法检测CTCs,比较两组患者的CTCs检出水平、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TNM分期(T是原发灶,N是淋巴结,M是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结直肠癌组中CTCs阳性率为62.5%,良性肿瘤对照组中阳性率为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结直肠癌患者组术前CTCs阳性率高于CEA(P <0.05)。(3)CTCs术前阴性组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低于CTCs阳性组(P <0.05)。(4)术前CTCs阳性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中,脉管癌栓阳性率高于CTCs阴性组(P <0.05)。结论 CTCs在恶性肿瘤中表达比良性肿瘤高,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较大的指导意义。CTCs敏感性高于CEA,两者结合可提高结直肠癌的检出率。CTCs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脉管癌栓率较高,复发危险度较高,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关系及FIB对根治切除术后HCC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的566例HCC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FIB预测MVI的能力,并确定FIB预测MVI的最佳临界值;依据该临界值分为低FIB组和高FIB组,采用χ2 检验分析FIB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HCC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前FIB预测MVI的最佳临界值为2.7 g/L。根据临界值分组,高FIB组(FIB>2.7 g/L)MVI阳性率高于低FIB组(FIB≤2.7 g/L)[64.0%(183/283)vs 47.0%(133/283),P<0.01],高FIB组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低于低FIB组(两组1、2、3年RFS分别为68.6%、47.0%、35.4%,以及71.5%、60.0%、48.3%,P<0.05),但两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B是HCC的RFS危险因素(HR=1.37,95%CI 1.07~1.75,P=0.011),MVI是影响HCC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6.65,95%CI 2.78~15.87,P<0.001)。结论 本研究显示,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微血管侵犯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