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29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MLCK特异性抑制剂ML-7对乙醇诱导的肠上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方法 应用ML-7预处理Caco-2细胞后,测定跨上皮细胞电阻值(TEER)及荧光黄透过率,分析肠上皮细胞屏障的通透性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结果 ML-7显著抑制乙醇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屏障TEER值降低、荧光黄透过率升高、Occludin(S/IS)比值增加及ZO-1表达减少.结论 MLCK参与乙醇诱导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增加的过程,揭示了乙醇引起肠上皮细胞屏障对大分子的通透性增加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02.
郭煜 《现代临床医学》2005,31(5):356-357
膀胱冲洗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其目的是预防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由于临床中没有供膀胱冲洗专用的一次性冲洗器,我们常用一次性输液器作为冲洗工具,在操作中常出现因产品不配套、管路连接不严密而致冲洗液外漏的情况,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我科作为泌尿外科,需留置尿管的病人多且尿管留置时间长,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对膀胱冲洗的装置进行改进,将输液器与尿管之间加入一连接装置--谓之为连接头,使输液器与尿管之间能紧密连接,克服了在冲洗过程中的冲洗液外漏及尿管漏尿等情况.我们将此方法与原来的另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紧密连接蛋白在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上皮细胞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脂多糖致伤组。气管切开后滴注脂多糖0.5mL/kg(0.2mg/mL)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4h和24h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肺组织Occludin和Zo-1蛋白的表达。结果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后4h肺泡上皮细胞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24h后有所恢复,但仍比对照组表达减少。结论急性肺损伤早期即出现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少,Occludin和Zo-1表达与急性肺损伤发生密切相关,急性肺损伤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与肺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腹腔间隙综合征小肠黏膜显微和超微结构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直接损害有2种可能:肠黏膜缺血和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破坏.文中通过观察20mmHg(1mmHg=0.133kPa)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状态下小肠绒毛光镜下结构以及细胞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超微结构(电镜)的变化,找到IAH与肠黏膜和TJ变化间的关系,从而为IAH导致细菌易位找到证据.方法 SD(Sprague-Daley)大鼠40只,体重(250±25)g,随机等分为(n=10)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3实验组在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维持20mmHg IAH 1、2、4h.切取小肠标本,HE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行扫描电镜超微结构分析.结果 病理研究显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小肠绒毛广泛剥脱、萎陷.电镜超微结构分析显示IAH下肠壁绒毛细胞间TJ肿胀.这些改变与IAH持续时间相关.结论 腹腔压力升高能造成小肠上皮细胞的显著损害和细胞间TJ的显著肿胀,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这可以解释IAH与细菌易位以及脓毒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输液接头现广泛应用于与临床有关的大静脉导管、套管针等,因其为正压接头,比肝素帽更具安全性。但有时因输液接头与输液器或导管之间连接太紧,徒手很难再将其拧开,需要借助止血钳,容易损坏接头,且费时费力,降低工作效率。我们借助布胶布的摩擦力,很轻松地就能将连接太紧的输液接头拧开,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JAM-1在脑出血后的分布与表达变化及其重要意义.方法 12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F常对照组(16 只)及脑出血组(112只,立体定向注射75 μL自体血到右侧尾状核制作脑出血模型),并选择脑出血后6h、12h、24 h、48h,3 d、7d、14d 为观察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6只).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血肿周围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JAM-1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在脑出血后24 h、48 h、3d、7d时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脑出血后12h、24 h,48 h时血管上JAM-1表达减弱;3d时呈不连续表达,同时在粘附于血管腔表面的白细胞上表达;7d时可见血肿周围大量JAM-1阳性细胞;荧光双染进一步发现JAM-1表达在ED-1阳性的巨噬细胞上.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脑出血后12h、24h、48h JAM-1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时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后紧密连接蛋白JAM-l的表达变化不仅参与血脑屏障的破坏,同时也参与了脑出血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7.
上皮紧密连接与炎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文娟 《医学综述》2011,17(15):2274-2276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IBD发病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抗原移位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及介质,炎性分子破坏紧密连接,加剧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通过保护肠上皮细胞骨架、修复上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能改善肠上皮屏障功能,这也是当前临床治疗IBD的新策略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对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位点。方法 体外培养Caco-2细胞建立肠上皮细胞屏障模型。不同浓度PAF(0, 50, 100, 200nM)作用24h,应用TEER和荧光黄透过量检测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应用Annexin V和Hoechst染色,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紧密连接。结果 Caco-2细胞培养21天左右可形成类似人肠黏膜上皮细胞屏障结构,给予50nM PAF即可引起TEER的下降和荧光黄透过率的增加,PAF100nM组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实验并未发现PAF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增加,但透射电镜下出现了紧密连接的断裂和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结论 PAF可直接引起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增加,该作用是凋亡非依赖性的,作用位点在旁细胞途径。  相似文献   
109.
徐争光  陈洁 《现代肿瘤医学》2022,(13):2447-2450
Claudin蛋白家族是构成细胞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s)的重要骨架蛋白,在细胞极性、上皮屏障特性、细胞运动性和细胞间的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最近研究发现,Claudin蛋白家族在人类多种肿瘤中都有表达失调,起着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laudin蛋白家族在泌尿系统肿瘤(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紧密连接蛋白中水闸蛋白(claduin-1,claudin-7),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明确养血解毒方对银屑病表皮通透屏障的修复作用,为养血解毒方治疗银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喋呤组、养血解毒方组,制备甲氨喋呤溶液、养血解毒方水煎剂对应灌胃干预,同时小鼠背部剃毛后给予咪喹莫特涂抹诱导银屑病样皮损模型。每日拍照记录皮损形态并对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水油测试笔检测皮损表皮含水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测量表皮厚度;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相关的核抗原(Ki67);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兜甲蛋白(loricrin),真皮中CD3^+T淋巴细胞浸润和紧密连接蛋白claduin-1,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皮损中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模拟银屑病皮损微环境,建立白细胞介素-17(IL-17,1 mg·L^-1)刺激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模型,制作养血组分、解毒组分、养血解毒方喷干粉进行干预。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8(CCK-8)法检测药物对Hacat细胞的毒性;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药物对角质形成细胞claudin-1,claudin-7,occludin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血解毒方可显著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表现,降低PASI评分及皮损表皮厚度(P<0.01),增加皮损区表皮水分含量(P<0.01),减少表皮ki67,loricrin的异常表达和真皮CD3+T细胞浸润(P<0.01),并增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P<0.05),增加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体外研究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养血解毒方组和养血组分组明显升高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解毒组分组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养血解毒方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的表达抑制其异常的增殖分化过程,进一步恢复破坏的表皮通透屏障,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其中养血解毒方的养血组分对调节紧密连接的修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