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激素在脓毒症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脓毒症患者存在肠屏障功能障碍,引发肠道内毒素和细菌易位,甚至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而应用生长激素对其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文中就生长激素在脓毒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腹腔间隙综合征小肠黏膜显微和超微结构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直接损害有2种可能:肠黏膜缺血和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破坏.文中通过观察20mmHg(1mmHg=0.133kPa)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状态下小肠绒毛光镜下结构以及细胞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超微结构(电镜)的变化,找到IAH与肠黏膜和TJ变化间的关系,从而为IAH导致细菌易位找到证据.方法 SD(Sprague-Daley)大鼠40只,体重(250±25)g,随机等分为(n=10)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3实验组在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维持20mmHg IAH 1、2、4h.切取小肠标本,HE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行扫描电镜超微结构分析.结果 病理研究显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小肠绒毛广泛剥脱、萎陷.电镜超微结构分析显示IAH下肠壁绒毛细胞间TJ肿胀.这些改变与IAH持续时间相关.结论 腹腔压力升高能造成小肠上皮细胞的显著损害和细胞间TJ的显著肿胀,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这可以解释IAH与细菌易位以及脓毒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0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总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7年1月至2009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33例,男性622例,女性411例;年龄13~98岁,平均51岁.APACHEⅡ评分(12.0±4.3)分.所有患者的治疗均由ICU、外科、内镜、影像和血液净化等专业医师组成的治疗小组完成.患者早期均在ICU内进行监测治疗,其中机械通气365例,气管切开218例,行床旁持续大流量血液滤过159例,行鼻胆引流179例,早期肠内营养513例,CT引导下经皮胰周穿刺引流477例次,因胰周坏死感染行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438例.结果 1033例患者中,975例治愈出院(94.4%),38例患者死亡,其中手术患者病死率7.1%(31/438).结论 多专业医生组成的治疗小组可能更有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GH)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症加GH组,再将各组随机分为空肠组、回肠组和结肠组。空肠组大鼠取Treitz韧带处行空肠置管,距离Treitz韧带25 cm处造口;回肠组自回盲部向上25 cm处置管,末端回肠造口;结肠组行盲肠置管。各组分别于肠道置管造口灌入甘露醇/乳果糖(L/M),收集6 h全部尿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测定尿L/M值。24 h后处死大鼠,分别取部分空肠、回肠、结肠肠管行体外肠黏膜通透性检测,于透射电镜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TJ)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肠黏膜TJ间隙增宽,肠道通透性增加,且回肠组更加明显;脓毒症加GH组肠黏膜TJ损伤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增加有所减轻。结论:GH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肠黏膜TJ损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机体度过早期循环障碍、多脏器损伤阶段,防治感染与消化液腐蚀所造成的大出血、消化道瘘、营养不良以及由此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迟发性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就成为胰腺炎治疗的关键。其中消化道瘘的防治重点在于感染、坏死组织处理,肠瘘部位的充分引流,尽可能早期恢复肠内营养,防止或减轻腹腔感染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6.
短肠综合征并肠外瘘的诊治(附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肠综合征合并肠外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特点与规律。方法1995~2005年共收治剩余小肠<100 cm的肠外瘘病人32例,就肠外瘘发生原因、部位、治疗方法和肠康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0例,死亡6例,6例好转后中断治疗出院。病人残存的肠管平均(58.03±28.30)cm。28例接受了肠内营养,其中9例未进行肠康复治疗,肠管平均长度为(52.8±31.5)cm,肠内营养平均恢复时间为(129.6±89.8)d;19例接受了肠康复治疗,肠管平均长度(64.1±19.2)cm,肠内营养平均恢复时间为(61.8±54.0)d。结论短肠综合征合并肠外瘘的主要疾病为肠扭转,部位多在吻合口,原因是坏死范围较大,切除界限不易判断。早期使用生长抑素有减少肠液分泌的作用,还可减少短肠综合征急性期的腹泻症状。后期使用生长激素有促进肠外瘘自愈和肠康复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对胰腺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慢性胰腺炎血管并发症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16例急、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作对照分析。重点观察有腹腔出血和腹腔血管异常胰腺炎患者的CT表现,测量腹腔出血患者的腹腔血性积液的CT值,同时分析CT增强中胰周血管的动脉瘤、静脉血栓和静脉曲张等。结果:316例胰腺炎中有急性胰腺炎275例,慢性胰腺炎4l例。急性胰腺炎中出现腹腔血管并发症者共20例,其中13例腹腔大出血患者(含5例合并消化道大出血)中,11例CT诊断正确,CT表现为腹腔内局限性或弥漫性稍高密度积液。2例未检出;7例单纯上消化道大出血者,CT扫描可见胃底静脉曲张4例。慢性胰腺炎组中,CT发现l例为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l例为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另1例脾静脉血栓者可见胃底静脉曲张。结论:(1)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局限性或弥漫性稍高或高密度积液为腹腔内出血较常见的CT表现;(2)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示胰周血管的假性动脉瘤;(3)胃底静脉曲张和胰腺体尾部坏死常强烈提示脾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表皮生长因子对胃肠道的作用: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在小肠大段切除后,残肠有能力代偿其吸收面积的不足,肠内营养物可有刺激肠上皮生长的作用。胃肠疾患、短肠、克隆氏病等肠功能紊乱,以及肠瘘,总伴有严重营养不良和缺锌,因为锌的内平衡主要依靠肠道来调节的。已知锌与众多的生理生化功能有关,而锌活性的主要部位必定在诸如小肠粘膜这样更新快的组织,本实验旨在探讨锌的这一现象。34只200g重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当即处死);切肠组(切除大部小肠,仅留末段10cm回肠,残余肠端端吻合)及不切肠仅在回盲部前10cm处横断再吻合的假手术组。后两组均再分缺锌及供锌组。所有大鼠经胃造口输液泵持续灌注饮食。每日测饮食锌含量,使缺锌组为0.11μg/ml,供锌组为5.95μg/ml,术后14日处死动物,留十二指肠,回肠,血浆测DNA,蛋白,双糖酶活性及联胺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胸腺肽α1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腺肽α1是胸腺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和多肽激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关于它的作用机制尽管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已发现其在机体免疫应答、神经内分泌调节和基因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