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90篇
  免费   4361篇
  国内免费   2175篇
耳鼻咽喉   1100篇
儿科学   827篇
妇产科学   680篇
基础医学   2633篇
口腔科学   1006篇
临床医学   7337篇
内科学   3846篇
皮肤病学   407篇
神经病学   583篇
特种医学   29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3篇
外科学   6281篇
综合类   16794篇
预防医学   2286篇
眼科学   428篇
药学   5289篇
  66篇
中国医学   1912篇
肿瘤学   12304篇
  2024年   362篇
  2023年   1477篇
  2022年   1410篇
  2021年   1678篇
  2020年   1498篇
  2019年   1532篇
  2018年   872篇
  2017年   1294篇
  2016年   1556篇
  2015年   1596篇
  2014年   2532篇
  2013年   2422篇
  2012年   3193篇
  2011年   3524篇
  2010年   3399篇
  2009年   3426篇
  2008年   4312篇
  2007年   3736篇
  2006年   3345篇
  2005年   3703篇
  2004年   3096篇
  2003年   2832篇
  2002年   2356篇
  2001年   2112篇
  2000年   1701篇
  1999年   1337篇
  1998年   1194篇
  1997年   1169篇
  1996年   981篇
  1995年   790篇
  1994年   607篇
  1993年   375篇
  1992年   364篇
  1991年   314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434例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廓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方式与规律,以探讨肺癌淋巴结合理的手术廓清范围。方法:对434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并予淋巴结廓清,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共清除2198组淋巴结,病理证实有癌细胞转移的749组。淋巴结转移率T1期为16.5%,T2期33.5%,T3期35.6%,T4期52.3%,T1期和T4期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叶肺癌上纵膈与下纵膈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有30.6%转移,左下叶和右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有26.5%转移。结论:除T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仅限于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外,总体上,上叶肺癌以上纵膈淋巴结转移居多,而中、下叶肺癌则上、下纵膈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转移和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转移是上、下纵膈之间淋巴结扩大转移的信号。原发肺癌除T1期可仅行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淋巴结清扫外,均应行系统性肺门和上下纵膈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92.
MMP-9和TIMP-1表达失衡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变化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MMP-9,TIMP-1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阳性染色率90.59%,MMP-9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ki-67指数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分别为P=0.03,P=0.02,P=0.004和P=0.0000,P<0.05,0.01。TIMP-1阳性染色率为78.82%,TIMP-1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浸润,转移及ki-67指数显著相关(P<0.05,P<0.01,P<0.001)。结论 MMP-9和TIMP-1表达失衡与乳腺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探讨转移性小肝癌的B超声像图特点及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原发癌明确的直径小于3cm肝转移瘤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小于2cm和大于2cm病灶及不同脏器来源转移灶的超声像图特点。结果多数肝转移瘤呈圆形、有晕环(Halo)、内部可呈高、等、低回声;小于2cm病灶内部回声均匀,大于2cm病灶内部回声多不均匀;来源于结肠者多呈高回声、胰腺者多呈低回声。结论B超对转移性小肝癌的分辨能力较强,可以间接提示转移瘤来源。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一种手术方式,改善保留乳头的乳癌根治术后患侧乳腺的外观状况。方法:14例符合条件的乳腺癌患者在保留乳头的乳癌根治术后实行胸小肌翻转带蒂前锯肌转移,衬垫于乳头及乳晕下,重塑乳腺外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乳头乳晕由贴近胸壁变为凸起4-5CM,具备较好的乳腺外形。结论:本术式对保留乳头的乳癌根治术后乳头的三维偏移,将发挥重要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96.
淋巴管型着色芽生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2岁男性农民,左手臂沿淋巴管排列损害4年。损害由结节和时间 红色浸润斑块覆污秽色痂组成,部分损害表面有黑点。临床表现酷似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直接镜检和组织病理见棕色厚壁孢子,培养证实病原菌为卡氏支孢霉。诊断为卡氏支孢霉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分析T1期(肿瘤直径<2cm)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绝经前后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和数目。方法:常规病理检验以及应用免疫组化、HE法分别测定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者的ER、PR。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上无明显差异,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浸润导管癌的百分比为 84. 7%,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浸润导管癌百分比为 62. 2%,经χ2 检验,P<0. 01。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39. 3%和 25. 5%,经χ2 检验,P<0. 01。两组ER和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比例经χ2 检验,P<0. 05。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及数目、ER、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上有显著性差异。对于T1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应行癌肿切除伴Ⅰ、Ⅱ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9.
我们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已发现,鼻咽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均存在显著的染色体不平衡。本研究以染色体缺失率较高的16p为研究对象,构建其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mzygosity,LOH)图谱,为进一步定位和克隆鼻咽癌转移相关抑癌基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