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07篇
  免费   1907篇
  国内免费   876篇
耳鼻咽喉   649篇
儿科学   824篇
妇产科学   238篇
基础医学   1276篇
口腔科学   272篇
临床医学   6938篇
内科学   2209篇
皮肤病学   183篇
神经病学   267篇
特种医学   43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1833篇
综合类   8086篇
预防医学   1110篇
眼科学   297篇
药学   2445篇
  30篇
中国医学   790篇
肿瘤学   2637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738篇
  2022年   768篇
  2021年   811篇
  2020年   760篇
  2019年   670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546篇
  2016年   588篇
  2015年   718篇
  2014年   1187篇
  2013年   1176篇
  2012年   1474篇
  2011年   1691篇
  2010年   1657篇
  2009年   1761篇
  2008年   1935篇
  2007年   1879篇
  2006年   1669篇
  2005年   1893篇
  2004年   1563篇
  2003年   1405篇
  2002年   1310篇
  2001年   1307篇
  2000年   995篇
  1999年   860篇
  1998年   816篇
  1997年   721篇
  1996年   646篇
  1995年   596篇
  1994年   459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225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215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目的评价屈颈MRI对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男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21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远端肌萎缩。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21岁男性8例。2组均行常规及屈颈颈椎MR平扫,矢状、轴面SE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结果常规颈椎扫描:5例患者下段颈髓变细;屈颈位MR扫描:下颈段颈6以下脊髓前屈、变扁平,矢状径4~6mm,硬膜囊后壁前移,硬膜后间隙明显增宽,可见多发条状、迂曲流空信号影及软组织信号。对照组:常规扫描,下颈段脊髓(颈6~胸2)可见颈膨大,屈颈位脊髓略变细(6~7mm),硬膜囊后壁无前移,硬膜后间隙未见扩张血管影。结论屈颈MRI有助于显示下颈段脊髓及硬膜囊改变,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采用间断连结切片结合CK20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癌其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并探讨大肠癌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微转移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作为是否选择大肠癌根治术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我们应用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技术对不同Killip分级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左室总体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对比分析。方法对照组15例(G0),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Ⅰ级17例(G1),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12例(G2)。利用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技术评价3组的左室总体和局部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结果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在LVEF,ESC 2个参数中,G1比G0有显著差异(P<0.05),G2分别比G1和G0有显著差异(P<0.05)。在PER、1/3EF、1/3ER 3个参数中,G2分别比G1和G0显著下降(P<0.05)。②左室总体舒张功能,在PFR、1/3FF、1/3FR、EDC中,G1比G0有显著差异(P<0.05),G2分别比G1和G0有显著差异(P<0.05)。③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在以LVREF为参数时,G1在4个节段比G0显著差异(P<0.05),G2在所有6个节段中比G1和G0均显著下降(P<0.05)。④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在以LVR1/3FF为参数时,G1在4个节段比G0显著下降(P<0.05),G2在所有6个节段比G0和G1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前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功能受损或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为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的诊断方法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患者22例,分别给予12导联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彩色心超检查,部分患者行99mTc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检查。结果6例核素心肌显像中5例有较大的完全缺损,1例均匀减低,无花斑样缺损。结论核素心肌显像对于诊断ICM有重要意义,诊断ICM在经双核素或正分子发射断层检查(PET)明确有存活心肌后,行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可挽救冬眠心肌。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核素显像检测对断肢再植术后远端血液供应(简称血供)及其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30只大白兔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作兔大腿中段处环行切口,切开皮肤及浅层肌肉后缝合伤口;不全离断组,作兔大腿中段环行切断软组织,仅不离断股骨,修复组织、吻合血管后缝合伤口;离断组,于兔大腿中段完全离断后行再植。后两组分别在术后1,48h,7d行核素显像。结果:3组经术后45d饲养、观察,对照组及不全离断组伤口愈合均佳。无坏死及生长缓慢现象,功能恢复良好。离断组仅运动恢复稍迟缓。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在断肢再植术后检测应用中是一种无创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6.
急性膀胱炎超声表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膀胱炎(AC)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将32例AC自然充盈膀胱后的左右径、上下径、前后径,膀胱壁厚度、膀胱壁光滑度及膀胱内透声状态与63例正常组所测膀胱对应各值比较。结果炎症组与正常对照组膀胱左右径、上下径及前后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膀胱壁厚度炎症组(0.446±0.036)cm,对照组(0.224±0.036)cm,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尿频症状明显同时伴有血尿者,膀胱壁增厚的几率增加。结论膀胱壁增厚(以黏膜层为著),尿液透声差或透声欠佳是AC的主要超声征像。  相似文献   
67.
1977年Cabanas在阴茎癌阴茎背侧进行淋巴造影时描述了1种识别引流淋巴结的技术,证明引流原发肿瘤的第1个淋巴结是最有可能发生转移的淋巴结,被称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ymphode,SLN)。理论上,前哨淋巴结最早发生肿瘤转移,检测和评估前哨淋巴结对恶性肿瘤的外科处理具有指导意义。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对于没有转移证据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避免淋巴结完全被切除的并发症。对于识别出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则可能受益于治疗性的淋巴结清扫。在恶性黑素瘤、乳腺癌、妇科肿瘤及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已获得成功,使此理论和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断肢再植动物实验及断指再植临床病例术后核素肝动态显像,观测静脉回流的价值,探讨这种方法的实用性。方法:32只兔,分4组,对照组、常规断肢再植组、股动脉和小静脉组、股动脉组,每组8只。手术后均于同一肢体远端注射^99Tc^m-MIBI,动态观察肝显像情况。结果:根据肝脏放射性显像的快慢及浓聚程度分为0,Ⅰ,Ⅱ级,对照组和常规断肢再植组均为Ⅱ级显像;支动脉和小静脉组为Ⅰ级显像;股动脉组加级显像。3类显像对应的截肢率为:0,50%(4/8),100%(8/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26.66,P&;lt;0.01)。结论:断肢(指)再植术后核素肝动态显像能及时、客观地反应术后静脉回流状况,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不同扩大手术的实际意义,以选择合理的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施行规范D2及扩大手术的21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行不同扩大手术的原因、淋巴结清除的必要性及第Ⅱ站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6例,No.5、6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联合脾、脾动脉切除2例,No.10、11p、11d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胃下部癌联合横结肠系膜切除3例,No.15淋巴结未见转移。以上病例术中多数误认为进展期胃癌而扩大了胃切除或淋巴结清除范围,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较多。胃下部癌清除的第Ⅱ站淋巴结中No.11p、12a、14v均未见转移;黏膜下癌(sm癌)中,No.7、8a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黏膜内癌(m癌)(P〈0.05);淋巴管癌栓阳性者No.7淋巴结转移较阴性者明显增多(P〈0.001),No.1、13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sm、癌灶大于3.0cm、凹陷型,淋巴管癌栓阳性)。结论早期胃癌不需施行淋巴结扩大清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早期胃上部癌不需施行全胃切除术。早期胃下部癌中No.11p、12a、14v淋巴结不需清除.但对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应行标准D2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70.
膝关节骨关节炎(OA)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对此病主要依靠X线诊断.自2005年1月~2006年6月,笔者共收治43例,发现核素骨显像对其诊断有其独特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