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50篇
  免费   2361篇
  国内免费   1650篇
耳鼻咽喉   509篇
儿科学   577篇
妇产科学   245篇
基础医学   1485篇
口腔科学   312篇
临床医学   9991篇
内科学   6974篇
皮肤病学   415篇
神经病学   1719篇
特种医学   34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3篇
外科学   6517篇
综合类   18803篇
预防医学   2878篇
眼科学   446篇
药学   6629篇
  106篇
中国医学   2746篇
肿瘤学   4415篇
  2024年   295篇
  2023年   1155篇
  2022年   1032篇
  2021年   1222篇
  2020年   1332篇
  2019年   1248篇
  2018年   613篇
  2017年   1086篇
  2016年   1296篇
  2015年   1496篇
  2014年   2774篇
  2013年   2681篇
  2012年   3586篇
  2011年   3901篇
  2010年   3483篇
  2009年   3472篇
  2008年   4255篇
  2007年   3974篇
  2006年   3649篇
  2005年   3787篇
  2004年   3268篇
  2003年   3057篇
  2002年   2739篇
  2001年   2376篇
  2000年   1876篇
  1999年   1417篇
  1998年   1309篇
  1997年   1160篇
  1996年   1076篇
  1995年   870篇
  1994年   628篇
  1993年   422篇
  1992年   442篇
  1991年   444篇
  1990年   296篇
  1989年   266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lumbarspinestenosisDLSS)的特点、椎弓根钉辅助下的后外侧融合手术要点及其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5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椎管减压和椎弓根钉辅助下的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手术和术后随访情况,手术结果通过问卷式调查由患者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内容分为:腰痛、腿痛、日常活动水平、是否服用止痛药物四个方面进行。结果59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22.5个月,8例患者1年后失访。其中治疗效果优21例(35.6%),良32例(54.2%),可4例(6.8%),差2例(3.4%)。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FBSS(FailedBackSurgerySyndrome)、ASD(AdjacentSegmentDisease)、椎弓根钉断裂等。结论DLSS包括多部位狭窄性病理改变,术中减压应当按照一定的步骤全面减压。椎弓根钉辅助后外侧融合可以提供腰椎即刻稳定,提高了远期融合率,使得滑脱椎体复位并保持椎间高度,减少椎管狭窄的进展和再发,从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2.
各种病变引起的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它使患者不能正常进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导致营养缺乏,全身衰竭死亡,内镜下置支架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内镜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食管贲门狭窄患者的治疗,总结我院于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对38例晚  相似文献   
83.
放射治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肿瘤周围器官的细胞和组织也有杀伤作用,从而引起近期放疗反应和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4.
85.
经承学  谢湘芝 《广西医学》2002,24(2):153-155
目的:应用原位PCR技术检测B细胞系恶性淋巴瘤。方法:采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第三互补决定区(CDR-Ⅲ)的引物,dig-11-dUTP标记物,应用直接原位PCR技术检测Ⅲ-Ⅳ级恶性淋巴瘤的间期淋巴细胞,结果:在初诊的15例恶性淋巴瘤患中,12例检测到IgH基因重排;4例临床表现呈现淋巴瘤性白血病患,治疗后骨髓完全缓解,2例间期细胞原位PCR仍显示有IgH基因重排,6个月复发,结论:间期细胞原位PCR技术能敏感、准确地检测Ⅲ级以上的恶性淋巴瘤,并帮助预测复发,为一有效的基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6.
本院近年来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恶性梗阻性黄疽75例,围手术期内死亡15例(手术当天至出院的期间),均与发生多器官衰竭有关,本文拟对引起多器官衰竭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男性53例,女性22例,年龄42~84岁(60岁以上60例),发现黄疸时间2周以内40例,4周以内25例,8周以上lO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外胆道、胰腺占位性病变;血液生化检查符合梗阻性黄疸;手术所见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胆道、胰腺恶性肿瘤。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切除术20例,单纯内引流术35例、外引流术15例、剖腹探查术5例。  相似文献   
87.
尚庆亚 《中原医刊》2003,30(21):28-28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采用经尿道瘢痕旋切加包皮内板植皮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10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年龄 19~ 5 8岁 ,平均 3 7岁。均为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男性患者。早期处理为 7例行尿道会师术 ,3例单纯膀胱造瘘。其中 3例曾行尿道内切开术 ,1例行后尿道套入术 ,1例行瘢痕切除后尿道吻合术 ,均尿道扩张失败不能排尿。术前行尿道造影 ,瘢痕长度 1 2~ 2 5cm。1 2 手术方法 :采用自制闭合式螺旋刀[1] ,即外鞘前端一周制成锯齿状 ,未端带有可握持把手 ,闭合器前端略为尖钝 ,稍…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变76例(良性34例,恶性42例)。结果: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轻中度扩张,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肝外胆管远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削尖状狭窄,肝外胆管壁呈弥漫环形增厚,对良性梗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肝外胆管中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伴或不伴肿块的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肝外胆管壁局限不规则增厚,高度揭示恶性梗阻。结论: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有特征性CT表现,通过分析胆管形态和临床资料基本能判断梗阻的性质。  相似文献   
89.
恶性肿瘤与白血病迭合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学谊  叶文 《白血病》1997,6(2):101-102
  相似文献   
90.
医源性胆管狭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3例医源性胆管狭窄,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为:环形狭窄;线样狭窄,包括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线样狭窄;闭塞性狭窄;胆管闭塞和胆管中断分离。ERCT和PCT对狭窄的形态,位置及长度显示优于CT和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