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81篇
  免费   7019篇
  国内免费   7967篇
耳鼻咽喉   219篇
儿科学   854篇
妇产科学   424篇
基础医学   8147篇
口腔科学   1472篇
临床医学   19580篇
内科学   5414篇
皮肤病学   325篇
神经病学   3132篇
特种医学   29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0篇
外科学   8386篇
综合类   29277篇
预防医学   5811篇
眼科学   1064篇
药学   10021篇
  176篇
中国医学   4687篇
肿瘤学   12668篇
  2024年   904篇
  2023年   2954篇
  2022年   2554篇
  2021年   3213篇
  2020年   3006篇
  2019年   3231篇
  2018年   1761篇
  2017年   2891篇
  2016年   3426篇
  2015年   3815篇
  2014年   5923篇
  2013年   6415篇
  2012年   7913篇
  2011年   9438篇
  2010年   7838篇
  2009年   7352篇
  2008年   7061篇
  2007年   6207篇
  2006年   5485篇
  2005年   4987篇
  2004年   4162篇
  2003年   3301篇
  2002年   2548篇
  2001年   1931篇
  2000年   1414篇
  1999年   1063篇
  1998年   823篇
  1997年   597篇
  1996年   575篇
  1995年   456篇
  1994年   382篇
  1993年   287篇
  1992年   265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杨敏  闫纯英  吴贤仁  黄林喜  陈畅  张钰  陈广玲  李玉光 《中国微循环》2006,10(4):254-255,274,i0002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归巢梗死心肌的可能机制。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模型,用干细胞因子(SCF)动员骨髓干细胞,部分大鼠予激素干预治疗,另设AMI组为对照组(A组)。制模后24h杀死大鼠,取出心脏,免疫组化法了解归巢于梗死心肌的CD34细胞数量,心肌组织中炎症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达量,以及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结果应用SCF动员治疗后,AMI 动员组(A1组)大鼠梗死灶内SDF-1表达量明显大于AMI组和AMI 激素 动员组(A2组),同时AMI 动员组(A1组)大鼠梗死灶内CD34阳性细胞数量也明显大于另2组。而AMI 激素 动员组(A2组)的SDF-1表达量最少,其梗死灶内CD34阳性细胞数量也最少。AMI 动员组(A1组)大鼠心肌梗死程度轻,可见CD34阳性的幼稚心肌细胞样细胞。结论应用SCF动员AMI大鼠的骨髓干细胞后,其向梗死灶归巢的能力增强,较多CD34细胞迁移到缺血灶内,并向心肌细胞等分化。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心肌梗死灶内SDF-1表达量上调是吸引骨髓干细胞归巢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比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人胚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分成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组(BMSCs组)、OECs移植组(OECs组)和PBS对照组(PBS组),通过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脊髓传导功能的改善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病理形态学方法观察组织结构修复情况。结果BMSCs组BBB评分高于OECs组(P<0.05);两细胞治疗组MEP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BMSCs组嗜银染色可见脊髓损伤近端有较多再生纤维向远端延伸,形成神经纤维束,而OECs组再生纤维较少;两种移植细胞均可在损伤处部分存活,BMSCs组可见BMSCs来源的细胞Nestin、NF、GFAP的阳性表达。结论BMSCs移植比OECs移植能更有效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并探讨CM-DiI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体内的示踪分布。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用CM-DiI荧光染料进行体外标记;将标记后的BMSCs移植到EAE大鼠体内,观察移植后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在移植BMSCs的EAE大鼠大脑、小脑和脊髓切片内检测到发出红色荧光的细胞,疾病高峰期数量较多,主要位于软膜下和血管周围,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疾病缓解期大部分细胞仍存在,荧光强度略有减弱。结论 CM-DiI是一种短中期标记、示踪BMSCs的良好染料,CM-DiI标记的BMSCs在EAE大鼠体内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少量向脑实质内迁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七氟烷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MCF-7细胞中高迁徙率族蛋白1 HMGB1的表达; miR-34a组(转染miR-34a mimics)、miR-con组(转染miR-con)、七氟烷处理+anti-miR-con组(转染anti-miR-con)及七氟烷处理+anti-miR-34a组(转染anti-miR-34a),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MCF-7细胞; RT-qPCR检测细胞miR-34a表达;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细胞荧光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 7%的七氟烷处理的细胞中miR-34a表达显著升高(P0. 05),HMGB1表达显著降低(P0. 05),且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均显著下调(P0. 05);过表达miR-34a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敲减miR-34a可降低七氟烷对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miR-34a可明显降低野生型HMGB1的细胞荧光活性,且负向调控HMGB1的表达。结论七氟烷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995.
氟尿嘧啶引起大鼠气管损伤修复过程中干细胞的定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丁强  贾心善 《解剖学报》2004,35(3):328-330
目的 气管干细胞的原位观察。方法 使用5-氟尿嘧啶(5-FU)造成大鼠离体气管环的严重损伤,采用光镜、PCNA免疫组织化学,以及Hoechst33342染色观察气管黏膜的修复过程。结果 5-Fu作用12h后,气管上皮脱落,可见少量间隔分布的类似裸核的细胞呈钉状位于基底膜上,PCNA染色阴性(Go期细胞),其中少数细胞Hoechst33342染色阴性。去除5-FU6h后,气管黏膜由扁平上皮覆盖;48h后,气管环恢复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结论 5-Fu能杀死处于细胞周期的气管上皮细胞,对Go期细胞作用很小,残留于基底膜上的裸核样的Go期细胞中含有干细胞,其Hoechst33342染色阴性,并具有排出荧光染料的能力,正是这些细胞的增殖分化,修复了损伤的气管环。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从孕 12 d大鼠胚胎神经管分离神经干细胞 ,进行体外培养 ,分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及对照组。培养过程中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 ,于培养第 3、5、10 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细胞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以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状况。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可明显地促进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组化细胞计数显示 ,培养第 3 d,特异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 ;培养第 5 d,特异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数是对照组的 1.9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为对照组的 1.6倍 ,前者表达增加明显 ;培养第 10 d,两者的阳性细胞数仍高于对照组 ,但增加不明显。不同培养时间的胞体最长突起长度也均高于对照组 ;胞体直径及表面积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说明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既能促进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 ,也可促使其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尤以神经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7.
据英国2006年11月1日《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与美国专家合作,利用激素和化学因子刺激生物反应器里脐带血干细胞,使其在失重状态下迅速繁殖,最终培育出直径2.5cm左右肝脏组织。研究人员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将有可能培育出用于临床治疗的肝脏组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BXSB小鼠T、B细胞增殖、活化及功能成熟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H.TdR掺入法、FACS法、EIJSA等方法检测BMSCs对BXSB小鼠T、B细胞的影响。结果:BALB/c小鼠的BMSCs在不影响BXSB小鼠T细胞诱导活化的基础上抑制其诱导增殖;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CD4^+IL^+细胞的数量,而提高由ConA诱导的CD4^+IFN-γ^+细胞数量。对于B细胞,BALB/c小鼠的BMSCs可以抑制其增殖、活化及IgG的分泌。另外,BALB/c小鼠的BMSCs可以抑制BXSB小鼠B细胞上CIMOL的异位表达。结论:异基因BMSCs对自身免疫病小鼠的T、B细胞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干细胞这一概念自19世纪问世以来,已得到科学家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干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是胚胎干细胞,是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为几乎所有种类的细胞,甚至形成复杂的组织和器官,由此在药物开发、细胞治疗和组织器官替代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组织器官移植的新资源;另一类是成体干细胞,它是出生后遗留在机体各种组织器官内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Hippo-YAP信号通路在IFN-γ促神经干细胞增殖以及自我更新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从14~16 d胎鼠海马部提取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细胞免疫荧光Nestin染色确定神经干细胞分离成功。分为IFN-γ处理组和PBS对照组,计算神经球体数量及面积。CCK-8法测定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测定Hippo-YAP信号通路主要组分YAP的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Hippo信号通路主要组分YAP蛋白、Cyclin D1蛋白水平。结果形态学研究显示IFN-γ处理组的神经干球数量及面积与PBS对照组相比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显示IFN-γ处理好细胞活力比PBS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IFN-γ处理YAP的mRNA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IFN-γ处理组的YAP蛋白、Cyclin D1蛋白增加,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ppo-YAP通路在IFN-γ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自我更新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机制是YAP蛋白激活Cyclin D1蛋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提高自我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