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7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277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687篇
口腔科学   190篇
临床医学   411篇
内科学   666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神经病学   280篇
特种医学   2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3篇
综合类   149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91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520篇
  3篇
中国医学   1480篇
肿瘤学   3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71.
The effect of reduced umbilical blood flow rate on fetal core temperature was investigated in five chronically instrumented fetal sheep (gestational age 124 days). On average, fetal-mater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creased 0.13±0.02 °C when blood flow rate was decreased to about 1/3 of normal (248±69 ml min–1) for 30 min. The small temperature rise is the consequence of predominant heat dissipation through the placenta, and of diminished oxygen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72.
Cells bearing the form of the TCR make up only 1–3% ofT cells in the adult murine thymus and peripheral lymphold organs.Evidence from studies of nude mice suggests that the developmentof at least some T cells is thymus dependent; however, untilnow it has not been directly demonstrated that cells are exportedfrom the thymus. In this paper we have used the technique oflabelling thymocytes in vivo with FITC, followed by flow cytometrlcanalysis to trace cells emigrating from the thymus to the spleen.Using this approach we have been able to demonstrate for thefirst time that T cells are exported from the adult murinethymus to the spleen.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cells emigratingto the spleen are a selected subset of thymocytes being heatstable antigen positive, Thy-1+, and expressing low levels ofCD44 (Pgp-1). In addition, investigation of TCR V; gene usageamong adult + thymocytes, recent emigrants, and spleen cells,indicated a selective emigration of cells expressing certainVgenes.  相似文献   
73.
实验用大鼠76只,用辐射热-甩尾法测痛,以电针后痛阈变化的百分率评价镇痛效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脑内L-Enk含量。发现脑室注入三肽-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后,能显著降低电针镇痛效果;提高丘脑内L-Enk含量,但痛阈与脑内L-Enk含量的变化无相关关系。本文证明,TRH在电针镇痛过程中是对抗作用。已知针刺镇痛与脑内多种神经质和肽类有关,在不利于针刺镇痛的因素中,TRH是新添的“一员”。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从“性-效”关联角度,采用“转录组-基因调控网络”整合研究策略,系统评价白虎加桂枝汤君药石膏在全方“热者寒之”药效作用中的贡献度和贡献形式。方法 20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正常组、佐剂诱导型关节炎(AIA)热证模型组、AIA热证+白虎加桂枝汤组(BHGZT,21.4 g·kg-1)、AIA热证+白虎加桂枝汤去石膏拆方组(BHGZT-GYP,10.7 g·kg-1)。利用热痹经典动物模型-AIA热证大鼠来源的转录组表达谱数据,通过“病证基因-药物效应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挖掘,预测石膏在白虎加桂枝汤干预热痹的主要作用环节。基于AIA热证大鼠模型从受累关节情况、关节临床积分、肿胀度、关节表面温度、疼痛阈值、关节损伤等疾病严重指标和病证结合指标情况,以及体内“免疫-炎症”失衡调节层面进行整体验证,并基于体外3T3-L1前脂肪细胞开展体外成脂实验验证。结果 白虎加桂枝汤君药石膏在干预热痹中的主要作用环节是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紊乱和矫正“免疫-炎症”的失衡。动物实验观察可见,白虎加桂枝汤及其去石膏拆方均可显著缓解AIA热证大鼠受累关节红肿、畸变和疼痛等症状(P<0.01),并抑制受累膝/踝关节损伤、滑膜炎症、骨破坏等病理改变(P<0.05),且全方作用明显优于去石膏拆方(P<0.05)。机制研究表明,白虎加桂枝汤及其去石膏拆方可显著抑制AIA热证大鼠的胸腺/脾脏损伤和内脏指数(P<0.05),并降低TLR4、TNF-α、IL-6、IL-1β及IL-1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体外3T3-L1前脂肪细胞实验表明,与去石膏拆方组相比,白虎加桂枝汤全方能够更加显著地抑制脂肪细胞成脂,且单纯石膏对脂滴含量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表明石膏在全方抑制成脂中的重要作用。结论 白虎加桂枝汤君药石膏在全方缓解热痹相关的能量代谢紊乱和矫正“免疫-炎症”失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与其寒药性及其清热泻火的作用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叶宁  温昭科等 《医学文选》2001,20(2):134-13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内科治疗仍反复心绞痛发作或不适于PTCA等治疗的冠心病人50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选用的血管桥包括大隐静脉,乳内动脉和桡动脉,共搭145根桥,平均每例2.9支桥,5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或成形术。结果:治愈48例,死亡2例,48例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对有冠脉搭桥指征的病人行搭桥手术,疗效安全可靠, 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76.
温病热瘀证的病机及分期证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热瘀证是指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有热毒炽盛又见血行瘀滞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是温病学中一个独特证型,即热邪入侵体内,煎熬阴津血液,导致血液粘稠而成瘀血。热邪和瘀血相互交织,热瘀阻于脏腑经络,引起相关脏腑的病变,最终可致热瘀气脱,正气耗竭而死亡,而热毒和血瘀是整个热瘀证病变过程中始终贯穿的基本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后肢体缺血 /再灌注是否诱发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HO - 1)的表达。方法 在氨基甲酸乙脂麻醉大鼠行后肢体缺血 /再灌注后 ,测量心脏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和超氧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应用Northern和Western杂交方法分别检测HO - 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肢体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 ,心脏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加 ,而超氧歧化酶的活性降低 ;单纯肢体缺血并不引起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mR 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 ,但缺血 /再灌注增强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肢体缺血 /再灌注不仅提高心脏中丙二醛的含量 ,降低超氧歧化酶的活性 ;而且上调血红素氧合酶 1在心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78.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脏中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比较不同次数的缺血预处理组与I/R组以及各预处理级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并观察了肝组织中酶的漏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减少,肝细胞抗氧自由基能力增强,血清及肝组织中NO含量升高。组织中PMNs浸润量降低,HSP70及iNOS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I/R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NO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对HSP70表达的正性调控过程。一次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是理想的肝脏缺血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二硫化碳接触工人的血清热应激蛋白 70 (HSP 70 )抗体滴度及探讨其作为CS2 接触的分子生物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某化纤厂 79名工人 ,5 4名为接触组 ,2 5名为对照组。用Westernblot ELISA法对工人血清HSP 70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 ,分析了HSP 70抗体与CS2 接触之间的关系。结果 :抗体各滴度接触组工人血清HSP 70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了因素的混杂作用后 ,这种联系仍然存在。结论 :血清HSP 70抗体滴度可反映CS2 的接触状况。以血清HSP 70抗体滴度作为分子生物学标记物 ,对CS2 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与湿热疫毒密切相关,湿热毒邪是乙肝发生的始动因素,脾运不健是乙肝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肝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肝肾亏扣则病变发展的必然结果,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本虚标实,致病热缠绵,病情反复波动,治疗上必须有的效矢,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