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90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27篇
中国医学   54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芍胶囊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芍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本品以甲醇 -水 (1∶ 1)超声振荡提取 ,提取物滤过、离心后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柱 Extend-C1 8(5 μm.4.6× 2 5 0 m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乙腈 (10∶ 75∶ 15 ) ;流速 :1.0 ml·min- 1 ;柱温 :3 0℃ ;检测波长 :2 3 0 mm。结果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0 3~ 99.5 4% ,RSD为 1.5~ 2 .1% (n=6)。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可作为样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2.
白芍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含量及镇痛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皈阳  闫旭  李外  刘萍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21(3):167-169,185
目的考察白芍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的含量及其镇痛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含量,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芍药苷含量以生白芍最高,其次为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含量最低。白芍不同炮制品均可增加小鼠痛阈值,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其中酒白芍、醋白芍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白芍的镇痛作用强弱与炮制方法相关,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其镇痛作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芍药苷(PF)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吞噬功能及其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AA大鼠模型,无菌取PMΦ,吞噬功能采用中性红法测定,PMΦ培养上清液中IL-1活性的测定采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TNF-α和PGE2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PF能抑制关节肿胀,降低AA大鼠PMΦ过强的吞噬功能和产生IL-1、TNF-α和PGE2的水平。结论PF对AA大鼠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与其降低AA大鼠PMΦ过强的吞噬功能和产生IL-1、TNF-α和PGE2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改进气血双补口服液的质量标准,为制剂质量提供保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剂中芍药苷和淫羊藿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tnt TC-C18(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2 nm。结果芍药苷、淫羊藿苷分别在0.542~8.677μg(r=0.999 9)、0.185~2.963μg(r=0.999 9)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98.91%,RSD分别为1.06%、1.97%(n=6)。结论该方法准确易行,便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了通脉丸中6种指标性成分士的宁、马钱子碱、芍药苷、阿魏酸、橙皮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60 nm(士的宁、马钱子碱、芍药苷、橙皮苷、丹酚酸B),316 nm(阿魏酸)。结果:6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且在该色谱条件下士的宁、马钱子碱、芍药苷、阿魏酸、橙皮苷和丹酚酸B的进样量分别在0.037~1.097,0.039~1.176,0.075~2.25,0.01~0.30,0.113~3.384,0.225~6.72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通脉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6.
目的:优选芪术颗粒的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芪甲苷、芍药苷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芪术颗粒水提工艺的影响。以特女贞苷和盐酸小檗碱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芪术颗粒醇提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ELSD测定黄芪甲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34∶66)。采用HPLC-DAD测定芍药苷、特女贞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流动相分别为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甲醇-水(32∶68)和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检测波长依次为230,224,345nm。结果: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加12,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 h。最佳醇提工艺为加6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合推广于芪术颗粒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汤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方法: 采用HPLC测定大鼠血清中芍药苷含量,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乙腈-水(16 :84),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20 μL,以核黄素为内标物。 结果: 芍药苷质量浓度在0.01~1.0 mg ·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0.01 mg ·L-1。平均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3%,3.9%,平均回收率101.3%。大鼠灌胃血府逐瘀汤后芍药苷的药峰浓度(Cmax)(0.363±0.080) mg ·L-1,达峰时间(Tmax)(0.276±0.084) h,吸收速率常数(Ka) (30.905±10.114) h-1,末端消除速率(Ke)(1.638±0.181) h-1,半衰期(t1/2)(0.501±0.038) h,清除率/绝对生物利用度(CL/F)(69.846±4.624) L ·h-1 ·kg-1,表观分布容积/绝对生物利用度(Vz/F)(36.521±12.287) L ·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0.356±0.024) mg ·L-1 ·h。 结论: 血府逐瘀汤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具有吸收速率快、分布容积大、生物半衰期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为研究药物配伍对芍药苷药动学的影响和血府逐瘀汤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清热止嚏颗粒中黄芩苷、芍药苷和葛根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0:80),采用等度洗脱,改变体积流量以及波长:在1~12分钟内,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30 nm;在12.01~20.0分钟,流量1.5 m L/min,检测波长278 nm;柱温为30℃,进样量20μL。结果:黄芩苷、芍药苷和葛根素线性范围分别为6~100μg/m L、30~350μg/m L、12~150μg/m 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99.91%和99.93%;RSD为0.54%、0.47%和0.48%。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清热止嚏颗粒中黄芩苷、芍药苷和葛根素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SwissTargetPrediction ver 2019、Batman-TCM、PharmMapper ver 2017、ZINC、SEA、GeneCards、DrugBank 5.0、DisGenet、String v11数据库,筛选川芎嗪和芍药苷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以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川芎嗪和芍药苷成分靶点-疾病靶点网络;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从川芎嗪和芍药苷中分别筛选出成分靶点103个和168个,将这些成分靶点与4662个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靶点取交集得到146个靶点,网络拓扑分析得到TP53、HSP90AA1、STAT3和ANXA14个核心靶点,可能为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可能通路是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Serotonergic synapse,Inflammatory mediator regulation of TRP channels,cGMP-PKG,Dopaminergic synapse。结论初步揭示了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通路及重要活性靶点,为开发更好地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候选药物的活性成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