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1篇
  3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3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39岁。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明确子宫肌瘤血液供应后,分别行栓塞术。结果栓塞技术成功率100%,子宫动脉栓塞术后12个月,总有效率为89.5%。术后38例患者月经量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贫血及压迫症状均得到改善。副反应有盆腔疼痛、发热、阴道排液,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十一酸睾酮与宫瘤清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40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4例月经间期口服十一酸睾酮40 mg,每日1次;宫瘤清每日3次,每次3粒,经期停用。对照组62例月经间期口服宫瘤清每日3次,每次3粒。2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治疗前后行阴道B超监测子宫体积、肌瘤大小、内膜厚度,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性激素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子宫内膜萎缩,雌二醇、孕酮降低,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素上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及其他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十一酸睾酮联合宫瘤清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合理处理方式。方法 对本院近 10年来 10 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5例患者 17例经阴道分娩 ,88例行剖宫产术 ,其中 81例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结论 B超是诊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 ;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75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观察并统计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直接特征与间接征象.探讨子宫肌瘤声象图特征,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相对照,提出了鉴别诊断意见.本组子宫肌瘤B超诊断符合率为74.7%,为提高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提供了依据,丰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初步评价桂枝茯苓胶囊中17个主要成分抗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及抗痛经作用。方法:人子宫肌瘤细胞以4×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5 mg·L~(-1)的17个主要成分作用48 h,每组设6个复孔,采用Hoechst33342/碘化丙啶(PI)双染分析考察17个成分对人子宫肌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缩宫素(PGF2α)诱导的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评价17个主要成分的抗痛经生物效应,每组实验重复10次。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槲皮素,桂皮醛,丹皮酚,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白芍苷,芍药苷7个成分能明显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苦杏仁苷,苯甲酰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6个成分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槲皮素,桂皮醛,丹皮酚,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白芍苷,芍药苷7个成分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活性成分;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苦杏仁苷,苯甲酰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6个成分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索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痛经、子宫肌瘤和盆腔炎的分子作用机制和潜在活性成分群。方法通过文献挖掘、多个数据库联用检索与痛经、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疾病相关的130个靶蛋白基础上,利用分子计算结合网络特征分析获得桂枝茯苓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靶点蛋白,并将其投射到KEGG数据库阐释桂枝茯苓胶囊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蛋白相互作用较强的115个活性分子主要分布在桂枝和茯苓中,进一步的网络特征分析发现高网络度和介数的分子主要为五环三萜类和甾醇类化合物;与化合物作用的绝大部分靶蛋白(78.57%)分布在与痛经、盆腔炎及子宫肌瘤密切相关的15条生物通路中,而这些通路涉及到子宫平滑肌的增殖和收缩,子宫内的血管形成和血液循环,雌激素和黄体酮等多种激素的分泌,以及前列腺素等炎症因子合成或释放和相关钙通道的调控等。结论桂枝茯苓胶囊主要是由其所含的五环三萜类和甾醇类化合物与多个靶点蛋白作用,调控多条生物通路(如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Gn RH signaling pathway,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progesterone-mediated oocyte maturation)来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和增殖、改善微循环、降低激素分泌和炎症反应(如PGE_2,PGF_(2α),leukotriene B4),从而起到缓解痛经和盆腔炎引起的疼痛、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I(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ting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肌瘤和相应肌瘤旁组织HMGB1 mRNA及该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MGB1 mRNA在子宫肌瘤组中表达量高于相应肌瘤旁肌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α=12.38>2);子宫肌瘤组HMGB1蛋白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肌瘤组中其阳性反应主要定位在细胞核,细胞质未见或仅见轻微的阳性表达.结论 HMGB1及HMGB1 mRNA在子宫肌瘤中表达上调,该蛋白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HMGB1阳性反应主要定位在细胞核,HMGB1可能通过核内作用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腹腔镜下38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实践的总结,提出了系统、科学地制定该手术护理方案的流程图,并对手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该手术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对其不同手术方式的认知情况。方法对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未知自己的术式情况下发放自设问卷调查及访谈式调查,同时调查患者在已知术式情况下对其认可程度。结果未知术式时88例患者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10例患者选择子宫全切术,2例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已知术式时学历高的患者提出疑问次数多。结论患者对子宫肌瘤的术式认知相对片面,在医护工作者解释下患者能正确认识各术式的利弊,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病理诊断的103例子宫肌瘤及7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超声造影表现:环状增强型者89例(占86.4%),同步增强型者14例(占13.6%),向心填充型者0例(占0%)。子宫腺肌病超声造影表现:环状增强型者0例(占0%),同步增强型者47例(占82.5%),向心填充型者10例(占17.5%)。子宫肌瘤患者多为"环状增强型"(Z=-10.502,P<0.01)。子宫腺肌病患者多为"同步增强型"(Z=-8.562,P<0.01)和"向心填充型"(Z=-4.377,P<0.01)。结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明显不同,超声造影是其有效影像学鉴别手段,其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