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银翘解毒软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银翘解毒软胶囊所含1 418个化合物与48个COVID-19炎症相关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构建药物-靶蛋白网络,阐明银翘解毒软胶囊的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结果通过网络分析获得银翘解毒软胶囊的活性成分有50个,主要为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37个,主要为MTOR、JAK3、ACE、ACE2、PIK3CA、TNF、AKT2和MAP2K1等炎症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连翘酯苷及牡荆素-2″-O-鼠李糖苷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甘草酸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银翘解毒软胶囊通过干扰SARS-CoV-2病毒复制、调节炎症信号通路表达及炎症因子分泌发挥治疗COVID-19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痹通胶囊(三七、川芎、延胡索,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文献挖掘、分子对接以及分子-靶蛋白网络特征分析的方法研究腰痹通胶囊中化合物群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分子对接发现腰痹通胶囊中有46个活性成分,且大部分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较高的中枢神经暴露量,进一步网络分析发现,其中coptisine、diligustilide、corypalmine、chuanxiongterpene等11个化合物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与p38、CGRP、MMPs、TNFα等19个靶蛋白作用,抑制过度性炎症反应和椎间盘内毛细血管浸入,降低神经对刺激的敏感性,调控椎间盘内胶原、蛋白聚糖的代谢平衡,从而缓解疼痛,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结论通过网络分析明确了腰痹通胶囊调控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子作用机制,诠释了其科学内涵,有助于推动后续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分子机制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的活性成分群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散结镇痛胶囊的入血成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选取对接得分较高的分子与靶蛋白构建药物-靶点网络图,分析网络特征。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散结镇痛胶囊中的6个成分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的87个靶点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的分析阐明了散结镇痛胶囊的5个主要活性成分及23个潜在作用靶点。结论:散结镇痛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炎症反应、细胞侵袭、凝血系统、平滑肌收缩、神经激素调节等靶点,来抑制子宫内膜的血管形成和血液循环、子宫平滑肌收缩、免疫炎症反应以及雌激素分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等病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丁玥  曹泽彧  柯志鹏  曹亮  李娜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5,46(6):912-922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导致人类及脊椎动物出血热的致死性病毒,病死率高达90%,对公共卫生具有严重危害,目前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或者治疗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埃博拉病毒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之一。2014年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疫情日趋严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研究再次成为病毒学研究的热点。着重介绍了埃博拉病毒的一般特性、结构组成、生命周期,同时综述了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最后总结了抗埃博拉病毒的靶点与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中药预防与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人们了解埃博拉病毒和开发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相似性比较来探索芪桂痛风片治疗痛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分子相似性结果表明芪桂痛风片中木犀草素、异泽兰黄素、金合欢素-7-O-β-D-吡喃半乳糖苷及其光学异构体等黄酮类化合物与金石欢素(acacetin)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提示其对痛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进一步的分子对接和网络分析发现芪桂痛风片中网络度大于8的dongbeinine,去氢浙贝母碱-N-氧化物和浙贝母碱-N-氧化物等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作用于黄嘌呤氧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和蛋白酪氨酸激酶等22个靶点来抑制新尿酸形成、缓解已形成尿酸引发的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由此揭示出这些化合物可能为芪桂痛风片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同时也揭示了其治疗痛风的分子作用机制,印证了芪桂痛风片整体的药效作用特征并为其进一步的效应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比较生产质控过程优化及质量标准提高后,桂枝茯苓胶囊在抗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3个方面的主要药效作用以及均一性的差异。选取2011年12个批次桂枝茯苓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前制剂)、2012—2014年每年12个批次桂枝茯苓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后制剂),利用缩宫素致大鼠痛经模型、混合菌液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雌孕激素负荷致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研究质量标准提升前后多批次的桂枝茯苓胶囊抗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的药效作用。2011—2014各批次桂枝茯苓胶囊,在痛经的主要药效模型上的研究表明各批次均可不同程度减少痛经大鼠的扭体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降低子宫组织中ET-1及PGF2α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慢性盆腔炎模型主要药效显示,各批次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盆腔炎大鼠子宫TNF-α、促进IL-2分泌;子宫肌瘤模型主要药效显示,各批次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子宫肌瘤大鼠的子宫质量,抑制子宫平滑肌过度增殖,降低血清中E2和P水平。2012—2014年各批次桂枝茯苓胶囊在治疗痛经、盆腔炎、子宫肌瘤方面的药效学指标(减少痛经模型大鼠的扭体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降低子宫组织中ET-1及PGF2α的含量;降低盆腔炎大鼠子宫TNF-α、促进IL-2分泌;降低子宫肌瘤大鼠血清中E2和P水平)优于2011年桂枝茯苓胶囊,且具有显著性差异。2011年个批次桂枝茯苓胶囊的药效学指标存在显著性的组间差异,2012—2014年桂枝茯苓胶囊的药效学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生产质控过程优化及提高质量标准后,桂枝茯苓胶囊抗痛经、抗盆腔炎、抗子宫肌瘤的药效显著性增强,且产品均一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桂枝茯苓方治疗痛经、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药物-靶点网络特征分析显示分子网络度较高的多为甾醇类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们在抗炎、解热镇痛、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网络度较高的靶点多与炎症反应、凝血系统、血管形成、平滑肌收缩以及细胞增殖等环节有关。进一步的靶点-通路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点与调控子宫平滑肌增殖、抑制子宫内新生血管形成、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性激素分泌、缓解子宫平滑肌收缩、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以及其他炎症反应等6个环节密切相关,从而揭示出其治疗痛经、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的主要分子机制。该研究表明桂枝茯苓方可通过多个活性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调控21条生物通路,来治疗盆腔炎、痛经及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痛经、子宫肌瘤和盆腔炎的分子作用机制和潜在活性成分群。方法通过文献挖掘、多个数据库联用检索与痛经、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疾病相关的130个靶蛋白基础上,利用分子计算结合网络特征分析获得桂枝茯苓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靶点蛋白,并将其投射到KEGG数据库阐释桂枝茯苓胶囊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蛋白相互作用较强的115个活性分子主要分布在桂枝和茯苓中,进一步的网络特征分析发现高网络度和介数的分子主要为五环三萜类和甾醇类化合物;与化合物作用的绝大部分靶蛋白(78.57%)分布在与痛经、盆腔炎及子宫肌瘤密切相关的15条生物通路中,而这些通路涉及到子宫平滑肌的增殖和收缩,子宫内的血管形成和血液循环,雌激素和黄体酮等多种激素的分泌,以及前列腺素等炎症因子合成或释放和相关钙通道的调控等。结论桂枝茯苓胶囊主要是由其所含的五环三萜类和甾醇类化合物与多个靶点蛋白作用,调控多条生物通路(如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Gn RH signaling pathway,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progesterone-mediated oocyte maturation)来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和增殖、改善微循环、降低激素分泌和炎症反应(如PGE_2,PGF_(2α),leukotriene B4),从而起到缓解痛经和盆腔炎引起的疼痛、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芦丁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芦丁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模型,观察芦丁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结合流感病毒感染前、感染同时及感染后加药的不同方式探索芦丁作用于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采用荧光底物法考察芦丁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芦丁对A/Puerto Rico/8/1934(H1N1)、A/FM1/1/47(H1N1)、A/Human/Hubei/3/2005(H3N2)、A/Beijing/32/92(H3N2)4株流感病毒均具有体外抑制作用,其中对A/Puerto Rico/8/1934(H1N1)株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最小,选择指数(SI)最大,体外药效最好。芦丁在流感病毒感染后给药的效果最为明显,对流感病毒A/FM1/1/47(H1N1)的IC50最小,对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相对最好。结论芦丁抑制了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金振口服液(Jinzhen Oral Liquid,JOL)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挖掘以及DisGeNET、OMIM、KEGG、UniProt数据库联用检索与COVID-19相关的蛋白靶点。借助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TCMN)信息平台检索JOL中的化合物,运用Cytoscape3.2.1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来预测JOL治疗COVID-19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RCSBPDB数据库中检索获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3CLpro)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的晶体结构,借助AutoDock Vina软件将活性化合物与2个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异甘草酸内酯、贝母辛、番泻苷B等75个化合物分别来自甘草、大黄和平贝母3味药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Janus激酶3(JAK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MEK1)等28个靶点。网络特征分析阐明了JOL治疗COVID-19的9个关键化合物(异甘草酸内酯、甘草内酯、去氢鄂贝定碱、desoxo-glabrolid-acetate、贝母辛、贝母素乙、乌苏里啶酮、西贝素和euchrenone A5)以及10个潜在作用靶(m TOR、JAK3、ACE2、TNFA、AKT2、PIK3CA、MEK1、BRD2、ACE、ANPEP)。分子对接显示,JOL中部分活性化合物对3CLpro和ACE2蛋白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结论 JOL可能是通过调节溴结构域包含蛋白2(Brd2)、氨肽酶N(CD13)和ACE2的表达以及干预PI3K/Akt、Jak-STAT、TNF和MAPK信号通路来遏制COVID-19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和发展,并与3CLpro结合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有可能对COVID-19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