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97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301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222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70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目的探讨预激方案治疗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7月-2005年11月在该科治疗的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17例,2例为骨髓增生减低者,1例为71岁患者伴冠心病,用预激方案前未经化疗。其余14例经过传统的MA、HA、DA等方案治疗1疗程,未取得完全缓解,造血恢复后仍体质差,全血细胞减少。预激方案ACR10-14mg/m^2,Qd,第1-8天,Ara-c 10mg/m^2,Q12h,第1-14天,G-CSF200μg/m^2,Qd,第1-14天。结果17例经上述治疗达CR11例(64.7%),PR3例(17.6%),NR3例(17.7%)。结论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率与传统的的HA、DA方案相似,但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为老年、低增生性及体质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2.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is an hemopoietic growth factor produced by fibroblasts, monocyt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The role of G-CSF in the biology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several authors, who have demonstrated receptor mediated enhanced proliferation of AML blasts in vitro, in the presence of G-CSF. This effect is further increased by addition of other cytokines such as GM-CSF, IL3, IL4, Stem cell factor (SCF), whi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 β1) seem to exert an inhibitory activity. An autocrine production of G-CSF by AML cells, a paracrine production by accessory cells and a protective effect displayed by G-CSF against programmed cell death could partially contribute to explain the pathogenesis of AML. In vivo, G-CSF has been used after chemotherapy in AML, in order to improve hemopoietic recovery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infection. Current studies are focusing on better definition of the role of G-CSF, as such or combined with other biological modifiers, in dose intensification and autologous bone marrow or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83.
本实验观察了成纤维细胞介导的G-CSF基因疗法对大剂量化疗后造血功能损伤小鼠的恢复作用。结果发现:接受G-CSF基因治疗的实验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降低程度明显减弱,恢复速度明显加快;并可明显促进血小板的恢复,但作用较缓;其脾脏和骨髓CFU-GM、CFU-MK、CFU-S水平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表明成纤维细胞介导的G-CSF基因疗法可显著降低大剂量化疗后造血损伤程度,并明显加速受损的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4.
A new glucosephosphate isomerase (GPI) variant is described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very low specific activity in erythrocytes, granulocytes and muscle tissue, nearly normal stability, normal kinetic properties and a decreased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The propositus suffers from a complex syndrome involving erythrocytes (congenital haemolytic anaemia), granulocytes (decreased production of superoxide anion and reduced bactericidal activity in vitro) and the neuromuscular system (myopathy, mental retard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linical syndrome results from generalised GPI deficiency due to a decreased specific activity of the variant enzyme, which cannot be compensated by an increase of de-novo synthesis of GPI protein even in cells exhibiting active protein synthesis such as granulocytes and muscle cells.Abbreviation GPI glucosephosphate isomerase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预激方案在治疗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疗效,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13例初治AML患者予以含G-CSF、低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阿克拉霉素(ACR)的CAG方案。以U937细胞株为体外实验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标记Annexin V以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一疗程完全缓解率为46.2%(6/13),部分缓解率为38.5%(5/13),总有效率84.7%(11/13);二疗程完全缓解率为76.9%(10/13)。体外实验中,经CAG处理后,早期凋亡标记Annexin V明显升高(P<0.01)。细胞周期检测显示,CAG处理24 h后,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G-CSF可增加化疗药物对AML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G-CSF促使G0期白血病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增加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诱导细胞凋亡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白细胞降低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昆明种小白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NS,治疗组分别给予左归丸1.8、3.65、.4 g.kg-1(Ⅰ~Ⅲ组),ig,连续10 d;于d 4~6空白对照组给予NS,模型组和Ⅰ~Ⅲ组给予环磷酰胺50 mg.kg-1,ip,qd。各组小鼠中的12只于给药前1 d及d 71、1、15尾静脉取血计数WBC,其余12只小鼠于d 11检测骨髓有核细胞计数(BMC)、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结果试验d 7时各组小鼠的WBC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在d 11、15时,治疗的WBC最高比模型组分别提高93%和40%(P<0.01)。d 11时,治疗组的BMC、脾脏指数、CFU-S、G-CSF最高比模型组分别提高92%、83%、85%、45%和45%(P<0.01)。结论左归丸对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降低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G-CSF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考察尿素含量对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含量分别为98%,99.5%的尿素用于rhG-CSF的变复性工艺,并对制成的原液、半成品和成品,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分别进行各项质量检测。结果用含量为98%和99.5%的尿素原材料所生产的3批产品的原液和成品,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rhG-CSF注射液的各项要求。结论尿素原材料中尿素含量只要达到≥98.0%的标准就可用于生产,不仅工艺稳定,而且还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8.
[目的]Balb/c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和鼻腔接种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造疾病模型,观察其血细胞变化。[方法]以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通过静脉和鼻腔接种Balb/c小鼠,分别在0~7天和0~11天取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同时对于静脉接种方法进行了0~8小时的短时间监控。[结果]静脉接种途径在接种病毒后2小时就能显著的降低小鼠的白细胞总数、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在第3天、粒细胞数在第2天就恢复正常而后均显著升高;而鼻腔接种仅在1~3天淋巴细胞有所降低,而后恢复正常;1~6天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数显著升高,而后恢复正常。[结论]从血细胞变化而言,静脉接种相比鼻腔接种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应用策略。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第1个周期中曾出现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者32例,化疗方案为AC、FEC100和EC方案。采用3种预防应用rhG-CSF的方法:皮下注射300μg/d,方法1为化疗后第2~15天注射;方法2为第3~10天注射;方法3为第6~13天注射。3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1~3比较组和2~3比较组,在化疗的第2、3个周期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法进行比较。结果:方法1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化疗后无明显下降,在第16~18天时出现高峰。方法2的ANC化疗后出现短暂上升,第10~12天最高,之后下降较明显。方法3的ANC变化较平稳,无明显下降也无明显高峰;方法1和方法3的平均ANC最低值、ANC<2·0×109L-1持续天数及ANC减少症发生率均相似,方法2的平均ANC最低值明显低于方法3,P=0·033;方法1的骨骼肌肉疼痛和注射局部硬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方法3,P=0·023和0·029。结论:3种方法总体上均显示了预防化疗后ANC减少的作用,方法3疗效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而言,是一种更好的预防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在肿瘤大剂量联合化疗中预防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全组病人 16 7例 ,采用自身对照 ,以第一周期为对照周期 ,第二周期为治疗周期 ,在治疗周期末次给药后 48小时起 ,皮下注射rhG CSF 75 μg/d。 结果 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上所需的时间治疗周期显著缩短 (约 11天 ) ,白细胞的下降程度治疗周期显著优于对照周期 ,治疗周期感染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周期。结论 rhG CSF的应用可有效预防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及其程度 ,有力支持肿瘤大剂量联合化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