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14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芩素的药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芩素是中药黄芩的重要单体,具有多种功效.它能抗菌、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保肝、利胆、利尿、抗癌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主要用于急、慢性炎症.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对黄芩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黄芩素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双黄连片的多组分质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新宏  安睿  邹云  张艺  王智华  洪筱坤 《药学学报》2001,36(12):917-920
目的 建立双黄连片剂多组分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用RP-HPLC梯度洗脱技术一次进样分离双黄连片剂中多个化学成分。色谱柱:Inertsil ODS柱;流动相:乙腈-1%乙酸水溶液作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80nm。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了片剂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连翘苷、黄芩苷、黄芩素等6个成分。结论 本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双黄连片质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63.
黄芩素(baicalein,BE)是来源于黄芩干燥根中的有效成分,在结构上属于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黄芩素的抗肿瘤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侵袭,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清除自由基等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黄芩素在其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为寻找开发潜...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芩抗糖尿病心肌病的活性成分及潜在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基础。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搜集黄芩活性成分与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查找糖尿病心肌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获取药物和糖尿病心肌病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9.0软件拓扑分析并筛选出核心成分及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黄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靶点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1.5.7和PyMOL 2.4.1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作图。结果 共筛选出36个黄芩活性成分,与糖尿病心肌病的151个交集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775条生物过程,167条分子功能,86条细胞组分;KEGG通路分析得到169条,其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肿瘤坏死因子(TNF)、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较...  相似文献   
6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以评价其道地性。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结果 :17个产地 25份样品中黄芩苷含量变化在 6%~19%、汉黄芩苷在 2%~8%、黄芩素在 0.1%~1.6%、黄芩新素在 0.01%~0.2%、汉黄芩素在 0.01%~0.3% ,粘毛黄芩素、木蝴蝶素为痕迹量或未检出。结论 :单纯以黄芩苷的含量来评价其质量是不够的 ,建议将黄芩苷与汉黄芩苷的含量比值在 3以下、黄芩苷与黄芩素、黄芩苷与汉黄芩素的含量比值在 20~50等参数列为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烧伤镇痛油膏(主要为其中的蒲黄、黄芩、丹参、白芷)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该复方油膏中蒲黄、黄芩、丹参、白芷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 TLC鉴别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阴性样品无干扰;黄芩苷对照品在0.52~13.0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值为100.3%,RSD为2.6%;木犀草素对照品在0.13~3.3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值为103.8%,RSD为2.9%;黄芩素对照品在0.05~1.2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值为103.6%,RSD为2.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烧伤镇痛油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7.
崔琳琳  苗明三 《中草药》2021,52(4):1063-1072
目的深静脉血栓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危重症患者病亡和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挖掘中医药防治血栓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用于防治COVID-19危重症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0、Clementine 12.0软件,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机制并借助分子对接加以验证。结果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筛选出抗血栓方剂356个,发现25味高频中药,进一步关联分析得到7个高频药物组合。其中,核心药物组合"红花-桃仁-赤芍-川芎"的有效化学成分23个,核心药物组合与血栓的交集靶点41个,PPI网络主要涉及IL-6、VEGFA、CASP3、ALB、EGFR、MAPK8等关键靶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条目971个(P<0.05),KEGG富集得到105条通路(P<0.05),主要涉及卡波济氏肉瘤疱疹病毒感染、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乙型肝炎等通路;分子对接筛选得到与IL-6结合能力较好的活性成分是木犀草素、槲皮素、黄芩素。结论核心药物组合中的关键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IL-6等关键靶点,借助卡波济氏肉瘤疱疹病毒感染、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乙型肝炎等通路发挥抗血栓作用,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毛盛芳  张洁 《中草药》2019,50(15):3654-3659
目的考察去滓再煎法、不去滓煎法、2次煎法3种煎煮方法对半夏泻心汤(BXD)中9种成分黄芩苷、黄芩素、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甘草酸单铵盐、甘草苷、6-姜辣素、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及总黄酮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9种指标成分测定,Welch 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8℃,体积流量0.9 mL/min,检测波长203、252、280、355 nm。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结果检测的9种成分及总黄酮在BXD3种不同的煎煮法中都能测到。去滓再煎法中黄芩苷、黄芩素、人参皂苷Rb1、甘草酸单铵盐、甘草苷比不去滓煎法分别提高了10.01%、12.88%、29.09%、16.75%、15.02%,比2次煎法分别降低了5.54%、4.15%、14.49%、7.85%、9.18%;人参皂苷Re、6-姜辣素、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比不去滓煎法分别提高了37.90%、3.78%、5.33%、5.99%,比2次煎法分别提高了1.07%、11.57%、3.41%、1.93%;总黄酮比不去滓煎法提高了22.61%,比2次煎法提高了6.54%。结论在3种煎法中,去滓再煎的方法明显提高了各成分在水煎液中的含量,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BXD的临床功效,为张仲景《伤寒论》中对BXD采用去滓再煎的方法及质量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黄精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对黄精的化学成分进行收集,借助计算机辅助预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性质并结合obioavail 1.1和pre-Caco-2预测模型对活性成分群进行初筛;对所有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靶点识别;采用Cytoscape3.6.1软件进行“活性成分-靶标”网络的构建,并利用“network analyzer”插件对网络的拓扑性质进行分析;采用在线分析工具DAVID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黄精中已鉴定的39个化合物,其中18个具有良好的ADME性质的化合物,这些潜在的活性成分中,共有14个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19靶标与黄精抗肿瘤的活性密切相关。通过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对网络进行分析,共获得个4关键化合物:黄芩素、3’-甲氧基大豆苷元、异甘草素、(2R)-7-羟基-2-(4-羟苯基)-4-苯丙二氢呋喃;2个关键靶标:前列腺素G/H合酶2、热休克蛋白90AA1。在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时,共获得12条与抗肿瘤相关的通路。结论 黄精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黄芩素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的干预作用。方法:将C57BL/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 组,即对照组、结肠炎组、黄芩素低剂量(Ba-L)治疗组[10 mg/(kg·d)]、黄芩素高剂量(Ba-H)治疗组[25 mg/(kg·d)]和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小鼠饮用清水,其余各组小鼠均连续7 d饮用3.5%的DSS溶液构建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在DSS造模开始前7 d和造模开始后给予不同剂量黄芩素或5-ASA灌胃治疗,共14 d。比较各组小鼠之间的平均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以及结肠组织学活动程度评分(HA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小鼠的结肠组织中IL-1β、TNF-α、IFN-γ、TLR4、NF-κB p65、MyD88的mRN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肠上皮细胞中NF-κB p65的入核率。结果:结肠炎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出现严重的结肠炎,表现为小鼠体质量降低、全结肠长度缩短、DAI和HAI大幅度升高(均P <0.01)。与结肠炎组小鼠相比,Ba-L治疗组、Ba-H治疗组和5-ASA治疗组小鼠的结肠炎有明显改善(均P <0.05)。结肠炎组小鼠的结肠组织中IFN-γ、TNF-α、IL-1β、MyD88、NF-κB p65、TLR4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均P <0.01);而Ba-L治疗组、Ba-H治疗组及5-ASA治疗组中上述mRNA表达水平则均明显低于结肠炎组小鼠(均P <0.05)。结肠炎组小鼠的肠上皮细胞中NF-κB p65的入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P <0.001),但Ba-L治疗组、Ba-H治疗组以及5-ASA治疗组的肠上皮细胞中NF-κB p65的入核率则明显低于结肠炎组(均P <0.001)。结论:黄芩素可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DSS诱导的结肠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