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2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陈燕伟  马善波  张蕊 《西部医学》2021,32(9):1258-126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大鼠ERK/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脑胶质瘤组、血府逐瘀汤组、替莫唑胺组及联合给药组,每组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颅内注射胶质瘤C6细胞的方法建立脑胶质瘤大鼠模型,血府逐瘀汤组按照20g/kg灌胃给予血府逐瘀汤,替莫唑胺组给予替莫唑胺(25mg/kg),联合给药组同时给予血府逐瘀汤及替莫唑胺,空白对照组及脑胶质瘤组给予蒸馏水,1次/d,连续5w,测定大鼠瘤重占脑重比、抑瘤率、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8+T细胞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肿瘤组织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病理学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脑胶质瘤组织ERK、p38MAPK mRNA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胶质瘤组织ERK、p38MAPK表达。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脑胶质瘤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IL-10、TGF-β1、肿瘤组织EPK及p38MAPK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免疫组化IOD水平均增高(均P<0.05),CD8+T细胞数、IL2水平均降低(P<0.05)。与脑胶质瘤组大鼠比较,血府逐瘀汤组、替莫唑胺组及联合给药组大鼠瘤重占脑重比、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肿瘤组织IL-10、TGF-β1、肿瘤组织ERK及p38MAPK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免疫组化I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抑瘤率、外周血CD8+T细胞数、肿瘤组织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给药组上述指标变化与血府逐瘀汤组及替莫唑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替莫唑胺能够抑制脑胶质瘤大鼠肿瘤进展,调节大鼠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不可预见性刺激致血瘀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PF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采用多因素联合刺激法复制血瘀证模型5周,同时ig给予生药量为105.3,35.1 g·kg~(-1)血府逐瘀汤,采用多因素刺激法建立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采用"飞点"法动态模拟微循环血流速度;采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检测组织血流量;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NOS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速度缓慢;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能改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的状态(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能明显降低微动脉,微静脉血流速度,收缩微动脉、微静脉血管管径(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能显著增加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微静脉血流速度,扩张微动脉、微静脉血管管径(P0.05),显著增加大鼠皮肤、肝、肠血流量(P0.05),显著降低大鼠纤维蛋白原含量(P0.05);显著增加大鼠肝,肠,胃,卵巢,子宫血流量(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NO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大鼠肝脏总NOS(TNOS)酶活性,结构型NOS(c NOS)酶活性与内皮型NOS(e NO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均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浆中NO含量(P0.01),大鼠肝脏TNOS,c NOS酶活性与e NO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改善不可预见性刺激导致的血瘀症状,其逐瘀作用与气体信号分子NO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枳壳和血府逐瘀胶囊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SunFireTM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磷酸调pH至2.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 柚皮苷在0.166~2.074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7%;新橙皮苷在0.162~2.020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1%。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枳壳及其制剂血府逐瘀胶囊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4.
吴湘江 《光明中医》2016,(9):1299-1301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及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口服和丹参多酚酸盐静滴,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的改善状况、心电图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的改善状况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程度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疗效。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究腕踝针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液学炎性反应指标IL-6、IL-10、PGE2、ESR、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腕踝针灸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VAS评分、M-JOA评分、ODI评分、血液学炎性反应指标IL-6、IL-10、PGE2、ESR、hs-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VAS、M-JOA、ODI评分、IL-6、IL-10、PGE2、ESR、hs-CRP水平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M-JOA、ODI评分、IL-6、IL-10、PGE2、ESR、hs-CRP水平明显降低,2组患者治疗后VAS、M-JOA、ODI评分、IL-6、IL-10、PGE2、ESR、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观察组为6.45%,2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在治疗急性腰扭伤中可通过改善微循环,扩张周围血管,加强组织有氧代谢,加速炎性递质代谢,降低血液炎性反应指标,从而缓解腰部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值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6.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血府逐瘀汤的化学成分和靶基因,利用GeneCards获得与冠心病相关的靶基因,采用Cytoscape 3.7.2绘制"中药成分-疾病靶基因"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将PPI网络图导入Cytoscape 3.7.2,借助CytoNCA插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采用R64 3.6.1软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血府逐瘀汤相关化合物224个,作用于冠心病的相关靶点3 564个,PPI网络显示Degree值排名前10位的靶基因依次为IL6、AKT1、ALB、VEGFA、CCL2、EGF、IL1B、MMP-9、CASP3、MAPK1,拓扑分析结果显示Degree值排名前10位的靶基因依次为PTGS2、MMP2、VEGFA、AKT1、ALB、CASP3、STAT3、IL6、MMP9、SERPINE1。GO富集分析预测出此方对冠心病的治疗机制可能与调控营养水平反应、对氧含量的反应、膜筏、膜微域、磷酸酶结合等通路相关。KEGG富集分析预测出此方治疗冠心病可能是通过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几个关键的通路达到治疗效果。结论:本研究探讨了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血府逐瘀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冠心病,为进一步研究该方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采用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6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1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胶囊,6粒/次,2次/d。所有患者均经过规律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25%和96.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明显降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临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P-9水平显著降低,CBV和CBF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MP-9、CBV和CBF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8.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百首古代经典名方之一。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身痛逐瘀汤由《丹溪心法》之趁痛散加减而来。综合考虑近年有关该方临床研究的用量,参考《方剂学》教材及药典的剂量,同时,在尊重原方用量、考证历史变迁、保障处方安全的原则下,兼顾药房配药,笔者建议,身痛逐瘀汤饮片临床剂量可按秦艽3 g,川芎6 g,桃仁10 g,红花10 g,甘草6 g,羌活3 g,没药5 g,当归12 g,香附5 g,牛膝12 g,地龙6 g作为参考。其复方制剂的功效可标注为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目前有关其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然从关键信息考证层面对身痛逐瘀汤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其治疗的病证包括骨痹、皮痹、血痹、蛇串疮、头痛、产后身痛、痛经等10余种,尤其在骨痹研究较多,这意味着该方在骨科疾病方面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具备深入研究的价值,但应紧扣“瘀血兼风寒湿邪”这一核心要点。有学者认为,身痛逐瘀汤在治疗痹证时不宜用汗法;亦有学者认为,经期、妊娠期及血虚者慎用本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身痛逐瘀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凝血及神经、骨骼保护等作用。鉴于身痛逐瘀汤在除骨痹外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的现状,这提示该方治疗其他疾病的相关机制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9.
〔摘 要〕 目的:评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98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奇偶法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血府逐瘀 汤加西药治疗),各 49 例。将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TC、TG、LDL–C 低于对照组、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致排卵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慢性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并口服枸橼酸氯米芬(CC)胶囊促排卵。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丸,6 g/次,2次/d;观察组黄连温胆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经周期;监测排卵情况,测量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A型子宫内膜比例、子宫动脉血流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治疗前后卵巢体积和痰瘀互结证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44/47)93.62%,高于对照组的(36/46)78.26%(χ2=4.802,P<0.05);观察组排卵率为(199/264)75.38%,高于对照组的(173/272)63.60%(χ2=8.714,P<0.01),观察组临床妊娠率(11/47)23.40%,高于对照组的(5/46)10.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4,P>0.05);观察组PI和RI均低于对照组(P<0.01),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LH,T和DHE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E2和F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双侧卵巢体积和痰瘀互结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INS,FPG和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NF-α,hs-CRP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A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CC治疗的基础上,黄连温胆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可改善PCOS痰瘀互结证患者的排卵障碍,并能调节胰岛素抵抗(IR)和慢性炎症状态,为临床妊娠创造了条件,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