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对中药的本草考证,是推动经典名方开发与上市的前期工作。查阅现代文献发现,近年对桃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药理成分、药代动力学、医案等方面,鲜有从古籍文献出发对桃仁的基原、炮制、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经考证发现,桃仁的常用名有"桃仁""桃核仁",产地较广;从品种而言,桃仁的植物来源古今变化不大,清代以前,桃仁的植物来源为山桃或毛桃的种子,近代以来桃或山桃的种子成为主流,不同著作关于桃仁植物来源的拉丁学名有所不同,笔者认为桃Amygdalus persica,山桃A. davidiana拉丁学名较为合理。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桃仁润燥,宜去皮、尖,炒黄。桃核承气汤和桃红四物汤原方中桃仁的炮制方法应当皆为"去皮、尖,炒黄",身痛逐瘀汤中桃仁的炮制方法则应为"连皮、尖,生用"。桃仁主治闭经、瘕邪、小虫、胸痹、咳喘、便秘等多个病证,血虚者、血燥者、孕妇等群体慎用或勿用。现代临床应用仅是对古籍记载的部分继承,提示桃仁还有许多功效可供考证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以扩大临床应用。古籍关于桃仁的性味归经、品质评定与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内容较一致。因桃仁外观与杏仁相似,尤以粉碎后难以区分,需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予以鉴别,建议医疗机构采购桃仁时尽量采购未经粉碎的桃仁,药房根据临床需求再进行加工炮制。  相似文献   
2.
经典名方开心散载于《备急千金要方》,是古代医家治疗健忘的名方之一。经典名方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重视,从古籍出发,考证方剂的源流,梳理主治衍变规律,制剂,服法,禁忌等内容是研究经典名方的重要内容。考证结果表明,《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的创制可追溯至《集验方》开心散和《古今录验方》定志丸。后世医家在应用开心散的过程中创制了许多类方,主治病证也有了拓展,在唐、宋时期,开心散及其类方的主治主要为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等病证。金、元时期,增加了动风抽搐、呵欠等病证。发展至明代,主治拓展了远视、近视、遗精、便浊等证。到了清代,主治又拓展了耳目不聪、年老神衰和汗症。在治疗"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遗精、便浊时,古人多重用人参、茯苓;治疗"目能近视,不能远视"重用远志、菖蒲。其主治病机总结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痰湿内阻。通过总结开心散类方的制剂内容,建议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剂型可为丸剂,规格大小可遵循古人之"梧桐子大",单颗药丸体积约0.25 mL,质量约0.3 g;单次服用起始剂量为15丸,随病情轻重予以加减,以每次"不过四十丸"为度,每日3次。服药期间应忌酸、甜、羊肉等刺激性食物。以上结果可为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3.
《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为古代经典名方之一,是治疗"好忘"的常用方。后世医家在应用该方的过程中,衍化出了许多类方,这些类方的功能主治因剂量的变化与《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既有继承又有拓展,因此考证类方的功能主治与剂量的变化规律十分有必要。考证结果表明,其基本功效为养心开窍、健脾安神、交通心肾,主治病证为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等,不同朝代又略有差异。至宋、金、元时期,在基本功效上,兼温通心阳,清热息风,主治病证较之前略有变化,但基本相同。发展至明代,兼滋阴清热养血,主治病证拓展了远视、近视、遗精、便浊等。至清代,其功效在明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滋补心肾,主治病证基本上沿袭了明代及以前。古人在应用该方及其类方时药物配伍比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规律,治疗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梦遗、便浊多重用人参、茯苓,人参∶茯苓约1∶1,远志∶菖蒲约1∶1;治疗"目能近视,不能远视"多重用远志、菖蒲,且远志∶菖蒲约1∶1。此外,远志∶人参∶茯苓∶菖蒲为2∶3∶3∶2这一配伍比例出现的频率最高,基本上囊括了该方及其类方的主治病证。经统计,古人运用开心散及类方时远志的平均用药剂量为57 g,人参为62 g,茯苓为70 g,远志为54 g,现代远志平均用量为11 g,人参为15 g,茯苓17 g,菖蒲9.5 g,发现古人用药剂量明显大于现代剂量。以上考证结果可为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百首古代经典名方之一。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身痛逐瘀汤由《丹溪心法》之趁痛散加减而来。综合考虑近年有关该方临床研究的用量,参考《方剂学》教材及药典的剂量,同时,在尊重原方用量、考证历史变迁、保障处方安全的原则下,兼顾药房配药,笔者建议,身痛逐瘀汤饮片临床剂量可按秦艽3 g,川芎6 g,桃仁10 g,红花10 g,甘草6 g,羌活3 g,没药5 g,当归12 g,香附5 g,牛膝12 g,地龙6 g作为参考。其复方制剂的功效可标注为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目前有关其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然从关键信息考证层面对身痛逐瘀汤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其治疗的病证包括骨痹、皮痹、血痹、蛇串疮、头痛、产后身痛、痛经等10余种,尤其在骨痹研究较多,这意味着该方在骨科疾病方面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具备深入研究的价值,但应紧扣“瘀血兼风寒湿邪”这一核心要点。有学者认为,身痛逐瘀汤在治疗痹证时不宜用汗法;亦有学者认为,经期、妊娠期及血虚者慎用本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身痛逐瘀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凝血及神经、骨骼保护等作用。鉴于身痛逐瘀汤在除骨痹外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的现状,这提示该方治疗其他疾病的相关机制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玉桂片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防治效果,初步探讨玉桂片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机制,为临床防治黄褐斑提供部分基础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清洁级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C预防组、维C治疗组、玉桂片预防组和玉桂片治疗组。HE染色检测皮肤病理学形态、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小鼠血中的酪氨酸酶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表皮的上皮细胞增殖较明显,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皮肤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出现比较明显增生。维C组(含预防组和治疗组)可见少量炎性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玉桂片组(含预防组和治疗组)炎性细胞及纤维组织最少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酪氨酸酶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酪氨酸酶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玉桂片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可能与减少酪氨酸酶合成,抑制炎性细胞增生和抗组织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泻白散作为国家公布的百首经典名方之一,其复方制剂研发逐渐成为热潮。经典名方研发首先应从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出发,夯实研发基础,基于以上思考,该研究采用溯源法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泻白散方源、病机、功效、方义、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考辨分析,以进一步推进该方的文献考究工作。考辨结果表明泻白散组方源头可追溯到《银海精微·卷上》中的“泻肺汤”一方,后世发展的泻白散同名方虽多达20余首,但为体现后世医家对钱乙组方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或仅取方名的“泻白”之意两个方面。泻白散主治病机可概括为肺热气逆,方中以桑白皮、地骨皮甘寒性降,清肺降逆,可使肺热清、逆气降而咳喘自止;辅以甘草、粳米健脾益气,寓有培土生金之义,全方配伍可清泻肺热,止咳平喘,培土生金而治疗肺热喘咳。古籍记载的泻白散主治病证虽广涉内、外、妇、儿等各科病证,但论其病机总属“肺热气逆”。泻白散现代临床应用集中在呼吸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系统、耳鼻喉系统、消化系统、眼科系统等,具体地在治疗肺炎、咳嗽、支气管炎、鼻衄、痤疮、支气管扩张症、感染后咳嗽、便秘等病证更有优势。上述病证辨证符合以肺热为主要病理因素的相关证型,即可酌情加减运用该方。  相似文献   
7.
对古代经典名方组成药味进行考证,是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发展的重要工作。白扁豆是临床常用中药,本文从白扁豆别名、基原、采收炮制、使用禁忌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白扁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考证发现,白扁豆的常用名为“扁豆”“白扁豆”,通常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不同著作对白扁豆及其植物来源扁豆的拉丁学名有所差异,经考证白扁豆Semen lablab Album和扁豆Lablab purpureus(Linn.) Sweet拉丁学名较为合理。炮制通常为生用或炒用,患冷气及寒热病者勿食,如脾胃虚及伤食劳倦发寒热者则不忌。现代著作以及临床实践只采用了部分古籍内容,提示白扁豆在其功效、炮制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探索空间,值得进一步临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