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2篇
  免费   1000篇
  国内免费   38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154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717篇
内科学   316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80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151篇
综合类   271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240篇
  19篇
中国医学   5034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630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977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787篇
  2011年   787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目的:观察针刺期门穴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B超测定针刺前即时及进针后第5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的量胆囊体积、收缩率,描记针刺期门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针刺的最初40 min内胆囊发生2次收缩,并在进针40 min后达到收缩峰值( P<0.05)。结论:针刺期门修复低张力胆囊动力学的最佳留针时间以40 min左右为佳,以每天治疗2次为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给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及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两组疗程均为30天。两组均在治疗前后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定疗效、肌电图测腓总神经( common peroneal nerve )的MNCV 及S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足阳明经穴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建立符合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的大鼠模型,运用电针“胃脘下俞”穴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治疗,验证“胃脘下俞”穴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该穴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将链脲佐菌素(STZ)按35 mg/kg剂量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对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采用电针“胃脘下俞”穴进行治疗,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次,连续4周。结果:治疗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及空腹血糖值显著下降,接近空白对照组水平,而模型组变化不大。结论:采用电针“胃脘下俞”穴的方法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含量,同时具有明显降糖效果,证明了该穴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通过降低瘦素进行调节的可能机制。本实验对探讨胃脘下俞穴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耳部割治联合常规中药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热型银屑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中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耳部割治,每星期2次,两组均以3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AS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部割治联合常规中药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头针与减重步行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瘫患者6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B组(23例)和C组(23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减重步行训练,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D区和E区及ADL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GMFM中的D区评分分别为(25.38±4.85)分,(29.54±5.70)分,(32.37±6.58)分;E区评分分别为(55.35±11.64)分,(60.80±12.47)分,(65.74±13.50)分;ADL评分分别为(60.24±14.49)分,(68.25±13.74)分,(76.30±14.58)分,;3组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B组、C组治疗后GMFM中的D区和E区评分均优于A组(P0.05),C组治疗后的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赤芍与白芍脐中穴给药药理作用差异。方法:选择脐中穴为给药部位,考察赤芍、白芍贴膏剂脐中穴贴敷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以及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赤芍贴膏剂组有显著的镇痛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P〈0.05),白芍贴膏剂组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5),散结镇痛胶囊及桂枝茯苓贴膏剂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P〈0.05),赤芍、白芍贴膏剂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空白组相比虽无显著性差异,但都呈一定作用趋势。桂枝茯苓贴膏剂组与赤芍贴膏剂组相比,也都有作用增强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赤芍脐中穴给药具有止痛、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白芍脐中穴给药具有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耳周围刺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按耳鸣、耳聋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均采用耳周围刺法进行针刺,针刺后参照耳鸣耳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耳周围刺法治疗神经性耳鸣总有效率达92.6℅,治疗神经性耳聋总有效率达91.7%。结论:耳周围刺法是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头针对重型颅脑外伤致长期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昏迷时间超过3星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患者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另加用头针治疗,穴取百会、四神聪、神庭、顶颞前斜线、水沟,每次电针刺激30 min,再留针6 h,每日1次。结果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和苏醒比率为42.2d,75.0%(15/20);而对照组分别为61.1 d,20.0%(4/20),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苏醒比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西药促醒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的神志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运动步态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化。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8 d使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评定系统对患者进行运动与静止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化参数测定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足跟着地时,踝关节屈曲角度值、踝关节的屈伸角度最大值和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运动,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MA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为8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星期后、8星期后及治疗后1个月HAMA量表各因子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8星期后及治疗后1个月HAMA量表精神性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是一种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