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9篇
  免费   1598篇
  国内免费   275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9篇
内科学   194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3280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750篇
  11篇
中国医学   7409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593篇
  2021年   908篇
  2020年   837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565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1107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1024篇
  2011年   905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摘 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 期间收治的 140 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双色球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 例:丁苯酞治疗)与观察组(70 例:丁 苯酞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 素 –6(IL–6)、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TNF–α、IL–6、 hs–CR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D– 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D–D、FIB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15 %,高于对照组的 8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丁苯 酞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丁苯酞治疗。  相似文献   
992.
摘 要目的:探讨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三明市中西医 结合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97 例痰浊闭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 例)与对照 组(48 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低分子肝素钙、发作 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增加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 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每周含服硝酸甘油用量和每天发作的次数较对照组降低,每次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一氧化氮(NO)、 前列环素(PGI2)高于对照组,内皮素 –1(ET–1)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LDL–C)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常规药物联合使用中药汤剂(瓜蒌薤白半夏汤合 温胆汤)治疗,可减少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用量及疾病发作次数,改善临床指标,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相关性,为防治结直肠息肉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从建库开始至2018年收录的关于中医体质类型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人工筛选出最终符合条件的文献,提取有效数据,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文献的质量,并采用R软件及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相关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1)最终纳入的16篇文献均为横断面研究,其中结直肠息肉病例样本量为2 341例。(2)7项研究中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患者人群中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及痰湿质占总人数的比例较高、均大于10%;13项研究中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患者人群中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及气虚质占总人数的比例较高、均大于10%。(3)共有4项研究对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了比较,涉及研究对象共678例;对这4项研究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及阴虚质患者发生腺瘤性息肉风险的优势比(OR)值相对较高,其中痰湿质与阳虚质发生腺瘤性息肉的风险明显高于非腺瘤性息肉(P0.05)。(4)共有3项研究对进展期腺瘤息肉与非进展期腺瘤息肉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了比较,涉及研究对象共345例;对这3项研究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特禀质及平和质患者发生进展期腺瘤息肉风险的OR值较高,其中痰湿质与气虚质发生进展期腺瘤息肉的风险明显高于非腺瘤性息肉(P0.05)。(5)采用AHRQ量表评估纳入的16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发现本研究中纳入的文献总体质量较低,存在相对较高的偏倚风险。结论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和气虚质是结直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其中阳虚质、痰湿质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痰湿质、气虚质是进展期腺瘤息肉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祛瘀化痰二仙汤联合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患者阴茎血流动力学及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尿酸血症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联合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口服非布司他,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祛瘀化痰二仙汤,连续治疗12周。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阴茎血流信号,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阴茎背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 、血管阻力指数(RI)、阴茎血流指数(PFI);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人内皮素-1(ET-1)、血浆一氧化氮(NO)等血管内皮功能;运用国际阴茎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判断两组治疗前后的勃起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IIEF-5评分和阴茎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RI、PFI、血浆ET-1下降,而PSV、EDV、血浆NO和IIEF-5评分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提高,治疗后的RI、PFI、血浆ET-1下降,PSV、EDV、血浆NO和IIEF-5评分提高,并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 祛瘀化痰二仙汤联合非布司他可有效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阴茎动脉血流,从而勃起功能障碍,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阳健骨汤+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2周及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中药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9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现代医学对甲亢的治疗有明显优势,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且甲亢治疗周期长、易复发,对此中医药具有其特殊的优势,故可通过发挥中西医的共同优势,提高疗效。丁雷主任医师主张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甲亢,西医治疗为抗甲状腺素药物,中医采用"甲亢方"加减,经过临床验证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Kirino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缺血15min后进行再灌注;于再灌注48h后,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补阳还五汤组的IL-1β、IL-6、TNF-α均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和标准对照组(P <0.01),但补阳还五汤组和标准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性细胞因子,因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8.
活血通腑汤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活血通腑汤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自体血注入大脑一侧的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组。观察药物对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血肿周围组织脑水含量以及钠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 活血通腑汤能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钠水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 0 1。结论 活血通腑汤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膈下逐瘀汤加味与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5%(52/63),显著高于对照组61.9%(39/6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97);两组患者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Child-Pugh评分、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Ⅳ-C)、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对照组:P=0.0000,0.0000,0.0000,0.0000,0.0276,0.0003,0.0000),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0,0.0000,0.0000,0.0127,0.0287,0.0000,0.0164)。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味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够在有效抗病毒基础上良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肝纤维化指标,促进肝细胞再生,延缓或逆转肝硬化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肖龙  袁海洲  钟沁  黄剑  冼华  黄英如 《解剖学报》2015,46(3):342-347
目的 观察筋骨痹痛汤药物血清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兔软骨细胞Bcl-2、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筋骨痹痛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制。
方法 随机取雄性成年新西兰兔8只分成4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补肝肾中药(骨碎补、续断和淫羊霍)、独活寄生汤和筋骨痹痛汤,制得空白血清和药物血清。分离制备幼兔软骨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法鉴定软骨细胞。取第3代软骨细胞,随机分5组实验: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补肝肾中药对照组(C组)、独活寄生汤对照组(D组)、筋骨痹痛汤组(E组)。A组用含10%空白血清的DMEM培养36h,其余各组均先采用含IL-1β的DMEM诱导培养12h,然后B、C、D、E组分别给予含10%空白血清、10%补肝肾中药药物血清、10%独活寄生汤药物血清、10%筋骨痹痛汤药物血清的DMEM培养24h。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兔软骨细胞Bcl-2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经鉴定分离制备的细胞为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培养24h后,C、D、E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B组,D、E组高于C组,E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软骨细胞凋亡率,C、D、E组低于B组,D、E组低于C组,E组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筋骨痹痛汤药物血清对IL-1β诱导的兔软骨细胞凋亡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表达和抑制Bax表达,调节Bcl-2与Bax的比例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