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5篇
  免费   992篇
  国内免费   649篇
耳鼻咽喉   174篇
儿科学   574篇
妇产科学   298篇
基础医学   1229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1501篇
内科学   4946篇
皮肤病学   190篇
神经病学   868篇
特种医学   257篇
外科学   838篇
综合类   253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388篇
眼科学   309篇
药学   625篇
  4篇
中国医学   927篇
肿瘤学   29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755篇
  2021年   962篇
  2020年   937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681篇
  2017年   602篇
  2016年   662篇
  2015年   701篇
  2014年   1264篇
  2013年   1375篇
  2012年   968篇
  2011年   1121篇
  2010年   932篇
  2009年   795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7年   33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60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31篇
  1976年   28篇
  1974年   23篇
  1973年   33篇
  1972年   25篇
  1971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41.
目的 分析2000—2019年全球各国疾控体系的研究热点和变化趋势,为我国疾控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筛选2000年1月—2019年12月疾控体系相关的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5.6.R5软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文献9 878篇,过去二十年间疾控体系相关研究呈现总体递增趋势;预防、风险、体制、监督和联合等是疾控体系研究的高频词汇;不同阶段疾控体系研究关注的主题不同,2000—2006年间更关注疾控体系的职能定位和疾病防控,2006—2009年间更关注疾控体系自身诸如标准、监督等相关问题的研究,2009—2019年间更关注疾控体系运行模式和社会化形象的研究;研究热点聚类可归为儿童疾病预防、医疗救治、政策支持、检验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和多学科联合防控6个部分。结论 我国疾控体系发展应更多关注机构定位和管理、人才建设方面,借鉴全国各国疾控体系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疾控体系防控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2.
阳雅雯  江涛  杨翠 《现代预防医学》2021,(22):4219-4224
目的 运用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指标作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结合病床运行效率综合评价单位病床利用效能,为医院床位合理配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运行数据及DRG数据为基础,以病床周转次数及病床占用率绘制科室病床运行效率散点图;以单床年DRG权重为产出指标,结合科室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 index)CMI值绘制病床产出效能散点图; 结合运行效率及产出效率综合评价科室病床利用效能并将其分为A、B、C、D、E五类。分别利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及病床产出效率指标95%CI计算各科室病床数的合理区间。结果 39个临床科室中,病床利用效能综合评价为A类有5个科室、B类科室14个、C类科室3个、D类科室10个、E类科室7 个。 有6个科室实际开放床位较为合理,病床工作效率与病床产出效率判定结果均为合适,14个科室的判定结果均为偏多,5个科室的判定结果均为偏少,余14个科室的床位配置判定结果发生了变化。 结论 结合DRG指标与传统运行效率指标对医院科室床位利用效能进行综合评价兼顾了效率和质量,其结果更为全面、客观;可为医院调整内部结构,优化床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3.
目的了解2011年与2017年南京2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和期望寿命损失情况,为IHD的饮食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1年和2017年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南京市死因监测和2017全球疾病负担(GBD)资料,采用GBD团队提供的Excel插件程序计算人群归因分值(PAF),估算豆类摄入不足导致的IHD死亡和寿命损失。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2017年,南京市因豆类摄入不足导致IHD的死亡例数占IHD总死亡例数的13.73%,较2011年(12.44%)增长了10.37%。2017年南京市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IHD死亡例数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分别为645例、8116人年,较2011年(449例、6610人年)分别上升43.65%、22.78%;而标化归因死亡率和标化YLL率分别由2011年的11.05/10万、155.72/10万下降至2017年的8.86/10万、118.66/10万,下降率分别为19.82%、23.80%。2017年,豆类摄入不足导致的IHD死亡使期望寿命损失0.17岁,男性、女性分别损失0.13、0.21岁;与2011年相比,2017年男性、女性及总人群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期望寿命损失均上升。结论豆类摄入不足已成为影响南京市居民死亡和期望寿命的饮食危险因素之一,应积极倡导合理膳食,增加居民豆类摄入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44.
赵敏    陈婷  黄振光  钟秋安 《现代预防医学》2021,(21):3974-3978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痛风疾病负担变化,为痛风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国痛风的患病数、患病率、发病数、发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DALYs率,统计分析中国1990—2019年痛风的疾病负担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并对疾病进行危险因素归因分析。结果 2019年中国痛风患病人数为16161324例,标化患病率为1136.24/10万,发病人数为1041329例,标化发病率为213.82/10万,DALYs为510485人年,标化DALY率为35.89/10万。与1990年相比,各指标均持续增长。痛风疾病负担与性别和年龄相关,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在50~54岁达高峰,女性在65~69岁达高峰。高BMI和肾功能不全是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2019年高BMI的PAF为22.55%,肾功能不全的PAF为9.11%,分别较1990年增长了126.18%和34.96%。结论 1990—2019年中国痛风疾病负担呈升高趋势,应加强痛风的预防和诊治,降低其对社会造成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影响。方法 6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分为支架组(n = 400)和非支架组(n = 200),400例支架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进一步随机分成干预组(n = 200)和非干预组(n = 200)。患者入院后1 d、PCI治疗后1 d、出院时分别采用焦虑自我量表和抑郁自我量表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不同时间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3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血红蛋白含量、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1 d,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支架组(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t = 11.21,P < 0.01;t = 9.96,P < 0.01)和抑郁评分(t = 8.56,P < 0.01;t = 6.73,P < 0.01)均显著高于入院后1 d。出院时,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出院时焦虑(t = 21.57,P < 0.01;t = 15.77,P < 0.01)和抑郁评分(t = 24.33,P < 0.01;t = 15.01,P < 0.01)均显著低于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均P < 0.05)。结论 PCI治疗会加重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而心理干预治疗可减轻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46.
刘静  吕曼辰  周苑  薛同斌  刘瑶瑶  王浩宇  张钰  田帝 《安徽医学》2023,44(11):1374-1378
目的 基于倾向性匹配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对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控费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10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住院费用数据,按付费方式分为DRG组(n=570)和非DRG组(n=440)。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倾向性评分法、秩和检验,平衡病例间混杂因素后,检验DRG组和非DRG组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1 010例病例,经倾向性匹配成功852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DRG组与非DRG组年龄、住院天数在匹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费用中,耗材费、药费占比较高。经倾向性匹配后,DRG组与非DRG组住院总费用(Z=7.519,P<0.001)、自费金额(Z=13.903,P<0.001)、医保报销费用(Z=11.561,P<0.001)、综合医疗服务费(Z=2.188,P=0.029)、手术费(Z=2.256,P=0.024)、药费(Z=3.202,P=0.001)、耗材费(Z=2.229,P=0.026)、诊断费(Z=8.26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RG对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自费金额、综合医疗服务费、手术费、药费、耗材费及诊断费均具有控费效果,且总体对住院费用控费效果较好,但费用结构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7.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目的探讨建立马兜铃酸引起的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马兜铃酸组与对照组.马兜铃酸组大鼠腹膜内注射马兜铃酸5mg@kg-1@d-1共16周,开始用药后8、12、16、20、24周分别处死6只大鼠.对照组大鼠(5只)腹膜内注射生理盐水2ml/d,共16周,24周时处死.两组动物处死时分别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分别作生化、病理(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等方面的检查及应用电脑软件测定肾小管-间质面积.结果马兜铃酸组大鼠用药后16、20、24周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后16周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24周时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光镜检查可见马兜铃酸组大鼠有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16周时肾小管面积明显增加,管腔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24周时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肾小管面积明显缩小,而肾间质面积明显增加,肾间质呈多灶性纤维化.电镜检查16周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明显增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消失;20、24周时可见胞质内次级溶酶体和髓样小体堆积.结论建立了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马兜铃酸具有慢性肾毒性作用,可引起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8.
老年皮肤性病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伦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目前临床上诊疗老年皮肤性病患者时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主要有(1)询问病史时道德责任感不强,问诊不讲究技巧;(2)检查时不细致,伤害患者的人格;(3)临床检验态度不严谨,操作不规范;(4)治疗方案不规范,未考虑老年人的特点,提出了解方案,包括(1)询问病只时要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结合老年人的特点问疹;(2)体格检查时全面系统、认真负责,尊重和关心老年患者;(3)临床检验要态度严谨、操作规范,方便老年患者;(4)治疗时尽可能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合理治疗;(5)尊重和爱护生命,重视老年皮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9.
用多因素综合造模方法,模拟湿温病湿重于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观察实验动物血液生化、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病理切片。并用自拟中药燥湿运脾汤治疗模型动物,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初步揭示湿重于热证的病理实质以及燥湿运脾汤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模型动物耳蜗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方法 利用同种异体内耳抗原免疫豚鼠 ,以建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autoimmuneinnereardisease ,AIED)动物模型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位技术 ,研究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 70在正常对照组及AIED模型动物实验组耳蜗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中存在hsp70样蛋白基础表达 ;实验组 2 8耳中 10耳 (35 7% )听阈提高≥ 10dB ;此组动物螺旋神经节细胞和血管纹、螺旋韧带hsp70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以粗制膜迷路抗原免疫豚鼠 ,听阈提高动物hsp70在螺旋神经节细胞和血管纹、螺旋韧带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