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2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271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445篇
口腔科学   356篇
临床医学   604篇
内科学   665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53篇
综合类   1879篇
预防医学   299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1015篇
  2篇
中国医学   1113篇
肿瘤学   1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604篇
  2012年   936篇
  2011年   868篇
  2010年   711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1.
目的:探讨IGF-Ⅱ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晚孕组和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IGF-Ⅱ的表达,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胎儿脐血中IGF-Ⅱ的含量。结果:IGF-Ⅱ在脐血中的含量,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01),轻度子痫前期组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P<0.01);IGF-Ⅱ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显著低于正常晚孕组(P<0.01)。结论:子痫前期时脐血IGF-Ⅱ含量升高可能是子痫前期病理变化的结果,而胎盘组织中IGF-Ⅱ表达减少可能是引发子痫前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不同剂量谷氨酸脱羧酶(GAD)对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NOD)糖尿病免疫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周龄40只体重(10.0±0.9)g雌性NOD小鼠分为4组分别腹腔注射GAD0.3mU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50μL、GAD3mU+IFA50μL、GAD0.03mU+IFA50μL、IFA50μL。8周龄时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加速糖尿病,定期检测血糖,眼内眦取血分离血清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的变化,动态观察各组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过程。28周时,全部处死,取脾、胸腺作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胰腺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GAD3mU+IFA50μL组小鼠无一只发生糖尿病,28周时血糖为(5.0+1.1)mmol/L;胰岛个数最多(8.2+2.3)个/张(P<0.01),胰岛炎评分最低(0.33+0.12)(P<0.01);血清中IL4的水平最高为(80+6)ng/L(P<0.01),IFNγ水平最低为(327±48)ng/L;CD8+/CD4+比值最大(P<0.01),在脾脏中为0.524±0.133,胸腺中为0.428±0.021。结论NOD小鼠在3周龄时腹腔注射CAD3mU+IFA50μL混合物比其他剂量组免疫调节效果好,较好地通过调节胸腺,脾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并通过淋巴细胞分泌Th1类因子和Th2类因子来调节Th0细胞的转化,从而抑制NOD小鼠胰岛炎,胰岛β细胞破坏减少,GAD3mU剂量组免疫干预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糖冠康胶囊对糖尿病性冠心病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及丹参对照组,将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美吡达组,糖冠康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灌胃4周后,制作垂体后叶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糖化血清蛋白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糖冠康对糖尿病性冠心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明显对抗T波及ST段的升高;明显降低心肌酶的大量释放.结论:实验研究证明,糖冠康胶囊对糖尿病性冠心病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4.
王玉勇  郑建堂 《中医杂志》2005,46(11):832-834
目的:探讨软坚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外周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含量变化、血脂异常改善程度、血压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5%,对照组6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质量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t-PA含量升高,PAI-1含量下降(P<0.01);调血脂、降血压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软坚益气活血方具有调血脂、降血压、抗动脉硬化作用,通过调节t-PA、PAI-1的含量与活性从而溶解血栓及预防新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狼疮方治疗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经狼疮方、强的松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脾细胞CD40表达及肾脏功能,并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1)血清抗dsDNA抗体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狼疮方组及强的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脾细胞CD40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百分率模型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狼疮方组及强的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肾脏病理学半定量分析显示各治疗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总积分和肾小球硬化指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病变较模型组均显著减轻。结论狼疮方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通过干扰CD40信号,减少自身抗体产生,从而对慢性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IFN)-γ活性与病毒载量、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IL-2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法),IFN-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HBV-DNA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相比IL-2水平明显低下(P<0.05),两组间IFN-γ水平无统计学意义。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IL-2水平逐渐降低,IFN-γ逐渐增高;与非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组的IL-2的含量显著降低,而IFN-γ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IL-2与HBV清除有关,其降低的程度与肝损伤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相关;IFN-γ的抗病毒作用不明显,但它作为炎症介质参与了肝脏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7.
血管紧张素Ⅱ对乳大鼠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左心室肥厚是否与时钟机制有关。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的7d龄乳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AngⅡ和(或)替米沙坦(Tel)处理,然后提取总RNA ,用RT PCR检测评价心肌细胞时钟基因(Bmal1,mPer2 ,Dbp)的转录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心肌细胞相比,0 .1μmol·L- 1AngⅡ处理72h使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调;0 .1μmol·L- 1Tel能拮抗0 .1μmol·L- 1AngⅡ对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转录上调的作用。结论在正常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中,时钟基因以日周期节律方式振荡表达,AngⅡ诱导其表达增强,Tel从受体水平拮抗AngⅡ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
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剂的药动学与临床用药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剂 (ARB)是一类在血管紧张肽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水平拮抗血管紧张肽Ⅱ (ATⅡ )的降压药物。它们的药动学各具特色 ,因而具有不同的临床用药特点。氯沙坦 (losar tan)经细胞色素P 450 (CYP) 3A4及 2C9介导转化成其活性代谢物EXP31 74,故在肝功能不全时应减半量使用。替米沙坦 (telmisartan)的T1 / 2 最长 ,谷 /峰比最大 ,与地高辛合用时应动态监测地高辛血浓度 ,以免洋地黄中毒。由于ARB存在降压作用的平台反应 ,单一用药无法控制血压时 ,可联合应用利尿剂或钙拮抗剂。本文就ARB的药动学、降压治疗用药、联合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安全与合理性专项评价研究。方法:本研究按月份分层随机抽取某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临床使用核糖核酸Ⅱ的病例270份,药品说明书定量评价、药物利用研究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初步评价核糖核酸Ⅱ的安全合理性。结果:依据药品说明书评价结果提示合理性较高,其中给药剂量(100%),溶媒选择(100%),溶媒剂量(72.59%),给药浓度(74.07%),给药频次(98.15%),给药时间(100%),6项指标12个月内波动幅度与均值保持一致(90.80%);药物利用研究结果提示,存在超剂量、超浓度给药情况(aDDDs=5.68,aDDCs=7.37,dDUI=1.19,cDUI=1.53)。研究期内发现4例不良反应,均为一般不良反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与药物使用浓度有关。结论:此种评价方法可有效评价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合理性,应加强我院核糖核酸Ⅱ临床监测工作,尤其是超剂量、超浓度给药情况。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