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2篇
  免费   662篇
  国内免费   49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688篇
口腔科学   445篇
临床医学   1048篇
内科学   15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87篇
特种医学   534篇
外科学   2950篇
综合类   196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06篇
眼科学   612篇
药学   496篇
  11篇
中国医学   1290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856篇
  2013年   753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在腰腿痛病例中的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探讨发生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一年内因腰痛或坐骨神经痛行腰椎MR检查和常规X线检查的患者1223例,分析腰椎MRI中终板Modic改变在椎间盘节段、年龄和椎间盘退变分类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223例6115个腰椎椎间盘中,257例(21.0%)320个椎间盘(5.2%)邻近终板发生M0dic改变,其中Ⅰ型48例(3.9%)51个椎间盘(0.8%),Ⅱ型206例(16.8%)266个椎间盘(4.3%)、Ⅲ型3例(0.2%)3个椎间盘(0.05%)。椎间盘节段L5S1 168个、L4-5 95个、L3-4 29个、L2-3 18个、L1-2 10个,发生率分别为13.7%、7.8%、2.4%、1.5%、0.8%。突出、脱出和滑脱病例发生率较高(辟0.00)。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05)。40岁以上是Modic改变发生较多的年龄段(P=0.001)。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节段与年龄均和Modic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0)。回归方程为Y=-5.955+0.198A+1.528L+1.883D(Y为M0dic改变,A为年龄,L为椎间盘节段,D为椎间盘退变程度),P=0.000,EXP值:D=6.571,L=4.609,A=1.220。结论腰椎终板Modic改变和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节段和年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椎间盘退变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Modic改变Ⅱ型最多,Ⅰ型次之,Ⅲ型最少;多发生于L4-5和L5S1椎间盘节段;女性高于男性;40岁以上是易发年龄。  相似文献   
82.
对CT所见腰椎间盘突出的重新鉴别与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因临床发现有些经CT检查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其症状体征与CT结果不符。对112CT阳性者根据症状体征进行重新鉴别。方法:将CT阳性者根据“三种试验”分为阳性、阴性两组,再选压痛点作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结果阴性组优良率较高。结论:CT结果可供参考,但不能作临床考虑的主要依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要以症状体征为主  相似文献   
83.
视盘血管炎——关于混合型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例(63眼)视盘血管炎的临床分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除分为Ⅰ、Ⅱ两型外,尚存在混合型,当视盘睫状血管炎性病变波及中央静脉,或两个血管系统同时受炎症侵犯时,即可再现混合型的临床表现,视盘明显水肿,视网膜静脉迂张,散在渗出,出血,动脉狭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视盘荧光早期充盈明显迟缓,后期渗漏面积〉2.0PD,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混合型兼有Ⅰ,Ⅱ两型的临床特征,应作为一个独立类型存在,同时观察  相似文献   
84.
颈椎间盘突出的MRI诊断价值(附4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的MRI诊断。方法:对41例椎间盘突出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表明本病可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突出。MRI可直接显示颈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类型及颈髓和神经根的受压程度。结论:MRI对本病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5.
探讨螺旋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日间病房住院的1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引导下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治疗日间手术。收集手术时间,术毕至出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月、3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改良 Macnab评级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并进行术前与术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成功率为100%,并在手术当日出院,平均手术时间为(35.55±10.44)min,平均术毕至出院时间为(58.36±25.26) min,平均总住院时间为(453.91±27.18)min。术后1、3月的NR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1、3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有效率分别为86.13%、89.05%。所有患者均未有穿刺或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螺旋CT引导下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是可行的,其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日常功能障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之间的关联,为LDH的临床诊治策略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85例LDH患者,按是否合并OSA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485例LDH患者中合并OSA的307例,发生率为63.3%。LDH合并OSA组主观症状、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受限程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低于单纯LDH组(P <0.05);两组膀胱功能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DH合并OSA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单纯LDH组(P <0.05)。Pfirrmann 5级评分法中4、5级例数构成比LDH合并OSA组较单纯LDH组高(P <0.05)。两组患者的硬膜撕裂率、神经受损率、血肿率、切口感染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LDH组与LDH合并OSA组术后3、6、12和24个月静息状态下JOA和V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JOA和VAS评分有差异(...  相似文献   
87.
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并进行CR和MRI观察.方法:选用新西兰兔20只,沿右腹直肌外缘做15 cm长切口,钝性剥离腹膜至腰椎横突前外侧,咬除右侧L5、L6横突,显露上述节段椎间盘,斜形切开纤维环约1.5 mm,未伤及髓核,然后逐层缝合.所有动物在标准条件下饲养,分别于术后2、4、8、20、40周行腰椎计算机x线摄影术(CR)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以检测终板下骨及髓核的变化.结果:术后作为自体对照组的L1、2、L2、3椎间盘未见异常,而手术组L4、5、L5、6椎间盘则相继出现T2加权像低信号、腰椎不稳畸形,终板下骨质硬化,椎体边缘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等改变.对手术节段及其邻近和完全正常节段椎间盘髓核信号值的定量分析显示,手术组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4、8、20、40周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临近椎间盘L3、4、L6、7手术8周后与正常椎间盘对比有显著差异.CR扫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盘终板下信号值减低与对照组相比4周后就开始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纤维环切开法可获得可靠的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可通过MRI及CR在早期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88.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dynamic biomechanical forces can exert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proteolytic effects on fibrocartitage. Whether the effects of mechanical strain also involve stimulation of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system and, therefore, of growth and repair of fibrocartilage has yet to be determin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in vitro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continuous biophysical strain regulates the gene expression of IGF1, IGF2, IGF1 receptor (IGF1R),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IRS1), and IGF-binding proteins (IGFBP) 3 and 5 in cells from the fibrocartilaginous disc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Rat TMJ disc cells were subjected to continuous biophysical strain (3% and 20%) for 4 and 24 h. Subsequently, RNA was extracted and real-time PCR was performed using an iCycler iQ detection system to analyze the gene expression of the IGF system. The gene expression of IGF1, IGF2, IGF1R, IRS1, IGFBP3, and IGFBP5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inhibited when cells were subjected to continuous biophysical strain, as compared to control at both time points. High strain induced a stronger inhibition of these molecules as compared to strain of Low magnitude. In conclusion, continuous biophysical strain seems to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 IGF system and may, therefore, reduce the potential of fibrocartilage for growth and repair.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畸形的解剖与临床特点。方法2001-2006年期间在我科手术治疗的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畸形,术前行MRI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均行椎间盘髓核摘除及畸形血管烧灼切除术。结果术中发现5例硬膜前方畸形血管,2例椎管内大量陈旧积血。术后症状消失或逐渐减轻,随访4年均无复发。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2例,无可及差。结论MRI、脊髓造影、手术探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畸形的主要诊断方法,充分认识其解剖与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0.
正常国人腰间盘纤维软骨粘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正常国人急性外伤致死的成人新鲜尸体10个腰间盘L3-4、14-5纤维软骨的力学性质。以一维拉伸的方法得出了L3-4、L4-5腰间盘纤维软骨的破坏载荷、伸长比、Lagrange张应力、Lagrange张应变等数据。以多项式,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椎间盘L3-4、L4-5纤维软骨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及应力-应变曲线。还对椎间盘L3-4、L4-5纤维软骨进行拉伸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椎间盘L3-4、L4-5纤维软骨的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G(t)、J(t)表达式。以冯元桢教授的软组织大变形准线性理论,构建了L3-4、L4-5椎间盘纤维软骨的松弛函数K(λ,t)=G(t)T^(e)(λ)的表达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