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7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149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849篇
妇产科学   162篇
基础医学   540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845篇
内科学   1710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4篇
综合类   1119篇
预防医学   64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527篇
  2篇
中国医学   360篇
肿瘤学   29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9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病例进行病因学分析 ,探讨多病变和恶性肿瘤在缺铁性贫血发病中的重要性。方法 :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IDA)的患者 94例 ,行大便虫卵检查 ,胃镜、结肠镜或钡餐、钡灌肠 ,腹腔B超 ,女性加做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 ,找出IDA病因。将 94例患者按病因分类分为单一病因组和多病变组 ,用t检验对两组的Hb、SF值进行比较 ;再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肿瘤组 ,两组间的Hb、SF值也以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94例IDA患者的病因中 ,由单一病因致病者 75 .5 % ,以消化性溃疡 (2 7.7% )和慢性胃炎 (17.0 % )为主 ,月经失血过多(2 0 .2 % )仍是女性患者的主要病因 ;多病变致病者 2 4.5 %。良性病变占 86 .2 % ,消化道恶性肿瘤占 13.8%。各组间Hb值均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但恶性肿瘤组SF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 (P <0 .0 1)。结论 :良性消化道出血性病变仍是导致IDA的主要原因 ,其次为女性月经过多。但多病变导致缺铁 ,尤其是上下消化道多个失血灶同时存在者 (14.9% )也不少见。恶性肿瘤在IDA病因中有增多趋势。恶性肿瘤致IDA的患者SF较高。  相似文献   
62.
改良Coombs试验对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经典Coombs试验、改良Coombs试验、单抗Coombs分型试验,寻找更灵敏的方法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方法:对45例临床怀疑为AIHA病人依次进行经典Coombs试验、改良Coombs试验、单抗Coombs分型试验。结果:5例经过临床观察及相关检查发现为其它疾病;30例经典Coomb试验( );36例改良Coombs试验IgG( );40例单抗Coombs分型试验( );IgG1( )患最多(27例,为总数,下同),IgG3( )其次(20例),IgG2( )较少(14例),IgG4( )最少(9例),1例未检出任何亚型。还发现经典Coombs试验灵,敏度为75.5%,改良Coombs试验灵敏度为90.0%,单抗Coombs分型试验灵敏2度为97.5%。结论:温抗体IgG4种亚型主要为IgG1,某些病例可见IgG3,IgG2少见,IgG4罕见;单抗Coombs分型试验比经典Coombs试验及改良Coombs试验敏感。  相似文献   
63.
骨髓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的研究骨髓坏死的临床意义。方法从 1995年至今,我院已发现骨髓坏死 5例,我们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这 5例骨髓坏死的原发病均为恶性疾病 (2例胃癌, 1例肺癌,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例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上有骨痛,贫血和发热。所有病例均有贫血,平均血红蛋白 <60g/L,白细胞 (2.9~ 26.3)× 109/L,血小板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 (518~ 2417U/L)及碱性磷酸酶 (142~ 265U/L)均增高。骨髓象显示骨髓中组织和基质的大片坏死。结论骨髓坏死是一个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后常隐藏着恶性疾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4.
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血清中铁蛋白 (SF)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缺铁性贫血、隐性缺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sTfR的值为 7.2 3± 4 .5 2mg/L ,明显高于隐性缺铁组 (2 4 3± 0 77mg/L ,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 (1 34± 0 35mg/L ,P <0 0 1)。缺铁性贫血组和隐性缺铁组的SF分别为 :4 3± 1 8μg/L ,7 2± 3 7μg/L ,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46 5± 18 2 μg/L)。结论 :sTfR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较敏感的指标 ,SF是诊断隐性缺铁可靠指标。联合检测sTfR和SF ,尤其是计算sTfR/SF对于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鸡贫血病毒VP 3基因的克隆及其体外凋亡诱导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方法扩增了鸡贫血病毒标准株的vp3基因,并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了重组体pcDNA-vp3.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该片段和预期相符.在体外利用LipofectAMINETM介导的基因转染,将pc-DNA-vp3、pcDNA3分别转入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二倍体肝细胞系L-02中,转染后的RT-PCR结果证实vp3基因在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同时利用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技术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证明了鸡贫血病毒是以凋亡的方式诱导细胞死亡,并且只诱导癌细胞的凋亡,而不诱导正常或二倍体细胞死亡.表明鸡贫血病毒vp3基因很可能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66.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尿毒症贫血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尿毒症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2例尿毒症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 Hu EPO) 30 0 0 U,每周两次皮下注射 ,疗程 12周。治疗组患者同时静脉给予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12 0 0 mg,每周两次 ,疗程 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 (RBC)和红细胞压积 (HCT)水平。结果  r- Hu EPO治疗后两组患者 HB,RBC和 HCT水平均显著上升 (P<0 .0 1)。 GSH治疗组 Hb,RBC和 H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上升明显 (P<0 .0 5 ) ,治疗组 Hb,RBC和HCT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 r- Hu 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GSH可能是治疗尿毒症贫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7.
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细胞内外铁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类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含量多或寡与贫血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比色法、放射免疫法和普鲁士兰反应法检测186例各种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浓度和细胞内外铁粒、铁小珠的含量.结果急、慢性白血病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铁浓度升高;肾性贫血、肝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肿瘤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RA)患者血清铁下降;铁蛋白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白血病贫血和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肿瘤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细胞内外铁颗粒减少和外铁消失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和肾性贫血.结论检测血清铁、铁蛋白和细胞内外铁能灵敏地反映机体铁的贮存和利用水平;恶性肿瘤或其它细胞快速增殖时,细胞合成铁蛋白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8.
Background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is a medical comorbidity commonly diagnosed in those undergoing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The authors sought to evaluate IDA as a risk factor for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discharge and describe the hospital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this patient population.Methods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IDA who underwent THA from 2005 to 2014 were identified in a national insurance database. The rates of postoperative medical complications and surgery-related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hospital readmission,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and death were calculated. Additionally, 90-day and day of surgery cost and length of stay were calculated. IDA patients were then compared to a 4:1 matched control population without IDA using a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control for confounding factors.ResultsIn total, 98,681 patients with a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IDA who underwent THA were identified and compared to 386,724 controls. IDA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30-day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odds ratio [OR] 1.35, P < .001) and 30-day readmission (OR 1.49, P < .001). IDA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90-day medical complication rat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OR 1.11, P = .003;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R 1.14, P < .001; acute renal failure OR 1.24, P < .001; transfusion OR 1.40, P < .001), as well as 1-year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OR 1.27, P < .001), revision (OR 1.22, P < .001), dislocation (OR 1.25, P < .001), and fracture (OR 1.43, P < .001). Patients with IDA accrued higher hospital charges ($27,658.27 vs $16,709.18, P < .001) and lower hospital reimbursement ($5509.90 vs $3605.59, P < .001).Conclusion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IDA undergoing THA are at greater risk of experiencing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ave greater utilization of hospit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 构建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的决策树、贝叶斯、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四种模型并选择出最优模型。方法 收集2010—2019年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AA与hypo-MDS患者的病例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筛选指标,将处理后的样本以4[DK]∶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决策树、贝叶斯、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四种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法多次重复验证,通过灵敏度、AUC等指标评价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hypo-MDS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低于AA患者,成熟单核细胞比例等指标高于AA患者,年龄和职业分布也存在差异(P<0.05);最终选出21个特异性指标。四种模型的分类效果比较:灵敏度分别为82.56%、65.12%、87.21%、79.07%;AUC分别为0.81、0.68、0.82、0.83;准确率分别为75.32%、69.48%、77.27%、74.03%。对卷积神经网络的误判病例分析得出年龄、血成熟淋巴细胞等7个指标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决策树、贝叶斯、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四种诊断模型中,卷积神经网络具有最佳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