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46篇
中国医学   1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述析帛书《五十二病方·祛疣》医方,其施治所用“道具”“仪式或动作”“祝辞”等是巫术治疗的三要素,同时与施术治疗相关的神秘数字“三、七”,特殊时日“月晦日”、咒语“祝辞”“禹步”等既极具巫医文化内涵又与现代医学的“时间生物学”、心理学以及体育疗法等存在理论关联性,很好地佐证了“医起于巫,巫医同源”的观点。通过对其巫医文化内涵的分析,表明巫医存在的时代科学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适用局限性,这都将有利于今后继续对巫医问题进行系统性和前瞻性的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82.
83.
本文简要概述两宋煎点茶汤、以茶入药之俗,并以四君子汤为例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白汤”实物及其方剂学意义进行探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记载“白汤”在方剂的运用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笔者粗考两宋药事、茶事民俗,认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白汤”或为两宋时期冲点团茶。四君子汤中虽无“大行气”之品,然得“白汤”之助却获“大行气”之用。诸家或循此“以茶入药”之实践,终成四君子汤后世“行补兼施,补而不滞”之衍化。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线粒体DNA(mtDNA)9 bp序列缺失频率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贵州省雷山县苗族(69例)、荔波县布依族(70例)、荔波县水族(44例)共183例男性血液标本,应用PCR及直接测序检测线粒体DNA 9 bp序列缺失情况.结果 在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样本中发现标准型、缺失型、3型,缺失频率最高为荔波县水族(40.91%),雷山县苗族中检出3型1例,3个少数民族群体间mtDNA 9 bp缺失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世居少数民族mtD-N A 9 bp缺失频率不同,水族的遗传变异较大,水族与苗族的亲缘关系相比水族与布依族较近.  相似文献   
85.
韩新波  徐慧军 《中医学报》2016,(12):1973-1975
目的:探讨《傅青主女科·种子》中10首种子方剂的用药规律及单方药量。方法:统计分析《傅青主女科·种子》10首方剂所用药物频次及单方剂量。结果:种子10首方剂共用药37种,所用药物频率前8位排序为白术、人参、巴戟天、当归、茯苓、熟地黄、白芍、肉桂。种子10首方剂所用药物单方剂量均值排序前10位为白术24.333 g,巴戟天27.000 g,熟地黄25.000 g,人参9.857 g,当归15.000 g,白芍18.000 g,茯苓12.000 g,沙参15.000 g,地骨皮30.000 g,覆盆子30.000g。结论:傅青主治疗不孕从腰脐、脾肾、任督等入手,辨证精到,用药灵活,剂量差异悬殊,其治疗经验颇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86.
目的:建立四子补益膏剂中特女贞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四子补益膏剂中特女贞苷的含量,色谱柱采用Luna C18柱(4.6 mm ×250 mm,5μm);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23∶7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4 nm,柱温25℃;流速为0.7 mL/min。结果测得特女贞苷在0.05~1.6 g/L浓度范围内与特女贞苷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1%,RSD为0.75%( 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四子补益膏剂中特女贞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87.
中国古代西夏医学文化成就体现在各个方面。文中从西夏人医学分工和治疗诊断等六个方面展现西夏医学药的成就。西夏人多患癞疮等皮肤病,且治疗癞疮病的药也是别具一格的。文中还举了西夏文古籍中四个药方,这些药方不仅是西夏医药文化中宝贵财富之一,也是中华多民族医药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偏头痛的古代方剂,挖掘其用药和时代规律,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不同时代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频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和关联分析挖掘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中药和药物关联情况。结果:共筛选出266首方剂,涉及337种中药,各年代方药不全相同,但均喜用温性、苦味或辛味,归肺、肝或脾的中药。其中,最核心的中药为川芎、防风和当归,并常用甘草、细辛、防风和川芎相配伍。结论:各年代医家辨治偏头痛用药不尽相同,但其用药思想包括性味归经等基本相同,从汉唐至清代整体一脉相承,总不离祛风、活血、止痛和从肝论治,可为现代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9.
试论《金匮要略》治渴12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及口渴的条文达 5 0余条 ,概括为治渴 12大法 ,分别从治法、方药、适应症以及机理方面加以归纳阐释  相似文献   
90.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创立了许多名称相同,但药证不同的方荆。一类是方名相同,仅以大、小为区别的方荆;一类是方名相同而剂型名称不同的方荆。仅以大、小为异同名方为例,仲景同名异方中,既有少味药物相同,多味药物不同的方剂,如大、小青龙汤;又有多味药物相同,少味药物不同的方荆,如大、小柴胡汤;亦有药物完全不同的方剂,如大、小陷胸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