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5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775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8篇
  1篇
中国医学   181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三黄化瘀汤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接收的84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黄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肾功能水平、血清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水平、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化瘀汤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中医症候,降低血清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联合中药化瘀消癥法治疗子宫肌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 方法 从海扶治疗中心拟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择120例按照研究标准随机分为HIFU组HIFU联合中药组,剔除中途脱离和资料不全者,实际有效病例为HIFU组46例、HIFU联合中药组45例。HIFU组单用HIFU治疗,HIFU联合中药组在HIFU治疗后联合少腹逐瘀胶囊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3月后、6月后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3、6个月后,两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HIFU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子宫肌瘤方法,在HIFU治疗后加用化瘀消癥中药可能有一定的促进凝固性坏死病灶吸收或有抑制残存病灶生长的作用,且无明显的副作用,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3.
周洪保  王爱国 《新中医》2021,53(5):112-11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瘀方治疗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化瘀方,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ISOA评分、WOMAC评分、VAS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8%(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瘀方治疗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临床疗效显著,且可以显著降低膝关节ISOA评分、WOMAC评分、VAS评分,从而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名中医验方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衰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实验探讨温阳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与方向。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温阳益气活血方中潜在活性成分;GEO数据库获得潜在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Venny在线平台获得慢性心衰的主要致病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方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及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PPI)网络图,分析方药中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蛋白;使用R语言的Cluster Profiler工具包对方药作用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tic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借助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随机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60例慢性心衰患者入选试验组,按随机分为化学药组和中西药组,各组30例。化学药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d)、氢氯噻嗪片(50 mg/d)、螺内酯片(40 mg/d)、琥珀酸美托洛尔片(23.75 mg/d)及地高辛片(0.125 mg/d)联合用药,1次/d;中西药组在常规化学药物口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阳益气活血方颗粒剂,6 g/次,2次/d,2组疗程均为15 d。对照组于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抗凝管采集前臂静脉血,后随机抽取10例外周血用于基因芯片的差异检测;试验组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最后随机抽取2组中各5例药物干预前后的外周血用于基因芯片的差异检测。采用Affymetrix公司的Prime View TM Human Gene Expression Array基因芯片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的转录组学及RNA技术分析温阳益气活血方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筛选出方药潜在活性成分6个和236个药物靶点;得到方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潜在作用靶点17个;通过GO分析得出519个生物过程、5个细胞组分、14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89条信号通路。2组慢性心衰患者给予不同药物干预后,中西药组外周血基因表达谱中共检测出42640个基因,化学药组为37081个基因,2种干预方法均能影响慢性心衰外周血的基因表达,单纯化学药较中西药联合干预改变慢性心衰的差异基因数目少。相关检测指标血清脑钠肽前体(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中医症状积分及心功能疗效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步揭示了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慢性心衰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ZNF331、TRAPPC10、SMAD7、MYC、RORA、PCNA基因相关,涉及Th17细胞分化、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  相似文献   
95.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  朱晓燃  杨振寰  索菲娅  姚树坤 《中草药》2021,52(7):2039-2052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工具筛选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分析作用靶点的分子机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采用体内外实验验证清肝化瘀颗粒核心有效成分苦参碱对肝癌细胞学行为的作用,并检测苦参碱对核心靶点及主要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共筛选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潜在作用靶点86个,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共涉及生物过程20种,细胞组成15种,分子功能20种,以及信号通路20条。利用构建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发现清肝化瘀颗粒主要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苦参碱对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及G1/S期特异细胞周期蛋白D1(G1/S-specific cyclin D1,CCND1)等核心靶点参与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等与肝癌有关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发挥治疗肝癌的作用。体外实验发现,清肝化瘀颗粒有效成分苦参碱以剂量相关的方式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能调节肝癌细胞氧化应激胁迫标志物,同时可对TP53、VEGFA及CCND1等核心靶点的表达量进行调节。肝癌荷瘤裸鼠实验发现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 G2荷瘤裸鼠具有抑瘤作用,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同时能调节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分裂2种线粒体稳态调节过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包括以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苦参碱为代表的多成分,以TP53、VEGFA及CCND1为代表的多靶点,以细胞凋亡、线粒体稳态及氧化应激为代表的多通路调节的系统性、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补肾养精汤和活血汤周期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激素、内生殖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养精汤和活血汤周期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卵巢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卵巢体积较治疗前降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卵巢体积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CP-1、HSP7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MCP-1、HSP7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较治疗前升高,促黄体激素(LH)、睾酮(T)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SH、E2高于对照组,LH、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养精汤和活血汤周期疗法可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降低MCP-1、HSP70的表达,改善内生殖器形态。  相似文献   
97.
徐安琪  陈海燕  黄文 《新中医》2021,53(4):110-113
目的:观察补肾降浊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降浊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清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1 h尿红细胞排泄率)、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为75.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1 h尿红细胞排泄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8+、Ig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D4+/CD8+、IgM、补体C3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补肾降浊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肾功能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8.
李煜  唐洪涛  郑付杨 《新中医》2021,53(4):114-1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将123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内服组、外敷组及内服外敷组各41例。术后叮嘱患者常规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采用肝素进行抗凝,尿激酶进行溶栓。在此基础上,内服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外敷,内服外敷组同时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与外敷。比较各组临床治疗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DVT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内服外敷组92.68%,明显高于内服组75.61%、外敷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服组明显高于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服外敷组心率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内服组、外敷组(P<0.05),内服组、外敷组以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毛细管血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P<0.05),内服组、外敷组以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组、外敷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术后DVT发生率2.44%,明显低于外敷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服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组、外敷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治疗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血液回流,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减少术后DVT发生。  相似文献   
99.
吴金兰  马岚  张丽 《陕西中医》2021,(9):1193-1196
目的:研究补肾安胎饮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分为联合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联合组给予补肾安胎饮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及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收缩期峰值血流(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炎症因子[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血清β-HCG、P、E2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评估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PSV、EDV水平和血清IL-4、β-HCG、P、E2水平高于对照组,RI、INF-γ、IL-2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补肾安胎饮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及西药治疗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可调节炎症因子、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明显改善血清β-HCG、P、E2水平及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00.
唐耀      廖冬颖    宋金鸣  左金辉    张蕴超 《陕西中医》2021,(12):1822-1824
紫杉醇类化疗药物易出现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常导致患者不能按时、足量完成既定化疗方案,而中医药对其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有独到的认识和疗效。现从对紫杉醇所致骨髓抑制的中医认识、临床常用药物、单味药物研究、经方验方、中成药及外治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中医药改善紫杉醇类化疗药物所致骨髓抑制的研究,为治疗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提供中医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