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4 毫秒
21.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载穿心莲内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CS/Ap-MSN),对其进行体外质量评价及p H响应性释药性能考察。方法:根据改良经典stober法一步合成了氨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利用壳聚糖进行偶联修饰,表征其形貌及结构,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考察CS/Ap-MSN在不同p H条件下的响应性释药性能。结果:CS/Ap-MSN的平均粒径(178.0±3.2)nm,多分散指数0.378±0.117,Zeta电位(34.04±0.22)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7.8±1.7)%,(63.6±3.2)%,壳聚糖的修饰量6.3%。CS/Ap-MSN在p H 5.0的释放条件下,8 d累计释药量达53.3%;pH 7.4的释放条件下,8 d的累计释药量23.4%。结论:CS/Ap-MSN的体外释药具有p H响应性,累积释放量随p H减小而增大,且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22.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穿心莲植株中克隆得到了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的全长cDNA,预测有一个1 75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KP982892),编码584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穿心莲PD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芝麻、广藿香、黄芩等其他植物的PDS有很高的同源性,该蛋白包含一个共有的氨基酸脱氢酶的辅酶结构域NAD(H)-binding domain。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PDS基因在穿心莲的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表达量为叶> 花> 茎> 根。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的方法在穿心功莲体内鉴定ApPDS的功能,构建VIGS载体pTRV2-PDS,经农杆菌浸染穿心莲叶片,植物表型观察、定量RT-PCR检测ApPDS基因的表达,结果观察到叶片轻微变黄和明显的基因下调,鉴定了ApPDS在体内的功能。该研究首次克隆并鉴定了穿心莲PDS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穿心莲中新基因尤其是穿心莲内酯类二萜生物合成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该实验研究了穿心莲总内酯骨架片的处方工艺及其体外释药行为。通过单因素试验,以不同型号及用量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要考察因素,以3种内酯成分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处方,所制缓释片无突释现象,缓释周期14 h。采用零级、一级、Higuchi及Peppas方程判断穿心莲3种内酯类成分的释药机制,结果表明总内酯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释放机制为骨架溶蚀机制。该法制备的穿心莲总内酯骨架片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24.
APNFO1341为穿心莲第三代提取物之一。本文采用血小板聚集(PAG)试验比浊法观察发现APN FO 1341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人富血小板血浆(PRP)的PGA。其对虫ADP诱导第1分钟和第5分钟PAG的IC_(50)分别为2.6mg/L和1.4 mg/L;对由PAF诱导PAG的IC_(50)分别为0.58mg/L和0.38mg/L。通过血小板鲁米诺化学发光技术证明APN FO 1341 2mg/L即显著抑制静息及刺激后人洗涤血小板的化学发光,提示其尚具有清除活性氧的作用。APN FO 1341 2mg/L与PRP孵育后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表明APN FO 1341没有破坏血小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ABSTRACT

The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several diterpenoid constituents of the medicinal plant, “hempedu bumi,” or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Nees (Acanthaceae), were evaluated. The seven diterpenoid compounds used were andrographolide, 14-deoxyandrographolide, andrographiside, deoxyandrographiside, 14-deoxy-12-methoxyandrographolide, neoandrographolide, and 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 The activiti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with various human tumor cell lines such as Caov-3 (human ovarian carcinoma cell line), T-47D (human breast carcinoma cell line), Hs-578T (human breast carcinoma cell line), Hep G2 (human hepatocarcinoma cell line), and NCI–H23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Cell survival was measured using the MTS assay after 72 h of incubation. Andrographolide, neoandrographolide, andrographiside, deoxyandrographiside, and 14-deoxy-12-methoxyandrographolide appeared to be noncytotoxic against all the cell lines. Only 14-deoxyandrographolide and 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 exhibited cytotoxic activities (based on EC50 values), but this was limited to the T-47D cell line (EC50 values of 2.8 µg/ml and 1.5 µg/ml, respectively). As one of the principle diterpenoids of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poten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rest of the compounds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 on T-47D cell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to be nonapoptotic, non-necrotic, but programmed in nature, as demonstrated using a DNA fragmentation detection assay, Trypan blue exclusion assay, and annexin V–propidium iodide staining.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炎琥宁、干扰素、干扰素加贝复济治疗疱疹性咽颊炎三种方法的疗效,并验证贝复济佐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炎琥宁组予炎琥宁5 ̄10 mg/(kg.d)静滴,干扰素组予1αb型干扰素100万U肌注,均1次/d;干扰素+贝复济组在应用干扰素的基础上,加用贝复济咽颊部局部喷涂,2 ̄3次/d。三组均予补液、高热时退热处理,记录患儿退热及疱疹消退时间,疗程3 ̄5 d。结果:干扰素组和干扰素加贝复济组退热及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炎琥宁组,且干扰素加贝复济组疗效更佳,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治疗方法中干扰素作用明显优于炎琥宁,加用贝复济使这种效果更加显著。贝复济安全有效,是目前对疱疹性咽颊炎比较理想的的佐治药物。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临泉产穿心莲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等方法,对临泉产穿心莲地上部分9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穿心莲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1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双氢汉黄芩素(1)、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2)、2-羟基-3,4,6-三甲氧基查尔酮(3)、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4)、穿心莲素(5)、5-羟基-7,8,2',5'-四甲氧基黄酮(6)、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7)、2'-甲氧基-5,6,7-三甲基黄芩素(8)、5,7,4'-三甲氧基黄酮(9)、高车前素(10)、7,8,2',5'-四甲氧基黄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穿心莲黄酮苷A(12)、穿心莲黄酮苷C(13)、穿心莲黄酮苷G(14)。结论:其中化合物1、2、3、8首次从穿心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8.
工艺设计赋予产品质量内涵,探讨穿心莲制剂制备过程中化学指纹图谱变化及其与药效活性间的相关性,构建关键工艺环节与质量属性的桥梁。参照穿心莲制剂制备过程(提取-浓缩-干燥-制粒),HPLC指纹图谱测试各中间体微观组分物质基础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提取环节对穿心莲制剂质量内涵变异影响较大;DPPH抗氧化、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抗炎活性建模测定各中间体药效活性,均不断下降,分别绘制关键工艺参数与药效活性间曲线方程,结果均表明传统高温处理过程,不利于其临床疗效的发挥。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对色谱-药效活性数据构建谱效模型方程,经验证,该方程能准确预测指纹信息与药效活性关系,便于后续质量属性评价及为进一步全过程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穿心莲胶囊对大鼠生育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穿心莲胶囊对雄性大鼠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穿心莲24mg·kg^-1、71mg·kg^-1和213mg·kg^-1。连续给药56天后与雌鼠1:1合笼,1周后分笼;分笼1周后处死雌鼠观察胚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胚胎数量和重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穿心莲胶囊能影响雄性大鼠的生育功能,降低雌鼠的怀孕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考察穿心莲内酯类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化学稳定性.方法 以非极性、极性溶剂及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醇或乙醇为溶剂提取穿心莲内酯类成分,利用HPLC法检测其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提取介质对其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极性溶剂及醇水混合溶剂对穿心莲内酯类化学成分的提取率较高,但是介质极性增大会降低其化学稳定性;常温条件下,以甲醇为溶剂,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和去氧穿心莲内酯在放置过程中含量逐渐升高,3d后开始下降,在HPLC图谱中显示峰较明显的X1和X2成分则一直下降;在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醇-水溶液中,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一直下降;在乙醇、85%乙醇中,5个指标成分3d内均较稳定,之后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较不同体积分数甲醇作溶剂时低.以85%乙醇为介质,经100℃加热30 min后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均升高,2h后仅脱水穿心莲内酯仍升高,X1和X2一直降低;于-80℃放置12 h后,各内酯成分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穿心莲内酯类成分在乙醇和85%乙醇中稳定,在甲醇中不稳定,在甲醇-水中变化较大;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分析过程中应注意溶剂的选择,不宜长时间放置;穿心莲内酯和去氧穿心莲内酯的热稳定性较差,生产过程中应随时监测环境温度,尽量保持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