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7篇
中国医学   20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 研究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Worosch.中的生物碱.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0个生物碱,分别为:高乌甲素(I)、dehydroacosanine(Ⅱ)、冉乌碱(Ⅲ)、宋果灵(Ⅳ)、乌头碱(Ⅴ)、新乌头碱(Ⅵ)、去氧刺乌头碱(Ⅶ)、spicatine A(Ⅷ)、印乌碱(Ⅸ)、puberuline C(Ⅹ).结论 化合物Ⅴ~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2.
Two new C19-diterpenoid alkaloids, 14-benzoylliljestrandisine (1) and 14-anisoylliljestrandisine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Aconitum tsaii.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different spectroscopic (IR, UV, 1D and 2D NMR) and mass-spectrometric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83.
张晓晨  郑清阁  杨菁华  容蓉  杨勇 《中草药》2020,51(2):531-541
附子为常用中药,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阳化气的功效。C_(19)二萜生物碱是其主要生物碱类成分,可分为双酯型、单酯型和胺醇型,其在发挥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效同时,也可导致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对附子C_(19)二萜生物碱化学结构、药理及毒理作用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地使用附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Abstract

Four new norditerpenoid alkaloids, geniculatines A (1), B (4), C (7) and D (8),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Aconitum geniculatum Fletcher,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al methods.  相似文献   
85.
中药“十八反”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经验的总结,乌头类中药与半夏反药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现从化学成分、药物效应、研究的不足等方面论述,并提出研究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86.
87.
焦玉洁  王亚麒  袁玲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1):4155-4159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是传统的大宗中药材之一,广泛种植于四川省江油市,所释放的化感物质严重影响周围和后茬作物的生长发育。试验以当地种植乌头的后茬牧草白三叶、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了乌头块根浸提液(ETR)浸种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牧草品种不同,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对ETR浓度的响应也不一样。低浓度的ETR(0.01 g·L-1)促进紫花苜蓿种子发芽,ETR 1.00 g·L-1对3种牧草的种子发芽率均有抑制作用。用高浓度的ETR (1.00 g·L-1)浸种,苗高的最大降幅为:紫花苜蓿(42.05%) ≥白三叶(40.21%)>黑麦草(10.64%)。因此,在乌头-牧草种植体系中,选择对ETR相对不敏感的黑麦草有益于减轻乌头产生的化感效应,提高土地整体生产力。随ETR浸种浓度提高,抑制牧草种子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肌醇磷酸盐水解,降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磷含量,进而影响种子发芽。此外,高浓度的ETR还显著降低牧草幼苗的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说明ETR中的化感成分可抑制养分吸收,硝酸盐同化和光合作用,妨碍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双乌镇痛胶囊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双乌镇痛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20只。双乌镇痛胶囊大、中、小剂量(剂量分别为3.0、0.9、0.24 g/kg体质量,分别相当于生药17.4、5.2、1.4 g/kg体质量)组予相应药液10 m L/kg体质量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给药,均每日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3个月。给药3个月后、停药2周后各组大鼠分期处死,观察各脏器系数变化。结果给药3个月后、停药2周后双乌镇痛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大鼠各脏器系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也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双乌镇痛胶囊对大鼠未见明显蓄积毒性,在临床剂量下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9.
中药附子传统质量评价方法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古人对附子质量评价方法的演变情况,为附子的现代质量评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本草文献溯源考证并结合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附子传统质量评价方法的沿革。结果:附子传统质量评价主要与外观、颜色、个数、重量、采收时间、出产地、加工方法(盐腌)、野生或栽培等指标有关。结论:应该将附子传统与现代的质量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并尽可能使传统质量评价方法客观量化,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0.
乌头属中药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对乌头属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与药理作用的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了乌头属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与其止痛、抗炎、局部麻醉、强心的药理作用及毒性的关系,为基于增效减毒目的的结构修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