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44篇
  免费   2072篇
  国内免费   645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869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843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12120篇
内科学   3227篇
皮肤病学   825篇
神经病学   1466篇
特种医学   9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2954篇
综合类   17102篇
预防医学   5581篇
眼科学   105篇
药学   8963篇
  107篇
中国医学   3957篇
肿瘤学   127篇
  2024年   346篇
  2023年   1198篇
  2022年   1322篇
  2021年   1768篇
  2020年   1852篇
  2019年   1835篇
  2018年   845篇
  2017年   1726篇
  2016年   1693篇
  2015年   1967篇
  2014年   3569篇
  2013年   3455篇
  2012年   3907篇
  2011年   3996篇
  2010年   3825篇
  2009年   3095篇
  2008年   3197篇
  2007年   2999篇
  2006年   2789篇
  2005年   2670篇
  2004年   2256篇
  2003年   2127篇
  2002年   1538篇
  2001年   1247篇
  2000年   882篇
  1999年   637篇
  1998年   521篇
  1997年   422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77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球—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及乳酸差(V-ALac)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7年2月20日—2018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ICU的4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ICU后0、24、48、72h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血,测定二氧化碳分压值及乳酸值,计算出V-APCO_2及V-ALac,根据短期预后将上述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两组患者V-APCO_2及V-ALac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ICU时G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经计算得出V-APCO_2及V-ALac的数值各184个,其中V-APCO_2最低值为2mmHg (1mmHg=0. 133kPa),最高值为12mmHg,均值为6. 14mmHg; V-ALac最低值为-0. 2mmol/L,最高值为1. 2mmol/L,均值为0. 34mmol/L。(3)根据患者短期预后绘制V-APCO_2及V-ALac的ROC曲线:V-AP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02±0. 022,95%可信区间(CI)为0. 859~0. 944,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6. 5mmHg,在此截点的敏感度81. 9%,特异度82. 4%。V-A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33±0. 030,95%可信区间(CI)为0. 774~0. 891,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0. 35mmol/L,在此截点的敏感度74. 1%,特异度76. 5%。(4)入ICU后0h两组患者的V-APCO_2、V-ALac无明显差异(P>0. 05)。(5)入ICU后24、48、72h的V-APCO_2及V-ALac好转组逐渐减少,恶化组逐渐增大,而且两组同时间的V-APCO_2、V-ALac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APCO_2、V-ALac可较可靠地反映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脑代谢状况,对预测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收入NICU的1 057例重症细菌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多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发病日龄(7 d)、羊水污染(Ⅱ、Ⅲ度)、感染类型(医院感染)、住院时间(≥14天)、机械通气、Apagar评分(7分)、胎膜早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0天)、更换抗菌药物(≥3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12个因素是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更换抗菌药物(≥3种)、Apagar评分(7分)、感染类型(医院感染)、机械通气、羊水污染(Ⅱ、Ⅲ度)是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NICU新生儿重症肺炎多种菌感染。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究临床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体温情况、感染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7.34±1.32)×10^9/L低于对照组的(9.41±1.16)×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热、感染体征发生率分别为97.78%、86.67%,均高于对照组的82.22%、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感染消失时间分别为(7.19±1.39)、(3.88±0.89)d,均短于对照组的(9.81±1.88)、(10.76±1.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为(4.27±0.95)μg/L低于对照组的(9.58±1.07)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GCS评分(8.19±1.59)分、APACHEⅡ评分(8.83±0.8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81±1.82)、(14.71±3.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加快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退热速度,缩短感染时间,降低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水平,改善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5.
肖洒洒 《药品评价》2020,(14):20-22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丙种球蛋白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及转 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择 94 例 MG 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7 例。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口服,观察组采用泼尼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1 个月后两组患者外周血 AChRAb、TGF-β1 水平变化,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 1 个月后的疗效及治疗 1 个月内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治疗 1 个月后,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 AChR-Ab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较同期对照组 低(P<0.05),两组 TGF-β1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 1 个月内,两组 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 MG 有效,可显著提高 TGF-β1 水平 并降低外周血 AChR-Ab 水平,且安全性良好,不易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6.
目的重症手足口病是危及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易引发肺水肿、心力衰竭和脑膜炎等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为防止病情向危重症和极危重症发展,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究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10-01-2018-08-31收治的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因素均衡可比的原则,在不同治疗方法中选择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高于对照组的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6,P=0.028。观察组惊跳或抖动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6%,与对照组的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729。结论甘露醇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效果确切,能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症状缓解,缩短住院时间,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7.
68.
6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发生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62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病症,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0.
徐慧  陈敏  孙永峰  程星  王琦  靳蓉 《广东医学》2020,41(23):2394-2397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支气管肺泡灌液采用支气管镜取出进行细菌培养、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MP)检测。结果(1)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检出阳性716例,阳性率72.40%,细菌、病毒、支原体检出率分别33.27% (329例)、22.45%(222例)、31.45%(311例)。(2)细菌感染中的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阳性菌株(G+);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株(G-)。培养菌株对青霉素类、红霉素、第1、2、3代头孢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吡肟、拉氧头孢、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均无耐药发生。(3)病毒感染检出222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31例,腺病毒检测49例,流感病毒6例(A型2例,B型4例),副流感病毒36例(1型3例、2型4例、3型29例),病毒检出率以0~12月龄组最高,RSV、AD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4)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31.45%(311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以3~5岁组最高。结论贵阳地区重症肺炎中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重要的细菌病原。重要病毒为腺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为主,1~12月龄组的病毒感染检出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