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12篇
  免费   1120篇
  国内免费   85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442篇
基础医学   485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2624篇
内科学   821篇
皮肤病学   250篇
神经病学   322篇
特种医学   3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05篇
综合类   9868篇
预防医学   2374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7600篇
  55篇
中国医学   4632篇
肿瘤学   162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553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651篇
  2020年   613篇
  2019年   725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740篇
  2016年   757篇
  2015年   916篇
  2014年   1499篇
  2013年   1605篇
  2012年   1869篇
  2011年   2002篇
  2010年   1838篇
  2009年   1667篇
  2008年   1706篇
  2007年   1571篇
  2006年   1402篇
  2005年   1460篇
  2004年   1263篇
  2003年   1166篇
  2002年   988篇
  2001年   945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608篇
  1998年   517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李娴  邢亚东  李姗姗  刘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34-637, 643
目的通过建立熟地黄中梓醇、益母草苷、地黄苷A、地黄苷D、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5-羟甲基糠醛(5-HMF)7种化学成分同时分析的方法,测定清蒸熟地黄、酒炖熟地黄、九蒸九晒熟地黄3种不同炮制品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熟地黄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处理熟地黄3种不同炮制品,赛默飞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1%磷酸(A)-乙腈(B),梯度洗脱,程序为:0~8 min,1% B;8~9 min,1%~4% B;9~25 min,4% B;25~35 min,4%~20% B;35~50 min,20% B;50~50.01 min,20%~1% B;50.01~55 min,1% B。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332 nm,测定3种样品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生地黄中未检出5-HMF。清蒸熟地黄和酒炖熟地黄中,环烯醚萜单糖苷梓醇和益母草苷几乎全部降解;环烯醚萜双糖苷地黄苷A、地黄苷D和苯丙素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较生地黄中含量降低;可以检测到5-HMF。九蒸九晒熟地黄中环烯醚萜单糖苷梓醇和益母草苷、环烯醚萜双糖苷地黄苷A、地黄苷D和苯丙素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几乎全部降解;可以检测到5-HMF。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熟地黄成分的影响较大,该方法可用于熟地黄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胃癌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8例,给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和氟尿嘧啶化疗。在化疗过程中出现DILI患者40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21),给予对照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给予观察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片治疗,两组均观察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在治疗4周末,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33.5±7.9)U/L,显著低于对照组【(42.4±8.8)U/L,P<0.05】,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为(34.4±5.7)U/L,显著低于对照组【(39.4±6.2)U/L,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60.6±14.2)U/L,显著低于对照组【(75.3±16.6)U/L,P<0.05】,而KPS评分为(64.1±1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8.3±14.5)分,P<0.05】;联合组肝功能复常率为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P<0.05);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为(15.2±2.1)mg/L,显著低于对照组【(21.4±3.6)mg/L,P<0.05】,血清IL-6水平为(28.1±4.5)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46.2±5.9)pg/mL,P<0.05】;血清MDA水平为(5.1±0.8)nmol/mL,显著低于对照组【(5.9±0.7)nmol/mL,P<0.05】,而血清SOD水平为(2.3±0.5)U/mL,显著高于对照组【(1.8±0.4)U/mL,P<0.05】。结论 联合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和双环醇片治疗化疗药导致的DILI患者能改善肝功能,可能与抑制了氧化应激反应,降低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在大样本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55例疑诊PCNs的患者,其中仅使用聚桂醇作为消融剂行EUS-LA治疗的患者共计57例。以消融术后影像学体积变化为疗效评估标准,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57例行EUS-LA治疗的PCNs患者年龄(52.0±14.6)岁,其中女38例、男19例。33例病变位于胰腺头颈部,24例位于胰腺体尾部。共有50例患者接受影像学随访,EUS-LA治疗后囊肿的中位体积从术前的11 434.1 mm3减小至639.4 mm3 (Z=-5.556,P<0.01),中位直径从32.0 mm减小至12.0 mm(Z=-6.161,P<0.01),完全缓解24例(48.0%),部分缓解14例(28.0%),稳定12例(24.0%)。12例患者进行第2次消融,总消融69例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3/69)。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34例,其中18例(52.9%)获得完全缓解,9例(26.5%)获得部分缓解, 7例(20.6%)病变稳定。结论EUS-LA治疗PCNs安全有效,且长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995.
背景血管新生是目前缺血后脑保护研究的新方向之一,地黄主要有效成分梓醇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调控角度探讨地黄梓醇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实验时间为2019年4—8月,将采用0.9%氯化钠溶液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对照组,将采用终浓度为1 mg/ml的梓醇溶液处理的HUVECs作为实验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s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对照组HUVECs的OD值低于实验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UVECs相对增殖率为(1.871±0.152)%。(2)以培养0 h为对照,实验组培养12、24 h迁移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HUVECs培养24 h迁移细胞数量均多于培养12 h(P<0.05)。(3)两组HUVECs的VEGFR-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UVECs的VEGF、VEGFR-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梓醇通过上调VEGF、VEGFR-2表达而促进HUVECs增殖、迁移,进而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究口服低剂量米索前列醇引产和催产素引产两种方式对孕妇以及新生儿的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150例具有引产指征的晚期妊娠妇女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75例给予缩宫素缓慢静滴。比较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Bishop评分、临产时间、总产程、分娩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和宫颈Bishop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产时间、总产程、分娩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p 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两组均无重度窒息新生儿,且轻度窒息新生儿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低剂量米索前列醇引产对母婴结局有较好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观察茄根醇提物对Ⅱ度冻伤SD大鼠表观皮损修复及病理形态、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5只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茄根醇提物组、尿素维E乳膏组,每组各5只,液氮法造模,每天2次1mL/100g规格擦涂给药,观察表观皮肤损伤修复、镜下病理形态、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茄根醇提物组、尿素维E乳膏组造模第6天表观指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好转[(-2.20±0.84)、(-2.80±1.30)比(-0.60±0.55),P0.05],茄根醇提物组与尿素维E乳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形态示造模第18天茄根醇提物组、尿素维E乳膏组镜下炎细胞较少、已有肉芽组织形成。造模第18天尿素维E乳膏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1.42±0.08)mPa.S比(1.34±0.06)mPa.S,P0.05]、纤维蛋白原[(3.14±0.17)g/L比(2.94±0.12)g/L,P0.05]高于生理盐水组。茄根醇提物组较生理盐水组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茄根醇提物组全血黏度切变率[1.00/s、5.00/s、30.00/s、200.00/s:(30.64±7.79)mPa.S比(53.27±16.83)mPa.S、(13.10±2.80)mPa.S比(19.76±4.85)mPa.S、(7.30±1.29)mPa.S比(9.51±1.55)mPa.S、(5.36±0.81)mPa.S比(6.31±0.64)mPa.S,P0.05]、血浆黏度[(1.34±0.02)mPa.S比(1.42±0.08)mPa.S,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5.64±0.68)比(8.30±1.94),P0.05]、纤维蛋白原[(2.95±0.05)g/L比(3.14±0.17)g/L,P0.05]均显著低于尿素维E乳膏组。结论茄根醇提物能促进Ⅱ度冻伤SD模型大鼠皮肤修复,促进愈合,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10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糖尿病饮食、运动、摄入低蛋白饮食、待血糖血压稳定后。治疗组予以骨化三醇25μg/次1次/日口服,前列地尔10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日,连续治疗14天。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10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治疗14天。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清除率(Ccr)、血清尿素氮(BU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β2MG为(0.77±1.25)mg/L,UAER为(117.75±35.43)mg/24h,hs—CRP为(0.19±0.21)mg/dL,与治疗前B2MG(9.11±10.85)mg/L,UAER(155.00±15.41)mg/24h,hs-CRP(0.27±0.22)mg/dL,及对照组治疗后的B2MG(6.10±4.13)mg/L,UAER(140.20±26.02)mg/24h,hs—CRP(0.26±0.09)mg/dL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BUN、Ccr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化三醇与前列地尔联合用药可明显减轻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骨化三醇、前列地尔均有抑制肾脏RAS活性及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