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6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424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133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646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682篇
内科学   651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240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34篇
综合类   1648篇
预防医学   243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968篇
  14篇
中国医学   382篇
肿瘤学   686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CD45—淋巴细胞活化的重要调节分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D4 5是一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它可以通过其蛋白酪氨酸磷酸活性使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位点去磷酸化从而激活激酶 ,在淋巴细胞的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CD4 5在淋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在Ju和Swanson有关大鼠终纹床核细胞构筑的最新研究基础上,用ABC免疫组化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呈邑法洋细研究了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神经成分在大鼠终纹床核的分布,结果如下;1.终纹床核中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于前腹区纹旁核和腹核,总数约10个左右的阳性神经元还分布于前背区,后者尚未见文献报道;2.终纹床核各部均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纤维和终支,以前外区和前腹区密度最高,前背区次之,后部较低。结合文献报道得到下述推测;上述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可能为多巴胺能;前外区和前背区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纤维可能主要由多巴胺能纤维组成,而前腹区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纤维则可能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肾上腺素能。  相似文献   
993.
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hCG处理未成年雌性大鼠,在hCG注射后7天取出黄体制成黄体细胞悬浮液,孵育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酮含量。实验发现,酪氨酸结合的竞争性抑制剂O—甲基酪氨酸能够翻转酪氨酸抑制hCG的致孕酮生成作用,并与所用剂量有关,如果加大酪氨酸的剂量,则可克服O-甲基酪氨酸的翻转作用。由此提示,O-甲基酪氨酸是一种酪氨酸结合位点的拮抗剂,它通过阻断酪氨酸的结合来抑制酪氨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代谢中各酶缺乏在儿童运动及智能发育障碍者中发生率及基因突变。方法对100例运动及智能障碍患者进行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及BH4负荷试验、尿蝶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测定,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多巴治疗性诊断;对诊断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及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 tetrahydropterin synthase,PTS)缺乏者做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00例中70例基础血Phe浓度正常,6例(6%)诊断为DRD;30例有高苯丙氨酸血症[Phe(1022±290)μmol/L],8例(8%)诊断为VIS缺乏症,22例(22%)诊断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发现2例DRD患者其三磷酸鸟苷环化酶基因(GTP cyclohydrolase 1 gene,GCHI)突变为IVS5+3insT,8例FIS缺乏症患者存在PTS基因7种突变类型,其中259C→T,286G→A,155A→G最常见,占75%。结论一些肌张力障碍或智能障碍者是由于BH4代谢障碍所致,有必要做筛查诊断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 建立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探讨白介素-22(IL-22)调控的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1(p-JAK1)/磷酸化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3(p-STAT3)信号通路在蓝莓益生菌血清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实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蓝莓益生菌原液,并制备大鼠10%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及生理盐水血清。建立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组。定量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的脂质沉积; 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IL-22、p-JAK1、p-STAT3、 胆固醇调节元件蛋白-1c(SREBP-1c )的基因表达;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L-22、p-JAK1、p-STAT3、SREBP-1c的蛋白表达。结果 FFA诱导刺激24 h后,模型组细胞TG含量高于正常组(P IL-22、p-JAK1、p-STAT3 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减弱(P 均SREBP-1c 基因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 均P 均IL-22、p-JAK1、p-STAT3 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低剂量血清组、中剂量血清组增强(P 均P <0.01)。结论 蓝莓益生菌通过对p-JAK1/p-STAT3信号通路的调节,参与拮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氯胺酮对MPTP诱导帕金森病(PD)小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5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C组、PD组、PD+Keta-L组、PD+Keta-M组和PD+Keta-H组,每组10只。PD+Keta-L、PD+Keta-M、PD+Keta-H组分别用25、50和75 mg/kg的氯胺酮腹腔注射处理,每天1次,共2 d,而后PD组及PD+Keta-L、PD+Keta-M、PD+Keta-H组腹腔注射MPTP 20 mg/kg,每天1次,连续20 d,建立亚急性PD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步态、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HE染色观察脑部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NF)-κB p65蛋白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PD组步态异常,MNSS评分、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TH阳性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PD组相比,PD+Keta-L组步态改善,MNSS评分、神经细胞凋亡率、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TH阳性细胞比例升高(P<0.05),PD+Keta-M、PD+Keta-L组与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中TLR4、NF-κB p65和MyD88表达显著高于NC组,与PD组相比,PD+Keta-L组TLR4、NF-κB p65和MyD88均显著降低,PD+Keta-M组仅TLR4及MyD88降低(均P<0.05),而PD+Keta-H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低剂量氯胺酮对PD小鼠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郭亚琼  关徐涛  高萍 《中医学报》2019,34(8):1590-159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rotein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是目前肿瘤治疗的重要内容,其相关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最常见的是皮肤不良反应。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即"有诸内,必形诸于外"。五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阴阳失调、气血失衡均会导致皮肤病变的发生。外在局部的病变多为整体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的表现,外在皮毛肌腠的病变可反映内在脏腑的气血阴阳失衡,因此皮肤病变可从内调五脏进行治疗。从中医五脏的关系探讨EGFR-TKI导致的相关皮肤毒性反应,临床治疗需要兼顾五脏,共同调理。  相似文献   
998.
费城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是一种新提出的高危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具有与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的基因表达谱,与不良临床特征相关,且预后差。该亚型的筛查及诊断方法尚未标准化,二代测序是目前最可靠的检测方法。Ph-like ALL具有激活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和激酶信号转导途径的广泛遗传学改变的特点,使其适于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但仍需要多中心、大规模的前瞻性试验证实TKIs联合化疗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此外,针对TKIs耐药的改善方法及治疗Ph-like ALL的新策略尚在临床前研究中。  相似文献   
999.
研究肉豆蔻-8散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使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建立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法测定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采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程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细胞JAK2、p-JAK2、STAT3、p-STAT3、Bcl-2、Bax的蛋白表达。Na2S2O4对H9c2细胞活力的半数抑制量为2mmol/L;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肉豆蔻-8散提取物均能提高细胞活力;能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CK、LDH、AST的水平、能显著增加细胞中CAT、SOD、GSH-Px的水平;同时可显著增加p-JAK2、p-STAT3、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Bax的蛋白表达,而AG490阻断剂组可减弱肉豆蔻-8散提取物的作用。肉豆蔻-8散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发挥对Na2S2O4诱导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