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97篇
  免费   2951篇
  国内免费   1360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儿科学   119篇
妇产科学   148篇
基础医学   2204篇
口腔科学   336篇
临床医学   2031篇
内科学   1933篇
皮肤病学   160篇
神经病学   424篇
特种医学   3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414篇
综合类   5805篇
预防医学   624篇
眼科学   239篇
药学   2657篇
  23篇
中国医学   3972篇
肿瘤学   1386篇
  2024年   941篇
  2023年   2663篇
  2022年   1999篇
  2021年   2181篇
  2020年   1664篇
  2019年   1625篇
  2018年   870篇
  2017年   1027篇
  2016年   1036篇
  2015年   924篇
  2014年   1103篇
  2013年   944篇
  2012年   1096篇
  2011年   1087篇
  2010年   791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776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明确人类脊髓中伤害性信息的传导通路,最近日本国立生理科学研究所、名古屋大学和日本科学技术署的几位学者联合进行了一项研究,在人类被试者背部皮肤、颈7(C7)和胸10(Th10)水平、脊突右侧4cm处,用YAG激光器给予点刺激以激活A8纤维,然后记录大脑皮层的诱发电位。多信号源分析表明,有4个脑区被激活,它们分别是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I)、双侧西尔维厄斯副核(Parasylvian)和扣带皮层(cingulatecortex)。其中,扣带皮层的电活动包含2种成分,N2和P2。  相似文献   
992.
最近由美国和意大利神经科学家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吗啡引发小鼠急性热痛觉过敏的通信号转导通路。他们给小鼠皮下注射极低剂量(1—10μg/kg)的吗啡,在热板测试中诱发痛觉过敏反应,然后检验这种低剂量吗啡所引起的急性痛敏现象是否与阿片受体介导的PLC/PKC肌醇-磷脂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有关。实验中发现,使用PLC抑制剂U73122和PKC阻断剂热光蛋白C(calphostin C)能够剂量依赖地阻止吗啡诱发的热伤害性痛觉过敏;预先施予PLC13,和PKCγ的反义寡核苷酸(aODN)也能产生这种阻断效应。另外,选择性NMDA拮抗剂MK801和盐酸氯胺酮均可以翻转低剂量吗啡诱发的痛觉过敏现象。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纤维鞘皮下段在特定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再置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2年9月至2019年6月间因导管脱落等原因再置入血液透析导管的特定透析患者21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2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5.9±15.8)岁,平均透析龄(27.7±24.0)个月。再次置管原因包括导管完全脱落11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6例,长期导管完全堵塞失功2例,另有2例导管换管时异位穿刺不成功。21例患者中20例(95.2%)手术取得成功,1例(4.8%)换管失败改行股静脉长期导管手术。换管成功患者术后X线片复查导管位置正常。新置入导管透析中泵控血流量均在250 mL/min及以上。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该经原血液透析导管纤维鞘皮下段原位再置入新血液透析导管的手术方法,经济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原位导丝更换导管和异位穿刺更换导管等换管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研究萝卜硫素(SFN)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及Notch通路的影响。 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SFN对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1、2、5 μmol/L SFN对SW480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测定1、2、5 μmol/L SFN对SW480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1、2、5 μmol/L SFN处理后SW480细胞Notch、Hes1、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2、5、10、20、40 μmol/L SFN处理后均能显著抑制SW480细胞增殖(P<0.05)。5 μmol/L SFN作用48 h后对SW480细胞抑制率为(26.38±3.24)%,细胞活力大于70%,为防止SW480细胞活力过低导致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后续实验选取SFN浓度1、2、5 μmol/L进行。侵袭和迁移实验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人结肠癌SW480细胞经1、2、5 μmol/L SFN处理48 h后侵袭能力、迁移能力、Ki-67、PCNA、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人结肠癌SW480细胞经1、2、5 μmol/L SFN处理48 h后,Notch、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SFN可能通过阻断Notch通路活化,下调Hes1表达水平,达到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其的防治已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挖掘与探索,多项研究发现补肾中药杜仲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明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杜仲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护骨素的表达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分化综合作用,有效防治骨质疏松。而BMSCs作为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探索其分化机制对于指导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传统中药杜仲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作以综述,以期为OP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7.
肾性骨病(renal osteopathy),泛指继发于肾脏疾病的代谢性骨病,是慢性肾脏病晚期与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广义的肾性骨病是指一切和肾脏有关的骨病;狭义的肾病骨病也称肾性骨营养不良(ROD),即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而引起的骨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论述了肾性骨病的概念、肾性骨病的发病机制、肾性骨病的分型、与肾性骨病相关的分子通路、肾性骨病的治疗原则。旨在为临床肾性骨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PMOPF组)和对照组中血清、骨组织中因子LRP5、β-catenin、Runx2、Cmyc、Osterix、OPG、RANKL、LGR4水平的表达,分析相关的通路与PMOP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胫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PMOPF组。RNAiso Plus法提取骨组织总RNA,RT-qPCR法检测各因子表达。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检测血清各因子水平; PMOPF组按采血时段分A~F组,ELISA检测各因子水平。比较对照组与PMOPF组、PMOPF组中各邻组之间的变化。结果 (1) RT-qPCR法检测PMOPF组骨组织LRP5、β-catenin、Runx2、C-myc、Osterix、OPG、LGR4水平明显下降(P0.05),RANKL水平明显上升(P0.05)。(2) ELISA法检测PMOPF组中A~F组各因子血清水平LRP5、β-catenin、Runx2、Cmyc、Osterix、OPG、LGR4水平明显下降(P0.05),RANKL水平明显上升(P0.05)。LRP5、Runx2在B组最低,β-catenin、Cmyc在C组最低,RANKL在C组最高,Osterix在D组最低,OPG、LGR4在E组最低。结论 Wnt/β-catenin、BMP-2/Runx2/Osterix、OPG/RANKL、LGR4/RANKL通路的相关因子与PMOPF发生关系密切。LRP5、Runx2在骨折3 d内水平降至最低,β-catenin、C-myc在骨折7 d内水平降至最低,反映了其在成骨阶段中的变化一致; Osterix在骨折14 d内水平降至最低,OPG、LGR4在骨折28 d内水平降至最低,可能与PMOPF短期内较难愈合有关; RANKL在骨折7 d内水平升至最高,可能与PMOPF后成骨有所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独活-桑寄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活性成分,并通过筛选分析阐述独活-桑寄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中药独活、桑寄生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中药数据库TCMSP、BATMAN检索出,骨质疏松症的预测靶点通过疾病靶点数据库Gene Cards检索出,将药物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利用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3.6.0整理并筛选出核心成分及有效靶点,再将有效靶点通过Omic Share云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David6.8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独活和桑寄生活性成分根据筛选条件得到核心成分共3个,分别为槲皮素、蛇床子素和补骨脂素;核心靶点24个,包括PTGS2、PTGS1、ESR1、ADRB2等;获得2 509条GO生物过程,包括对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对有机物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等; 193条分子功能,包括对酶结合、同一蛋白结合、信号受体结合等; 113条细胞组成,包括膜筏、膜微区、膜区等;获得KEGG信号通路12条,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关键通路。结论独活和桑寄生配伍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通过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技术研究济生肾气丸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并筛选出济生肾气丸全方共10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有效靶点;检索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 (CTD)、Gene Cards、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三大疾病靶点数据库查询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统计复方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绘制Venn图。利用Cytoscape 3.6软件,绘制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后获得的数据经Cytoscape的Cyto Hubba插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R-studio软件进行气泡图绘制。利用Cytoscape绘制核心靶点与KEGG通路的网络图。结果济生肾气丸中共得到63个活性成分,预测出211个相关靶点;经过三大数据库共检索出OP相关靶点3 126个;复方与疾病交集靶点132个。通过Cytoscape构建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图与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按照连接节点(degree)大小排列显示济生肾气丸主要通过作用于AKT1、MAPK1、IL6、MAPK8、JUN、VEGFA等靶基因及调控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OP的作用。结论济生肾气丸治疗OP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系统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调节骨代谢平衡、降低炎症反应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